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紀 - 第33節

三人於亂軍之中緊追不捨,我回頭望去,見三人越追越近,肝膽欲裂,快馬加鞭逃竄。
眼見即將到達界橋,突然面前閃出一彪軍馬,為首一將手持長槍,正是張郃。
我見之大喜,大呼:“儁乂救我。
”張郃見到我,急忙讓開一條道路,道:“主公且去,追兵某自擋之。
”又見劉關張三人殺到,當下命士卒張開強弩,一陣亂箭射出,三人見張郃早有準備,便撥馬回營追公孫瓚去了。
回到營中,我驚魂未定,急命清點士卒,見傷亡頗重,心下懊惱不已,沮授在一旁言道:“今日一戰,我軍與公孫瓚互有勝負,然則公孫瓚得到劉備這一支軍馬,勢力更大,若想速勝,恐非一時可以辦到,況且冀州新定,人心浮動,此時若是再敗一場,只怕就要生亂,主公還當早做決斷才是。
”我心下煩躁不安,在帳中來回踱步,一時也沒辦法,王脆先高掛免戰牌,堅守一陣再說。
過得月余,我在營中突然得知董卓派了使者前來,欲給我與公孫瓚說和。
我心中一喜,暗想來得正是時候,此刻的我,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正是兩難之際。
這使者一來,我便有借口退兵了。
我率帳下文武,親往百里之外相迎,見使者正是太傅馬日磾和太僕趙岐。
我接過二人車架一陣寒暄,又打聽了一下朝中近況,馬日磾嘆道:“董賊到了長安之後變本加厲,夜宿龍床,姦淫宮女,每對人不滿,便將那人在朝堂之上公然打死,帝不是帝,臣不是臣,我大漢淪落至此,不知何時才能再興啊。
”趙岐拉著我的手,老淚縱橫,說道:“本初,如今能夠中興大漢者,非你莫屬,你可不要讓我們失望啊。
”我見二人如此,急忙道:“二位大人放心,待得某他日再整雄兵,定要兵進長安,迎回天子。
”二人聽我如此一說,面上稍稍露出一絲笑容。
到得次日,二人再前往公孫瓚營中宣旨,不到半日,公孫瓚便派人發書信與我,互相將和退兵。
我原本想要留下馬日磾和趙岐,奈何二人不欲離開天子,我心下雖感遺憾,也只能派兵一路護送。
跟著便回了鄴城。
最新找回4F4F4F,C〇M最新找回4F4F4F.COM最新找回4F4F4F.COM回到鄴城之後,我勵精圖治,將州事治理得井井有條,又感嘆公孫瓚騎兵強悍,命軍中多備強弩應之,整個冀州再沒有兵禍的情況下日漸繁榮。
而此時長安也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且說董卓自遷都長安,日益驕橫,自號為‘尚父’,出入僣天子儀仗。
又封其弟為左將軍,侄兒為侍中,總領禁軍。
董氏一族,不分老幼,皆封列侯。
更是在長安城二百五土裡處,別築郿塢,內蓋宮室,家屬皆住其中。
董卓往來長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
每在京中,皆有暴行,手段殘忍。
京中百姓苦不堪言,眾官唯唯,只顧自保。
再說司徒王允有一侍女,名為貂蟬,長得是國色天香,沉魚落雁,此際正是二八年華。
這貂蟬雖是一介女流,但亦心憂國家,二人商議,欲設連環之計,巧借貂蟬美色,引董卓與呂布自相殘殺。
若董卓死,則漢室幸,若呂布死,亦可除去董卓一條臂膀。
二人計議已定,王允差人造金冠一頂,其上鑲嵌數顆明珠,使人密送呂布。
呂布大喜,親至王允府上相謝,王允便於酒席間引出貂蟬。
呂布好色,一見之下驚為天人,自此魂不守舍,終日前往王允府中,只想一見貂蟬芳容。
王允便與呂布定下婚約,欲將貂蟬許與呂布,呂布自是大喜過望,再三拜謝。
又一日,王允趁呂布不再董卓身邊,請董卓過府赴宴。
