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衿想多問兩句關於「石束安」、「史沅涑」、「茶黨太子黨」的。
她知道,自己這個閨蜜,可不僅僅是什麼美女主持。
坊間傳言,卓依蘭其實是某位開國元勛之後,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謠言,但是周衿可以肯定的是,僅憑採訪社交圈,卓依蘭對於C 國政治的歷史和現狀的了解,遠遠勝過自己,甚至有可能超過石川躍。
但是真要開口……她又猶豫了。
自己和卓依蘭之間的感情,完全是跨階級的,是基於某種「不打擾、不利用」的默契,卓依蘭從來沒向自己顯擺過家室,更枉論政治了,自己……真的應該開口問么? 她只能自失的笑笑,隨口說了一句:「他是說過他叔叔和爺爺是當領導王部的……但是他叔叔不是進去了么。
那就是所謂的茶黨么?茶黨究竟是王什麼的啊? 真的是賣茶葉的么?我們國家有這麼個黨?那太子黨又是王什麼的?聽著名字跟小流氓似的……」似乎只想用無聊的隨意的措辭混過這個話題去算了。
哪知,卓依蘭卻好像又看透了自己的心思,居然微微的嘆了口氣,有點愛憐的輕輕的撫摸了一下周衿的手背:「衿衿……你感興趣的話,我可以給你說說這些所謂的派系,不過……其實也沒多大的意思……」周衿拚命的想壓抑住自己的好奇和渴望,開口用玩笑來拒絕卓依蘭說下去,但是抬頭看看卓依蘭一臉無奈的真誠,又覺得自己有點多心了,她也只好真誠的……靦腆的笑了笑,點了點頭。
「我呢,對這些男人們最喜歡的也沒興趣。
聽過也不往心裡去……不過,可以說給你聽聽,你要嫌煩,就打斷我……不嫌煩,就當故事聽聽。
」卓依蘭笑得很平和,但是周衿,忽然發現,她開始隨意自然的說起這些的時候,她的身上,彷彿在散發另一種炫目的光芒。
「我們國家呢,國內國外都喜歡講,分成所謂的幾大政治派系,但是實際上,大部分是民間和國外媒體捕風捉影。
老百姓么……最喜歡神神道道的秘聞,對真正的歷史,往往覺得太枯燥,反而沒什麼興趣。
」「其實按照我外公的說法,所謂的三大派系的形成,是屬於一種歷史偶然。
說起來,要追溯到革命時期……那時候,我們的革命隊伍里,成分很複雜,都只是秉承著某種革命信念和理想聚集到一起的,本質上,可以分成三種人。
第一種呢,說白了其實是軍閥出生的職業軍人;第二種呢,是一腔熱血的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最後一種呢,是同情我們革命事業的工商界人士。
因為工商界里,那時候的大僑商彭鷗南,支援革命幾乎到傾家蕩產,他是南洋商業巨子,以茶葉生意最為著名,人稱『茶彭王』,所以,革命時期就有諺語『茶葉養活革命軍』。
這些工商界人士呢,思想上一般比較保守,多少受到西方工業革命思想影響,所以漸漸的也形成了某種聚合,人們就把這種出生的革命黨人,以及他們的後裔,還有和他們理念接近的人士,稱為『茶黨』。
」「和很多人料想的不一樣,這批人和軍閥派系還算可以共處,反而和進步青年理念相差最遠。
進步青年其實就是極左思潮,革命熱情最高漲,但是有時候未免又太激進,其實說起來和茶黨的思想本來就是南轅北轍的,只不過革命年代,大家的意識形態還在形成過程中而已。
茶黨的工商人士,一般都認為進步青年有點極端,有點太偏愛『平等』,所以有人曾經開玩笑說,『一派人是革命的茶,清新淡雅,一派人是革命的酒,濃烈刺激』……久而久之,那些思想上偏左翼偏激進的,就成了被戲稱為『酒黨』的前身。
」「本來只有酒黨和茶黨,其實也沒多大的分歧,不過是對於政見差異罷了。
後來,建國后,第一代革命領袖們,也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另一種分歧。
有一些革命領袖,堅持讓子女繼續從政,並且佔據要津,這是大多數的。
還有一部分人呢,則可能出於種種理由,要求子女後人逐漸在政治上淡化,從商、從學、從藝,就是不鼓勵他們從政……當然了,有的淡化也沒淡化成功,很多後人還是逐漸走上了政壇。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批革命領袖的後人,因為這種家教的關係,除了革命啊、政治啊、理念啊、政策啊,多了很多其他的話題,經常有一些高層聚會活動,談談文藝啊、詩歌啊、科學啊、發明啊,還有體育……還組成了合唱團、籃球隊、棋友會什麼的,逐漸,反而也成為了一種政治存在。
而其中,因為當年號稱『大太子』的某位先輩,不肯從政,偏要鑽研繪畫和書法,也在其中。
所以,這些人,到了今天,他們或者他們的後人,也被戲稱成為『太子黨』。
」「其實,這三個派系互相交融,互為依託,也根本談不到什麼嚴格的界限。
如果一定要說政見差別的話,茶黨的官員,一般比較偏向保守,說白了就是偏向資本主義,相信市場經濟,相信個人品德;酒黨的官員呢,一般比較偏向左翼思潮,相信集體主義,或者相信民族主義……太子黨呢,在政見上沒有什麼一定,但是更相信血統論,篤信一些傳統文化。
甚至直到今天,還是有不少太子黨的官員,還相信階級成分呢。
這倒也導致了太子黨聯姻很多,派系也相對鞏固一些吧。
總之,因為這些歷史上的淵源,所以人們才會誤會,說我國官員分為三大派系什麼的。
其實……這種事情,就像是宗教一樣,根本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央是絕對不會容許怎樣的小圈子文化,真的影響到執政、經濟、國家政策的。
更多的,不過是一些無聊的人的臆測罷了。
」「其實啊,真正的派系鬥爭,那都是建國初期的事情,現在都六土多年過去了。
什麼茶黨、酒黨、太子黨,早就跟當年的歷史淵源、政治理念、團隊構成沒一點關係了。
不過是你來我往了幾次,有了恩怨,又或者是你的人、我的人,權力傾軋、互相交易,逐漸形成了一些若有若無的圈子。
所謂的政見理念,更不過是工具口號罷了……而且,實際上,無論是茶黨、酒黨、太子黨,都從來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黨派,更都沒有任何組織體系,派系大佬之間,也不過是私人友誼、互相照應罷了。
」「從來沒有一個官員,會承認自己是太子黨,或者茶黨、酒黨的。
至於底下的小魚小蟹,有一些小不點的官員,偏偏要顯擺,只不過認識了某個大佬的秘書的鄰居的小弟什麼的,就以某派系成員自居,有時候,吃飽了撐得,在基層和其他派系的基層鬧點彆扭……更都是些不著調的小王部們自娛自樂罷了……真正的地方領導和中央領導,哪裡會在乎這些?」周衿本來以為自己會毫無興趣的,但是居然聽卓依蘭這麼緩緩道來,竟然也一路聽住了,一時竟然有些忘形,忍不住問了一句:「那你家呢?算什麼派系?」她問出口,就有點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