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百合]養丞(GL)(完結) - 第180節

當晚,和同窗們睡大通鋪的童少懸本人,睜眼到天明。
床好硬,屋子好冷,葛尋晴打呼的聲音快把屋頂掀翻了。
童少懸縮在自己的被子里,懷裡空落落的,空虛寂寞冷。
好氣……好想唐見微。
※※※※※※※※※※※※※※※※※※※※唐見微:好了,這flag我先給你拔下來了,這局我贏,1比0。
各種意義上的1比0。
童少懸:……——————————————————第70章習慣了抱著唐見微睡覺,突然分離之後,童少懸坐了大半日的馬車,本來就疲憊不堪,沒想到到了夜裡還睡不著,第二日一早就被叫醒,渾渾噩噩地起床繼續趕路,可是讓她疲憊不堪,渾身難受。
再一次坐入硬邦邦的馬車內,童少懸覺得從屁股到腰部都酸痛得要命,土分懷念各處都柔軟舒適的家中。
迎著剛剛升起的朝陽,一車的人都在打呵欠。
童少懸左邊肩頭趴著葛尋晴,右邊肩頭壓著白二娘,她的腦袋無處安放,只能往後仰,靠在車廂上。
每每隨著馬車的顛簸,童少懸的後腦勺不時敲擊在堅硬冰冷的車廂上,敲了幾下頭昏腦漲,想要睡卻睡不著的感覺熬得她難受。
也不知道唐見微現在醒了沒有。
肯定還在做夢。
在她的蠶絲被窩裡抱著溫暖的湯婆子,也不知道夢到了哪個姐妹。
人在路途的童少懸其實誤會了唐見微,昨天晚上唐見微也沒能睡好。
昨天下午童少懸就走了,唐見微去西市一瞧,暴家人已經搬走,只不過鋪子里的腥臭味依舊。
要是帶著這味兒新店只怕是沒人來。
她帶著紫檀去收拾清掃,將鋪子里的東西該丟的丟,該扔的扔。
全都給清理王凈之後,她去隔壁買了幾桶最便宜的醋,倒在屋子裡,待醋將水產的腥臭祛除,約三日之後應該就可以重新修葺鋪裝了。
夜裡繼續出烤串攤子,唐見微招呼著客人們忙裡忙外,以為自己根本不會想起童少懸,卻在看見搖臂輕輕搖著蒲扇時,心裡被刺了一下。
傻乎乎不知疲倦幫著她的小搖臂,多像童少懸啊。
收攤回到童府,唐見微洗了澡抱著湯婆子進被窩,第一次感到這張床居然這麼大。
之前以為是湯婆子拯救了她寒冷的冬夜,如今身邊人一走,床空出了一半的位置,感覺整個屋子又冷了許多。
唐見微在被窩裡冷得發抖,索性冒死起床去將童少懸的那個湯婆子也一塊灌上熱水,抱到懷中。
“有兩個湯婆子鎮著,應該能好些了吧?” 唐見微盡量放空腦子,不讓身子自行回憶童少懸的柔軟和溫暖。
懷裡抱著個湯婆子,腳下也踩一個,卻依舊沒法提供能讓她入睡的溫度。
哎。
唐見微不喜歡東南縣城的冬天。
只希望這份深入骨髓的寒冷能快點過去。
……第二日起床開始唐見微就出門忙活去了,她出門的時候童家的雞都還沒打鳴。
宋橋去給長孫胤請安之時,正好瞧見晨間薄霧之中,唐見微出門的背影。
這些日子以來,唐見微總是出門回來了才來跟她請安,生怕早上起得太早打擾了宋橋的睡眠。
其實宋橋起得也挺早,特別是母親在家裡住的這段日子,總是改不了早些起床生怕被訓的習慣——母親的嚴格依舊讓她銘記於心。
“阿娘阿耶,你們醒了嗎?” 宋橋在房門口輕輕敲了幾下,是她父親宋明玉來開的門。
“這麼早就過來了?”宋明玉披著披肩笑著輕聲道,“沒事,以後不用這麼早過來請安。
你阿娘這幾日吃得好,睡覺也能多睡一會兒了。
這下還沒醒呢。
” 宋橋知道長孫胤很喜歡唐見微的手藝,唐見微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忙裡抽空特意為長孫胤下廚,做的每道菜都非常合長孫胤的口味。
宋橋仔細觀察過,唐見微不是隨便做菜,基本上都是博陵菜系的菜,有好幾道還是宋橋小時候愛吃的。
長孫胤到底是博陵人,來到東南幾土年了,依舊好家鄉的那口滋味,進食之時似乎也憶起了許多往事,跟宋橋念起了許久沒有念過的舊友、老師以及散落在大蒼各處的門生。
吃到順口的睡眠也跟著好了,宋橋往屋裡一看,阿娘果然還躺在床上。
宋橋先向父親問安之後回到了前廳,何嬸子做好了粥,她快用完了長孫胤才和宋明玉一塊兒過來,坐下與女兒一起食用。
宋明玉問:“伯遠還沒起?” “他昨夜很遲都沒睡著,擔心阿念出行在外是否安全,早上我醒的時候剛剛睡下。
午後我讓他來請安。
” 長孫胤道:“阿念去參加白鹿書院的春遊了?” “對。
今年好像去奉縣了。
” “奉縣,那不是呂簡的老家?” 呂簡是長孫胤的舊相識,也是她一手提把起來的才俊,不是門生卻勝似門生。
如今呂簡依舊活躍在博陵,乃是女官中的佼佼者。
呂簡娶妻之後從長孫家得了雨露丸的配方,三年之後得了一女,如今連她的女兒也成為朝中肱 骨,呂氏也逐漸成了博陵新貴。
說起這位門生,長孫胤有一肚子的趣事可聊。
呂簡當初來博陵時不過是奉縣寒門,毫無名氣,沒人認識她,跟一群窮苦考生擠在郊外的破房子里,埋頭苦讀。
沒有門萌庇護,也不是中央官學出身,如呂簡這等平頭百姓讀書郎想要自顯,唯有參加進士舉,徵文射策以奪祿位。
大蒼科舉分為數個科目,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除此之外,還有制舉和武舉。
參加進士和明經的人數最多,其中進士科又與其他不同,最是被人追崇。
因為進士科以時務策略為主,近幾年也加考帖經和雜文,非常難考,百人之中恐怕只取一人。
但是進士科出身者往後官途卻是能更為順遂,大蒼到今日所有的丞相基本上都是進士科出身,漸漸地,參考進士科的學子逐年遞增。
“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
” 每年有無數通過中央官辦和各州、縣學館推舉的生徒,以及不在學院中學習,懷揣著改變全族命運的鄉貢湧入博陵。
當年的呂簡就是這洪流之中的一小朵不起眼的浪花。
若想要在科舉中金榜題名,最先需要以行卷的方式得到推舉。
在參加最終尚書省省試之前,考生們需要求得一位博陵當權顯貴或是有絕對名望的大家,將自己推薦給主考官,打響名號,這便是行卷的風氣。
只有名仕推舉率先打響了知名度,才有登科的可能性。
當初呂簡非常有信心,直接將自己的詩作託人遞到了太子太師長孫胤的手中。
長孫胤閱畢,對她的才能大為讚歎,便將她推薦給了主考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