董卓欣然前往。
席間王允又讓貂蟬坐於董卓身旁伺候,董卓見之,為其美色神魂顛倒,王允趁機提出,將貂蟬送至董卓府中,董卓自是稱謝笑納。
王允送走貂蟬,又派人密報呂布,言貂蟬被董卓看中,強納為妾。
呂布深恨董卓,自此二人心生罅隙。
呂布日夜思念貂蟬卻不得見一面,便趁著董卓上朝與天子共談之際,策馬徑往相府,與貂蟬私會鳳儀亭。
董卓不見呂布,心下生疑,急忙辭別天子回到相府,至後園見呂布與貂蟬於鳳儀亭中共語,心下大怒,持戟追趕呂布,呂布大驚,回身便走。
出門恰遇李儒,忙大呼:“太師殺我。
”李儒急入後園勸解,道:“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
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
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
太師請自三思。
”董卓聞之,沉吟良久,似有所動。
當夜,董卓招來貂蟬,言語中質問貂蟬何故私通呂布。
貂蟬花容帶淚,自稱被呂布持戟趕至鳳儀亭,欲投河自盡又被其一下抱住,又大哭道:“若非太師來得及時,妾幾欲被呂布所辱。
”董卓又言欲將貂蟬賜予呂布,貂蟬大驚,哭道:“妾已事貴人,今欲下賜家奴,妾寧死不辱。
”說著欲拔劍自盡,董卓急忙奪劍抱住貂蟬,口稱戲言。
自此再不提將其賜給呂布之言。
二人罅隙日深,一日董卓攜貂蟬回郿塢,王允趁機將呂布請至府中,言語之間替呂布感嘆,又道:“太師淫吾之女,奪將軍之妻,誠為天下恥笑。
非笑太師,笑允與將軍耳!然允老邁無能之輩,不足為道;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呂布怒氣衝天,拍案大叫。
王允又趁機在言語中多加挑撥,見其殺董卓之意已決,遂道:“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二人便商議聯合朝中大臣,共誅董卓。
呂布又找來李肅,令其親往郿塢,言天子欲禪位於董卓,董卓大喜,命心腹四將領三千飛熊軍守郿塢,前遮后擁,望長安來。
到得宮前,手下軍兵盡擋在門外,只有御車二土餘人同入。
李肅持劍推車前行,董卓見一眾文武皆持劍立於殿前,大驚,急呼呂布護衛,呂布持戟從車後轉出,一戟刺中董卓咽喉,李肅早割頭在手,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我在鄴城得知這些消息,感慨不已。
沮授趁機進言,道:“董卓雖亡,但其心腹仍在,西涼軍兵強馬壯。
王允一介書生,不通軍事,空談尚可,呂布匹夫之勇,不懂韜略,二人早晚必敗於西涼軍之手。
主公可趁此時出兵,迎天子往鄴城,據大義,伐不臣,如此天下可定矣。
”我聞言頗為心動,一旁逄紀說道:“如今漢室名存實亡,各地諸侯皆不聽天子之言,令不出京中,主公得之有何用。
再者天子與百官到得鄴城,主公勢必受其掣肘,事事皆需稟報,若是有事不報,再冠以目無天子之名,於主公聲望何益,還請主公三思。
”我聽完沉吟不語,片刻后道:“元圖所言有理。
”遂不從沮授之計。
細作日夜往來於長安、鄴城兩地,給我帶來情報。
我得知呂布與王允終究被西涼軍擊敗。
王允身死,呂布逃出長安,前往投奔袁術。
我得到這個消息,暗自慶幸,如今河北尚有其他諸侯,又有黑山黃巾肆虐,若是再加上一個呂布,只怕局勢更加混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