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級醫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 滿級醫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第280節 (1/2)

“像你們這種人就是考上了進士,將來去了地方為官,也就是弄出些冤假錯案,害人害己!”
那位姑娘的話猶在耳邊,彼時,他們覺得她不知所謂;現在再回想,卻覺得對方所言中肯。
他們真是書獃子,自覺才學高人一等,可實際上,他們就會死讀書,蠢得被別人的三言兩語就牽著鼻子走了,他們辜負了書院這麼多年的教導。
韓章和艱難地抬起了頭,頂著一張熱辣辣的麵皮,慚愧地說道:“回殿下,不告了。”
楚翊微微一笑,又道:“太祖皇帝曾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句話普通百姓也許不知道,但是在場的這些學子們全都是知道的。
太祖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學子們全都若有所思,感覺大皇子是有心在點撥他們。
是啊,要是他們在告御狀前,先親自去路家、去華家調查了整件事,又怎麼會把自己置於現在這種窘境。
學子們齊聲道:“殿下說得是!謝殿下指教!”
他們看著楚翊的眼眸充滿了敬仰,他們的大皇子雖然年紀輕輕,卻行事有度,既有太祖皇帝的魄力,又有今上的仁心,有這樣的皇位繼承人,實乃大景之福!
楚翊徐徐環視眾人,又道:“這件事是。”
頓了一下后,他用更緩慢的語速說道:“顧策之事也是!”
這句話猶如轟雷忽然炸響天際,周圍霎時間一片死寂。
第312章
韓章和雙眸瞪大,猛地抬起了頭,腦子裡嗡鳴作響。
他的眸中又燃起了熾熱的火焰,其中蘊含著滔天的恨意,他揚起線條清瘦的下巴,咬牙道:“顧策降敵開城門,致數萬百姓將士枉死,怎能相提並論!”
他誤會了顧二姑娘,他認;可是顧策之罪天下皆知,天下為證,又豈是大皇子三言兩語就可以抹掉的!
父是父,女是女!
他身後的其他學子們也是心有同感,紛紛點頭,臉上寫著同樣的憤慨。
學子們一臉義憤,而楚翊依然笑得雲淡風輕,問道:“誰見了?”
九年前,南越大軍攻下揚州台陵城后,足足屠了三日。
所有參戰的大景將士戰死的戰死,活埋的活埋,台陵城一帶的百姓也是十室九空,可謂屍橫遍野。
在場的學子以及外面的圍觀者都曾聽聞,當年台陵城上空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烏鴉成群亂飛。
可現在大皇子卻問,誰見了?
這個問題可以說問得有點扎心,韓章和等人一時無言以對。
楚翊又一次重複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句話楚翊剛剛才說過,所有人都還記得。
若是在今天前,他這麼說,必會引來不少人的反感,尤其是在場的這些學子,也必會大書特書,口誅筆伐一番。
此時此刻,他們卻說不出口了。
今天他們跟在大皇子身邊半天,觀他為人行事,並非他們之前以為的被美色所惑的昏庸之人,也沒有因為在南越為質多年而變得庸碌軟弱。
他們這位大皇子不僅是過目不忘,聰明絕頂,而且還是胸有溝壑、言之有尺、行之有度之人。
而且,華家這樁案子的教訓就在眼前。
學子們彼此對視著,原本堅硬如城牆的心防略略有了一絲鬆動。
今上性情寬仁,登基一年,便廢了數項雜稅苛役,還一力扶持書院,開恩科興科舉,就是想給他們這些平民學子一展雄心抱負的機會。
不似先帝更看重那些高門世家,在位這二十年雖沒有廢除科舉,卻也不曾重用任何寒門進士。
今上一登基,就開恩科,很顯然是在對天下寒門學子宣示他的政見。
這樣的一個皇帝應該不僅僅是寬仁,也是有心懷天下、力圖振興的君主。
既然今上和大皇子都覺得當年顧策降敵的事有隱情,莫非是真的有什麼隱情……
韓章和深吸一口氣,維持著作揖的姿勢,一瞬不瞬地看著楚翊,正色道:“殿下可有什麼憑證?”
“若有足夠的證據,如今就該正名了。”楚翊的神情極為平靜,口氣也相當淡然,似乎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他對此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韓章和從楚翊的用詞中聽出了他的語外之音,急切地追問道:“敢問殿下是否已經發現了些許頭緒?”
話出口后,韓章和又怕這是朝廷機密,還想說什麼,但楚翊先一步開口道:“我在越國時,偶然發現當年揚州的那一戰中,越軍明面上聲稱折損兩萬將士,實際上卻戰死了三萬人,一萬人憑空消失不見。餘下越軍在返回越國后,就被越國聖人下旨解甲歸田。”
寥寥數語令萬草堂內的氣氛陡然間凝重起來。
俗話說:金舉人,銀進士。幾個縣才能出一個舉人,每個舉人都是從萬千秀才中殺出來的聰明人。
在場這些學子們能一路讀到舉人,都不是蠢人,更何況,他們科舉的目的是為了為官,平日在書院里先生也常與他們說一些朝廷時事,讓他們分析、撰寫策論。
大皇子提出的這個疑點確實令人感覺蹊蹺,他們皆是眉頭深鎖,露出深思的表情,心裡冒出同樣的想法:莫非當年越國聖人是為了隱藏那“消失”的一萬越軍,才會下令越國北伐軍解甲歸田?
顧策一案牽連甚大,關係到了數萬條人命,關係到他們大景的顏面,若沒有那一敗,大景何須與越國議和,何須對著越國卑躬屈膝,割海賠款,又送了大皇子為質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