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色生香 - 第159節

凌玉毫不留情,一言道破。
顧明仁倒也不否認。
只是凌玉又冷笑道:“你們這算盤打的倒是精明,不過這可動搖了道教的根本,難道那些道宗上仙們會坐視不理?而且這件事情,與我又有什麼關係,你們何必將我牽扯進來。
”“凌玉小友才入北疆,我教各位聖賢宗師就已經關注到了,董聖特別傳話下來,你必是日後令我儒教興盛的關鍵人物,我們儒教在雲朝的興衰存亡,都在你一個人的肩頭。
”顧明仁頓了一下,見凌玉迷惑,又道,“董聖和儒教聖賢們都是天上神靈,他們的智慧無窮無盡,說你是興亡關鍵,那一定就是了,但因果緣由,我卻是不知道的。
”凌玉點點頭,神靈們雲山霧罩的說點預言,這都是慣用的伎倆,他也不需要再問清楚。
顧明仁又屈起第二個指頭道:“其二么,我們和凌玉小友都有同樣的敵人,自然要聯手對付。
”凌玉稍稍一想,便問道:“福龍會?”“正是福龍會。
”“福龍會怎又跟東林書院對上了?”凌玉肚子里暗喜,面上卻不露,“以福龍會的八面玲瓏,該和你們交好才對。
”“你有所不知,福龍會的背後,便是我剛才說的彌勒教。
”顧明仁道,“借著佛教的名號,卻大行末法時代的殺伐,這樣的福龍會,這樣的彌勒教,怎麼不是我們儒教的敵人。
”這番話既說的正氣凜然,又帶著無窮威嚇,顧明仁臉上甚至殺氣湛現。
凌玉卻肚子里大笑,他正愁一個人對付福龍會勢單力薄呢,如今有東林書院做支持,自然是更有了幾分把握。
至於彌勒教和儒教之間的爭鬥,凌玉並沒太大興趣,反正他是把福龍會當作了眼中釘,只要有人肯幫忙拔掉,便萬事大吉。
不過,眼見著儒教諸聖要拿自己當打手,凌玉卻還是有些不爽,怎麼著也要從這些酸腐文人身上再弄些好處。
於是,他便帶著幾分陰笑和幾分不滿,朝著顧明仁挑挑眉。
縱然顧明仁是天下聞名的大儒,也被凌玉這陰險兮兮的模樣,弄的心頭一跳。
凌玉嘆口氣,十足的哀婉可憐:“我一個才及弱冠的小人物,卻要對上福龍會,前面有七十二連環寨的堵截,後面有錦衣衛的跟隨,說不定什麼時候還要碰上彌勒教或者蘇家劍廬的人暗殺,這麼驚險的路,讓我一個人如何走下去。
”顧明仁脾氣再好,也難免要翻白眼了,別人看不出,難道顧明仁還看不出凌玉是妖狐變化么,居然裝可憐還裝小孩子,簡直太無恥了。
第二卷 東林火第七十章 - 詔書是什麼?(中)凌玉卻只當看不見:“顧先生,要我幫儒教衝鋒陷陣也可以,但你們多少要給我一些保命的東西。
”“不是給你百川扇了么。
”顧明仁瞪大眼睛道,“這可是東林百年至寶,連薛中離都沒碰過。
”“不夠不夠。
”凌玉更是可憐樣,“你看我這模樣,豈是一把破扇子就能救命的。
”顧明仁氣的鬍子都快翹起來了,卻也沒法:“那你還要什麼?”凌玉卻頓了下,微笑道:“這個我們過會再說,讓我先把事情弄清楚了。
”敲詐之事進行到一半,凌玉突然又想到張寧兒身上帶的詔書,若真要把張寧兒送到歸林,那首先就得把這事情摸清楚了,別到時候又被人往溝裡面帶。
反正幫儒教的事情顧明仁著急,凌玉卻是不急的,他故意不說條件,生吊著顧明仁的胃口,自管對張寧兒道:“在下雖然是一介書生,可家父卻是朝廷重臣,所以家父多次交代,做事情不可輕易草率,今日之事,我也不能隨便答應寧兒小姐,但若真要我護送,寧兒小姐卻需將詔書一事詳細告之。
”“凌少說的是。
”張寧兒點頭應道。
“請寧兒小姐,將詔書拿出一看。
”凌玉直截了當的說。
