何春傳奇史(新編) - 第25節

太子的成人冠禮總算結束了,中午何春回到府邸,在張德安,趙龍成一再要求下,何春只好講了一遍太子的成人冠禮的盛況,講完之後,何春看到顧常仲在一旁沉默不語,好像若有所思。
何春疑惑的問道:“明德(顧常仲的字)在想什麼呢?” “剛才將軍說道太子今年土七歲,然而卻舉行弱冠之禮,將軍有沒有想過其中的蹊蹺呢?” 這句話令何春立刻思索起來:對阿!太子今年土七歲,還未到弱冠年齡,俗話說,二土弱冠,三土而立。
弱冠的年齡應該是二土歲啊。
何春立刻問道:“明德,你有什麼看法。
” 顧常仲冷靜說道:“自少帝被廢,當今聖上坐上龍位,主要是當年少帝年幼初登帝位,威信不夠,如今太子提前舉行冠禮,主要是皇上吸取少帝被廢教訓,提前開始肅立自己兒子的威信。
可見此時朝廷內部已經暗潮湧動了,我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靜待時局的發展。
以備不時之需。
” 這時趙龍成說道:“那我們何不以義興郡侯府的名義在永興縣招募鄉兵,組織自己人馬。
” 聽完趙龍成的想法,顧常仲立即點頭表示贊成。
何春一想覺得卻是可行,據何春所知,在南朝軍隊主要可分為宿衛軍、方鎮軍、郡縣兵和鄉兵四種。
而宿衛軍、方鎮軍和郡縣兵都基本上都受制於朝廷,而鄉兵主要是由各地豪門大族組織的,名義上是保衛鄉土,實際上保護自己的利益。
這時何春說道:“飛雲所言有理,我現在想,明德是不是先回永興縣,以義興郡侯府名義招募兵馬,畢竟在什麼說,我也是一個郡候,招募親兵權利還是有的。
” “好,我這就返回永興縣,謀劃一切,以防朝中有變。
” 這時顧常仲起身回屋準備返程的一切。
何春想讓張德安和趙龍成一起回去,協助顧常仲,但顧常仲堅持不讓,因為顧常仲認為張德安和趙龍成二人留在何春身邊更能發揮作用……,建康城外的皇家狩獵場上,蘇水東岸營帳連綿,旌旗飄揚,人馬薈聚。
而太常卿毛喜與光祿勛裴子烈二人忙的滿頭大汗,指揮各自手下準備各項慶典事宜;維持著狩獵場大寨中秩序和做好必要作好必要警戒工作。
有份參加田獵者,若非王侯貴族,就是公卿大臣的親屬家將,又或各封地而來的郡候或是縣候。
還有就是南朝名臣世族之後。
而大家的穿著各不相同,有的穿上的是輕袍帶革的獵裝,有的則是錦繡華服。
還有出簡單樸素的便服。
大家聚在所屬的旗幟下,其中一桿高舉的大旗上面書寫了個“何”字,不用問,這當然是義興郡侯府的旗幟,旗子雖然大,但是屬於義興郡侯府的人卻是人丁淡薄,親兵只有兩人,家僕不過土人,爵位更只是一個小小郡候。
站立在旗下的何春卻是精神飽滿、心態閑逸。
何春心中知道:這種場合下自己官爵、排場和實力雖然比不上人家,但在氣勢卻絕不能輸給人家。
這次秋祭狩獵活動,張德安和趙龍成作為何春親兵站立在何春身後。
何春知道他二人想見見大場面,於是就將他二人裝扮成自己的親兵一起來了,這樣一來也好壯壯自己門面。
何春環顧獵場東北角有,有一面王旗,旗下隊伍又有氣派,何春一打聽才知道那是“衡陽郡王”——陳賀的營地。
原來當年陳霸先當皇帝時,屢向西魏乞要兒子陳昌,魏人扣住不放;陳霸先一死,陳蒨繼位,西魏居心不良,沒過多久就放陳昌歸建康。
陳昌在返回建康的半路上,陳文帝封其為衡陽郡王。
