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級醫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 滿級醫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第321節 (2/2)

李雲嫆微微一笑。
楚祐深深地凝視著李雲嫆,垂首含住她的唇,輾轉汲取,李雲嫆的面頰在燈光中泛起胭脂般的紅暈。
他低聲在她耳邊道:“嫆兒,你真好!”
燭火在宮燈的燈罩中輕輕搖曳,燭油發出輕輕的噼叭之聲。
兩人纏綿交頸,那張絹紙自男人的指間飄落,飄飄蕩蕩地打著轉兒……
窗外遙遙地傳來了更鼓之聲,夜深了……
康王大婚的話題在京城中熱鬧了幾天後,就漸漸地淡去了,被新的話題所取代。
在京城眾人的眼裡,康王在大婚後安分了很多,就像一個普通的宗室郡王擔著差事,不急不躁。
皇帝與康王的成年兄弟們大都在成婚後就去了封地,可朝中卻無人提讓康王去封地的事,無論是世家、勛貴,還是宗室,都不約而同地忘記了這件事。
日子平靜無波地又過了七八天,直到三月十五,康王楚祐在早朝上當眾呈上了一張名為青黴散的方子。
“青黴散於外傷導致的高燒、肺癆、膿耳等病症有奇效,臣弟代王妃呈上此方,望此方可以用于軍中,可大大減輕我大景將士傷亡,流芳百世。”
“此乃臣弟與王妃的一點心意,請皇兄笑納,造福大景!”
楚祐這慷慨激昂的一番話令得滿堂嘩然。
青黴散在年後早已風靡京城,人人皆知此乃救命神葯,兵部曾採購一批青黴散在軍中試驗,確有奇效,兵部和太醫院對其讚不絕口,一時風頭無兩,但極少有人知道萬草堂的東家是誰。這段日子,關於萬草堂的揣測與議論不少。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把青黴散與《太祖手札》聯想在一起,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太祖手札》只是傳說中的東西。
也有極少數人與皇帝、鳳陽以及康王一樣,對《太祖手札》知道一些皮毛,早就在暗地裡懷疑萬草堂的東家是不是得了《太祖手札》。
但他們都沒想到萬草堂的東家竟然是新晉的康王妃李雲嫆。
金鑾殿上,文武百官驚愕不已。
群臣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青黴散”、“青霉素”、“太祖手札”、“康王妃”等等的詞自沸騰的人群中飄出。
眾人有震驚,有驚喜,有揣測,更有激動,唯有站於金鑾殿中央的楚祐一動不動地佇立在那裡,宛如一桿挺拔的長槍。
楚祐的唇角扯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渾身散發著一股高高在上的傲氣,英姿颯爽,高貴不凡。
站在文官隊列最前方的蕭首輔眼底閃過一絲異色,不動聲色地對著隊列中的某個人使了個眼色,隨即就有一個中年官員當朝提出疑問:“敢問王爺,康王妃是如何得來的?”
他問的似乎僅僅是青黴散,但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他朝臣又噤了聲,寂然無聲,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鎖定在了楚祐的身上,眼神中難掩期待,更多的是若有所思。
楚祐維持著抱拳的姿勢,目光轉向了那名提問的中年官員,淡淡地說道:“王妃運氣好,無意間得到的方子。”
群臣都看著楚祐,等著他繼續往下說,但他抿緊了薄唇,不再說話。
他的這句話明顯有所保留,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到底還隱瞞了什麼。
那些相熟的官員勛貴都在隊列中暗暗地交換著眼神,揣測紛紜。
金鑾寶座上的皇帝語聲淡淡地吩咐大太監趙讓道:“呈上來,讓朕瞧瞧。”
趙讓躬身領命,朝下方的楚祐走去。
殿上的氣氛變得有些古怪,看似平靜,卻又暗潮湧動,眾人的目光在皇帝與康王這對兄弟之間游移著。
今上登基才一年,恩科春闈在即,如今這朝堂上,有大半以上官員與勛貴是先帝時的老臣,現在的翰林院大學士還是三朝元老,年逾古稀。
眾臣幾乎皆知先帝自太祖駕崩后的二十年都在尋找《太祖手札》,本朝的太祖皇帝乃驚才絕艷的奇人,常有種種奇思妙想,在世時不僅發明了水銀鏡、肥皂、玻璃、風車等等,還改進了火槍、織布機,說是功在千秋也不為過。
年老時,太祖將一些來不及實現的想法記錄在了手札中,只是手札在太祖駕崩后,就不知所蹤,有人傳言太祖臨終前親手燒毀了手札,也有人傳言手札在鳳陽大長公主手裡,眾說紛紜。
如果說《太祖手札》真的在康王妃李雲嫆的手中,那麼除了青霉素外,上面記載的其它東西是不是也在康王妃,或者說康王的手裡?
對於群臣而言,到底是康王妃真的有福運得了《太祖手札》,還是康王出於某種目的假借康王妃的名義,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太祖手札》本身。
一些心思活絡的朝臣皆是面露沉思之色。
《太祖手札》的價值不可估量,它可以令大景走上一個新的台階,讓大景蒸蒸日上,甚至於力壓南越。
在一片灼灼的目光中,趙讓從楚祐的手裡接過那道方子,親自將之呈給了金鑾寶座上的皇帝。
皇帝看了看那張絹紙,瞳孔微微一縮,下意識地捏緊了這張絹紙,哪怕一言不發,也掩飾不住他的動容。
只是這一點點的失態就足以令下方那些察言觀色的文武百官浮想聯翩了。
皇帝力圖平靜地說道:“七皇弟與弟妹無私獻方,心懷天下人,實乃大義,乃大景之福,朕亦感欣慰……”
皇帝輕描淡寫地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話語,又厚賞了楚祐與王妃李雲嫆千兩黃金作為賞賜,楚祐代王妃謝了恩,頗有幾分君臣兩相宜的感覺。
下方的眾臣各懷心思,也都沒心情議別的朝事,之後,皇帝早早地散了朝。
皇帝離開后,楚祐就成了眾人包圍的中心,連蕭首輔等內閣閣老們也都上前與他客套寒暄了一番。
乍一望去,殿內其樂融融。
殿外的藍天中,日頭隱於厚厚的雲層后,習習微風吹進殿內,空氣中似隱約多了一絲淡淡的咸腥味。
天似要變了。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