反正天下人都覺著凌玉跟張寧兒是一路,就算沒見過詔書,人家也以為見過,那還不如看個過癮再說呢。
但凌玉這話,或許說的太過直接,張寧兒傻傻的愣在那邊。
細想也是,這份詔書是小皇帝在天木堡留下的最後東西,事關整個雲朝局勢。
景王能否登基,凌實能否成功擁帝,內閣首輔嚴山高能否保住權位,福龍會能否展開新的陰謀,都是與詔書息息相關。
為了這份東西,張寧兒一路不知吃了多少苦,而各種勢力為了看一眼詔書,也不知派了多少人馬,下了多少功夫。
但凌玉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要看,甚至見著模樣,還想將詔書也留在自己身上。
張寧兒苦笑,點頭道:“凌少要看,自然理所應當。
”凌玉揚眉,這是當然的,如果真要護送張寧兒,看詔書內容是第一步要做。
總不可能千辛萬苦把這女人送到江州,可拿出來的詔書卻足以讓凌實一家滿門抄斬,那不是自己斷送自己性命么。
凌玉對凌家再沒感情,也不至於做這種蠢事。
張寧兒伸出雙手,在凌玉面前攤開道:“請凌少看詔書。
”凌玉凝眸一望,只看見張寧兒素手白皙,十根纖纖玉指修長,但兩手之中卻空空如也。
凌玉奇道:“詔書呢?”“就在我掌中。
”張寧兒道。
凌玉皺眉:“寧兒小姐雙手空空,哪裡來的詔書,莫非是戲耍在下。
”“讓凌少見著了。
”張寧兒低頭淡淡道,“詔書便在我手。
”凌玉本要發怒,可又一想,再想,陡然醒悟過來,仔細凝視張寧兒的雙手,那空蕩蕩的掌心,心中也是一股苦味上涌:“原來如此。
”“正是如此。
”凌玉有些啼笑皆非,滿天下人都在抓張寧兒,逼她交出英宗詔書,可哪裡想到,卻是這麼個結果。
一切都是空,雙手空,心也空,詔書自然也是空。
張寧兒壓根就沒有詔書,她無非是一粒棋子,被人利用來又利用去的棋子。
沒有詔書在身的張寧兒,卻被人謠傳為身懷遺詔,那自然是傳出謠言的人在布一個局,一個大局。
張寧兒收回雙手,低聲細語道:“當日天木堡之變,我正在北疆重鎮宣府,聽聞前方大軍潰敗,我本欲去尋找父親,可誰知在半路,卻遇見了一個小太監,這小太監衝到我的轎子前面,還來不及說一句話,就已經氣絕身亡。
我後來才知,這個小太監名叫慶喜,是英宗陛下的貼身伺候。
但那慶喜死時,並沒有留下半句話,更沒有什麼遺詔,這一路來,我日夜聽見謠言四起,卻百辭莫辨有口難言。
”凌玉心中一陣激蕩,天木堡之變那天,他似乎也是在宣府城內,當時他剛剛帶著花舞月進城。
這麼說來,當凌玉遭逢轉生劇變時,張寧兒竟也和他一樣,在同一天同一個地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轉折。
有此相同的境遇,凌玉不禁多看了張寧兒一眼,可突然間,凌玉神台一陣清明,猛的想到了什麼。
他立刻轉頭去看顧明仁,顧明仁何等智慧,當然也同時想到。
只見顧明仁雙手一合,又兩邊揮開,青色浩然氣從他掌間傾瀉下來。
頓時凌玉和顧明仁的周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青色光罩,與外界隔開。
凌玉可以清晰看見張寧兒臉上驚慌失措的表情,她正四下尋覓,彷彿凌玉和顧明仁突然在她面前消失。
顧明仁道:“這是人道空間,與外界隔絕,外人看周圍一片空白,而裡面的人可自由說話甚至可自行修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