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館通古今[美食] - 位面餐館通古今[美食] 第20節 (1/2)

兩小隻梁子結得太大,這周已經大戰了好幾回合,小狗子暗搓搓想咬斷電線,讓幽靈消失,886就看著它咬,咬到電線快斷了,就放電電它,把狗子鬍子都燙彎了。袁圓一周換了三次插排,實在受不了,把兩小隻狠狠教訓了一頓,威脅886罷工,威脅狗子餓飯,捏住七寸,換來暫時和平。
安撫住狗子,袁圓繼續剛才的話題,“你這樣的解釋,聽起來像是非生命體擁有了意志似的,各種偶然因素交叉,走向既定的命運,就跟玄學一樣,讓人想迷信。”
“誰又能說科學之上不是玄學呢?”886難得正經,意味深長地回應道。
袁圓很久之前就存在心底的一個疑問有了答案,這會則更加肯定,“你們系統的內在運行邏輯不也是按照這個來的嗎?你看看我接待的這些客人的背景,我嚴重懷疑你所謂的困難模式,不僅是找穿梭鑰匙困難,而且你的穿梭鑰匙跟能量石一樣,也對那種深陷困難的人無限趨近。”
來夜未央吃飯的哪有過得好的,餓肚子的,運氣差的,身陷險境的,朝不保夕的原始人,受氣小媳婦,寂寞的老人,有滅國危機的小太子,有人有近憂,有人有遠慮,就沒有一個順順噹噹的。
“呀,袁圓你好聰明,這麼快就被你發現啦。”886又開始不正經,諂媚地恭維道。
“果然如此,你們這麼區分的意義何在?能給我解釋下嗎?”
“區分難易,當然跟下一步考核有關啦,穿梭鑰匙易得的餐廳,客人多,升入一星餐廳后,以營業額作為考核標準,相反,像你這種困難模式的,將以公德值作為考核標準,功德值就是幫助別人獲得功德指數。”
一個積累財富,一個積累功德,系統兩頭兼顧,不愧是宇宙第一奸詐系統。
這答案跟袁圓猜測的差不多。“我現在已經有功德點了吧?”
“是的,現場救人給的點數高,你現在的點數是88.6。”
袁圓:“……”為什麼她跟這個數字這麼有緣,也是趨近性?
886脫口而出一個大消息,一個讓袁圓激動無比的大消息。
“為提高經營者的經營熱情,0星餐廳運營兩周后,將獲得一次越級升星的機會,達成功德值10000點,將越級升為二星餐廳,限期兩個月內完成。”
二星餐廳將擁有無限保鮮的空間食品櫃,那是每個廚師夢寐以求的聖物,而且離五星餐廳又近了一大步,袁圓想也不想,立即答應接受挑戰。
“一萬功德值對應的也是營業額一萬嗎?那豈不是對家餐廳升級更容易?”
“哪有,對家餐廳的考核數額不含交換食材和小費的價值,僅限餐廳實際營業額,數額是數十萬,限期更短,系統是很公平噠。”
“這還差不多。”
袁圓高興早了。
她這種以幫困模式為主的餐廳,業績其實也不好達成,系統計算功德值很摳門,比如拯救一名飢餓人口,使其免受飢餓一年,只給0.5功德值。
兩個月讓她提供二萬飢餓人口一年的口糧,如果單純塞糧,她現在有幾百萬交易預算,勉強能做到,但想要不引起所救位面的關注,難度上升無數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袁圓從來不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
晚上位面營業,除了每天都來報道的錢老先生,修養了幾天,除了骨裂的肘部,其他傷口都已經恢複利索的張博士也來了。
來得正好,袁圓正想找他。
晚餐還是家常便餐,照燒雞排飯配雜蔬湯,飯後茶歇時間,袁圓提出自己一早的計劃,“張博士,咱們兩個位面合作一下怎麼樣?”
