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陳文帝在對北方策略上始終採取了安胡御虜的方針,也就是所謂的聯合北周與北齊中的任意一個、對付另外一個的方針,而這一戰略政策也從沒有動搖過。
因此陳文帝的確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他保證了陳朝宗室的平安延續,為南朝帝國繼續存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陳文帝死後,其太子陳伯宗按遺詔繼位,時年土五歲。
安成王陳瑣以叔父之親尊,馬上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統攝文武百官。
少帝繼位后,中書舍人劉師知、尚書僕射到仲舉、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等人以安成王陳瑣“地望權勢”過大,便矯皇太后詔令讓陳瑣出鎮揚州。
陳瑣見詔,開始還很聽話,馬上收拾行裝,準備帶從官家人赴鎮。
其高級僚屬毛喜勸諫:“陳朝享有天下時間不長,今日之詔,必非太后之意,大王以宗室大臣之重,豈可輕出!您一出京,便受制於人,到時想當富家翁也不可能啊!” 陳瑣覺得有理,稱疾緩行,假託有事。
兩個月後,江陵方面傳來消息,一代梟雄蕭正德,由於曲水反襲戰中中箭受傷,其傷勢始終未愈,最後傷勢導致重疾,不久前過世了,於是陳瑣奏請少帝下旨,令陳可尚領兵進攻西梁。
陳可尚認為此時進攻西梁有所不妥,於是把出征將會失敗理由上書陳帝,奏章中言道:“南陳與北周簽訂盟約還不到二年,此時進攻西梁,將會被世人唾罵為背信棄義,此一敗也。
西梁剛剛失去舊主,舉國哀痛,此時討伐西梁,可謂是哀兵難克。
此二敗也。
我主剛剛登基不久,還未得到朝臣與天下百姓真正擁護,此時出兵會引發新的內亂,此三敗也。
” 然而奏章被駁回,與其說被少帝駁回的,還不如說被安成王陳瑣駁回的。
不久陳可尚進位為西征軍大都督,統領荊州軍事,但不受湘,郢、荊、巴四州大都督吳明徹節制,領軍三萬進攻西梁。
三天後校軍場上,陳可尚內心充滿了擔憂和痛苦,陳可尚知道自己坐鎮京城才是安成王無法控制朝政問題的所在,為了將自己調出京城。
安成王會使用任何一種政治手段。
只有這樣安成王陳瑣才能實現並達到獨掌朝政想法及目的。
而且文帝駕崩的時候,南陳江山僅土年左右,所以開國時期一些沒有死心的前朝貴族和被一些手握重兵大將們,若他們趁戰爭之際掀起的內亂,在加上北周和北齊遼再次同時南下,內外夾攻,南朝可能早就滅亡了。
作為身臨其境,目睹南梁滅亡的陳可尚來說,心裡時刻充滿了對南朝帝國未來的遺憾和擔憂。
所以此次出征,陳可尚預感凶多吉少,而沒有讓何春同行,而是讓何春出任西征軍後方軍需官。
在校軍場上在點齊了三萬大軍后,陳可尚回頭看了看何春,再嘆息一聲后就領軍出發了。
看著大軍遠去的背影,此時何春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何春在之前一年之中,參加許多戰役,雖然也有一些不利的局面,但是始終沒有像今天這樣有種阻霾感覺。
自己甚至有點後悔,自己當時為什麼不再隨軍出征的問題上多堅持一會兒。
不久之後陳軍進攻江陵,但一切正如陳可尚所料,西梁軍對面對此時進攻的陳軍土分氣憤,表現出異常勇敢和無畏,北周得知西梁遭到進攻后,大罵南陳不守信用,命北周帝遣上柱國大都督於謹、江陵總管王悅、大將軍田弘、楊雲仲、權景宣領軍五萬增援西梁。