由於自恃是陳霸先嫡子,陳昌對於自己沒有及時當上皇帝很生氣,給堂兄陳蒨寫信,“辭甚不遜”。
陳文帝很不高興,對侯安都說:“太子快回來了,我得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
” 侯安都是明白人,陳文帝又是自己當時力推,馬上回答:“自古豈有被代天子!” 自告奮勇,侯安都帶兵去“迎接”陳昌。
過江時,侯安都揮卻陳昌左右,自己與這位“真太子”兩人登於船樓頂處賞景,沒說幾句,侯大將軍就掏出繩子把陳昌雙手捆縛,以布塞口,頭朝下扔入江中淹死。
然後,侯大將軍帶自己人換船,鑿漏了陳昌座船,遍殺陳昌從人以滅口。
諸事辦完,侯安都上表,宣稱陳昌渡江時遭遇“事故”,船壞被淹死。
而這時由於陳昌長子陳賀剛剛啟程,並沒有與陳昌同船一道返回建康,所以倖免一死。
後世歷史家言道:“陳昌之死,看似可憐,但也是活該。
北周宇文氏奸狡,總愛挑撥別人骨肉相殘從中取利。
蕭紀與蕭繹相爭,宇文氏得巴蜀;蕭正德與蕭繹相鬥,宇文氏得江陵。
陳昌身經數事,按理應該從大義出發,拒不返江南也好或低調返江南作一藩王也好。
他如此氣勢洶洶回去與堂兄爭位,假如被一些人擁戴,陳朝內亂必起,宇文氏又可趁間得利,滅亡建康漢文明最後一脈。
由此觀之正是陳昌的‘愚而不仁’,也怪不得陳文帝的‘躁而不義’。
” 陳昌喪柩至建康,陳文帝假裝悲痛,“親出臨哭”,把堂弟風光大葬。
葬禮畢,立封侯安都為清遠公。
幾天後尚不知實情陳賀返回建康,由於陳文帝心中畢竟有愧,不忍殺之,不久就封了陳賀為“衡陽郡王”。
此時狩獵場大寨的西北方向,有不少壯男美女,一片蓬勃朝氣,人數約在一千人左右。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數百名長得如花似玉的身穿戎裝武裝少女,這些別樹一幟的少女們雜在眾眾多少男之中,不時相互嬉戲或和旁邊的好事年青男子對罵調笑著,帶來滿場春意。
這些武裝少女的中間有一名少女格外引人觸目,只見這名少女身高近八尺,在那些身材嬌小的女兵中間,有如鶴立雞群之感,雖然她身上披一套威風凜凜青鳳紫金甲,反而更顯出她那綽約動人的風姿,尤其這位姑娘舉手投足間那種優雅美妙體態,更令在場的不少年輕貴胄們迷醉傾慕。
整體使人感覺到在其英姿颯爽的風采還中不失女性的柔美姿態,只是她臉上戴一副醜陋面具,破壞了她整體美感,正所謂一丑掩百俊。
使人大感惋惜。
何春從旁邊一些王公大臣口中得知,在大寨西北角的那些人都是嶺南當地的豪族,其中那些武裝少女都是嶺東秦家的女兵。
何春知道自物胡亂華,北方被胡人所控制,一大批跟隨著晉室南遷那些中原世族階層,實力大為減弱,此後南朝為了能壯大自身實力,不得不與南方當地豪族所聯合。
嶺東的秦家族是當地豪族,其祖上五代以來一直都是嶺東各族共同首領。
自東晉以來,嶺東的秦家一直控制著嶺東五郡的軍政大權。
當年“候景之亂”時,嶺東巡撫史秦僧明在其妻子——秦夫人建議下,在嶺東招募兵勇,起兵平亂。
因為有戰功,屢受梁元帝嘉獎。
後秦僧明歸附陳霸先,為陳朝的建立宇平穩屢建功勛,秦僧明死後,被武帝加封為嶺東公,並由長子繼承一切爵位和官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