張偉激動地扶了扶眼鏡,“換蘑菇嗎?當然願意,我不要別的,就要你的牛肉。”吃了讓男人更man的牛肉。
“牛肉好說。”886反饋,休還活蹦亂跳的,不是在打獵,就在帶領部落壯士尋找鹽土和鹽湖的路上,估計過段時間就會過來,她的牛肉不會缺。
袁圓要的不是鮮蘑,那東西既不好處理,也不好保存,袁圓想要的是生生不息,“張博士,我想要你們的菌菇培育技術和菌菇包。”
張偉早前不是沒設想過小袁老闆會提這種要求,知識產權保護是相對的,又不存在宇宙知識產權局,位面之間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蘑菇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味道美,交換給袁圓豐富大眾的餐桌,也是在做一件有利民生的大好事。
對於救命恩人,張偉曾經許諾過,要命都行,乾脆地回復,“小袁老闆,我不是研究菌菇孢子的,不過我們位面的網路上有大量的菌菇培育方面的論文可以免費下載,等我回去收集一下再轉交給你。”培植菌菇是實踐性技術,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網上的資料絕對夠用,至於相關領域更高深的論文,如果袁圓有需要,他也會想辦法搞來。
錢老也插話道,“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回去也收集下我們位面的資料。”
袁圓面露感激,“謝謝你們,以後有我能幫上忙的,儘管提,不要客氣。”
錢老笑笑,“你是我的忘年交,朋友之間不用客氣。”
三人相視一笑,以茶代酒碰了一杯,啥也不說了,一切都在酒里。
技術先這麼安排,至於菌菇包,袁圓只要最常見的,產量高的草菇、香菇、平菇、金針菇、雙孢菇。
她查過資料,這些常見菌種里,草菇生長周期最短,一般在25-30天,問過張偉,他所在位面菌絲更加強壯,草菇生長周期更短,只需要18-23天,如果後期維護好,能長至少10茬蘑菇,本位面只能長3-5茬,這就是差距所在。
張偉表示這都不是事,“草菇菌包好弄,我早前說過,我們位面環保法律嚴苛,跟你們這裡禁海一樣,我們位面不同地點有不同的禁摘期,不能採摘野生菌類期間,我們就吃養殖蘑菇,賣菌菇包的商家很多,我回去給同城的商家下單,後天晚上我先帶一百個適合家庭養殖的小菌菇包給你做實驗。”
博士就是高效,袁圓感念他的熱情無私。提了個建議,如果以後大批量交易,靠網購是不行的,需要張偉再想辦法搞個公司來運作。
關於這個問題,張偉這兩天養傷時在病床上反覆思量過,研究所工資不高,不管跟胡婉婷能不能成,養家糊口是男人必須要盡到的責任,給自己弄個第二營生很有必要。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難道還是應在小袁老闆這裡?
老袁也高效,給女兒註冊的食品銷售公司,流程快要走完,下周肯定完事。
換來的菌包,一部分拿去研究菌種,另一部分,量少不急著賣,袁圓另有想法。
如果多點全開,袁圓覺得自己沒那麼多精力,其他位面暫時沒有接觸,不了解,二萬飢餓人口的拯救,袁圓還是想放在劉桂英大娘的位面,劉大娘正直又有智慧,大隊長也信得過,有大山大河掩護,行事更加便利。
老袁不定時會送一船洪叔的陳糧粉過來,海草又送來五千斤,袁圓在網上搜索滯銷農產品的信息,買了農民滯銷的地瓜、土豆若干,還接觸了幾個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中間人,讓他們幫忙留意市場里被傾倒的滯壓商品,儘可能減少成本支出,用最低的價格,買更多的食物。
……
清晨四點的劉家河大隊,劉永和親自趕著小驢車拉著他的大救星四嬸去拉救命的糧食。
日出前氣溫最低,這會估計零下七八度,棉襖里的棉花打結不怎麼頂風,劉永和整個人都被凍透了,身上再冷,心是火熱的,四嬸就是能耐,說能拿人蔘換糧,就真把糧食換來了。
心情舒暢地甩了個鞭花,讓小毛驢順著小路自己走,劉永和轉頭跟圍著棉被坐在身後的劉桂英白話,“四嬸,你怎麼不讓我趕馬車來,馬車拉得多,一趟就完事了。”
劉桂英撇了撇嘴,“放心,驢車一趟也能拉得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