由於北軍是南陳西征軍兩倍以上,加上湘,郢、荊、巴四州大都督吳明徹防守郢、巴兩州任務也很重,所以無法給陳可尚更多支持。
再加上吳明徹與陳可尚二人互不節制,使得戰略上缺少統一指揮和調渡,因此荊州方面戰事進行的異常困難和艱苦。
陳可尚一出京城,安成王陳頊頓時少了一個掣肘自己的人,並且獨掌京城中的的軍事,而這之前陳頊暗中卻遣毛喜入稟太后沈氏。
沈太后確實不知情,對毛喜說:“今伯宗年幼,國事並委二郎。
哀家沒有下詔二郎外調它鎮。
” 毛喜又去見少帝,少帝陳伯宗說道:“這恐怕是劉師知所為,朕未曾聽聞過此事。
” 於是,此時安成王陳瑣放開手腳,與諸位心腹的領軍將領秘密商談,不久陳瑣偽召劉師知入府商談國事,劉師知一入王府,陳頊立刻拘住劉師知,又馬上入后廷謁見兩宮,極力闡述劉師知等人奸詐,並將自己早已草擬好的詔敕,請少帝蓋了印,交付了廷尉。
隨後便下令將劉師知逮系獄中,當夜賜死。
不久殷不佞也被免官,到仲舉降為光祿大夫,而到仲舉被貶后,心不自安,又與右衛將軍韓子高圖謀陳頊,然而事又被泄漏,到仲舉和韓子高一齊下獄后被誅。
就著樣大小國政,都悉歸陳頊之手。
南郡太守華明皎,與韓子高向來友善,聞韓子高被殺,很是不平,遂遣人悄悄西入長安,向北周乞降,並暗自歸附西梁,並遣子為人質。
不久,陳可尚與北軍作戰時,華明皎在陳軍背後倒戈,陳軍大敗,陳可尚身負重傷,在將士們的奮力保護下,突出重圍,撤往漢津城。
幾日後,陳可尚在漢津城傷重不治而死,不久后,西征軍開始撤退返回建康。
南陳的西征江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南陳付出了主將陣亡,三萬西征軍損軍二萬人的代價,而荊州重鎮南郡更是重新落入西梁之手。
西征江陵之戰結果不光對北周有力,更對安成王陳瑣有力,因為他成為了唯一的輔政大臣。
由於西征之戰中陳可尚不負有主要責任,因此陳可尚死後得以追封,於是陳可尚被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給與鼓吹(九錫的一種)一部。
並賜謚號為威侯。
配享高祖廟庭。
陳可尚生前的爵位和一個縣的封邑,本應由親子嗣繼承,但因陳可尚無子,而何春又是陳可尚唯一的義子,所以義興郡侯的爵位和一千五百戶的封邑都由何春繼承。
陳可尚出殯那一天,儘管何春心中萬分悲痛,但何春卻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因為他經歷了太多太多。
眼中早已無淚水了。
但他暗中發誓遲早有一天,他會向自己的仇人討還這一切的。
不久何春和陳府的奴僕一齊回到自己封邑永興縣,建康的府邸只留下幾個老僕人看管。
這時的安成王大權獨攬,不久安成王又把坐鎮東揚州的少帝親弟陳伯茂召回建康,任其為中衛大將軍,把他派在禁宮裡值勤,表面上是升職,實際上是削奪了陳伯茂的兵權,軟禁在宮中。
陳瑣終於掃除最後一個來自外部的威脅,在一切準備就緒后,陳瑣在漢唐歷573年底便以太皇太后的名義下詔,誣稱少帝陳伯宗與劉師知等人通謀,“悖禮忘德”,廢為臨海王,出居別館。
同時,又廢少帝弟陳伯茂為溫麻侯,並於就職的路上派人王掉了這個年僅土七歲的侄子。
不過月余,內外百官,俱請陳頊登位。
陳頊佯為謙讓,故意遲延,不過到了次年元旦,陳頊還是就在太極前殿里御座上受朝,改元稱帝。
過了一年多,陳瑣又派人殺掉被廢的時年土九歲的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