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百合]落魄公主她有靠山(gl)(完結) - 第216節

從一開始的手把手交她攬權,教她威懾百官,再到後來的教她慢慢放權,教她作為一個合格的上位者,要懂得收放把控全局,睢寧一開始就不太適應,但是在清瑾的一點點開導之下,果然不再那麼執著,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工作,終於到最後可以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在朝事之餘也能有一點兒自己的時間,陪著清瑾兩個人可以過過二人世界。
有大祭司在身邊保駕護航,睢寧的從政生涯一直過得都很順利,早年的時候在清瑾的輔佐之下,還順利推行了幾部利民的法改措施,後期又整頓水利,沒有大波大瀾,做的每件事都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萬代的事,致力於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能吃得飽穿得暖,沒有過於推崇自己的豐功偉績,就是儘力去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每件事,日子就這麼順風順水地過著。
一開始朝中還有一些流言蜚語,大多是關於女帝什麼時候會立男后的問題,可立女帝就已經是開了先例,後宮的問題又沒有先例可以循,大家也只能私下裡小聲討論討論,並不敢真的拿到大殿上來議論,這事兒就一直是擱置狀態,眼看著一直都擱置了好多年,女帝一直都沒有這方面打算,不少人才看出了一點的苗頭出來。
男后的事兒怕是沒可能的,這位千秋女帝身邊早就有了人,赫然正是神殿里的大祭司,倆人同出同進舉止緊密,且隨著女帝權利的穩固,也越發不避人起來,就拿上次宮宴來說,大祭司與女帝同坐一席,席間二人言笑晏晏,一直到宴會結束,二人執手相攜而去,據宮人所言,當日里,大祭司就宿在了女帝的寢宮之中,翌日罷朝。
從前無人往這方面想,如今這一絲絲一線線都浮上了水面,二人究竟是什麼關係自然明了,震驚之餘也隱隱感嘆,追憶當年總算是明白,為何一向不參與朝政的神殿大祭司能力挺彼時尚且只是一個公主的女帝,一路扶持她走到了如今的位置,一樁樁一件件就都有了可尋的痕迹,一切就都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關於兩個人的關係,清瑾與睢寧是持不同看法的,大祭司的想法就是一直瞞著,只要她們稍稍注意一點,根本就不會有外人知道,她跟睢寧在內宮如何那都是她們自己的事情,感情的問題從來都不需要去向外人證明些什麼。
但睢寧並不是這麼意思,在這方面,她又一點強勢,從前沒有辦法只能藏著躲著瞞著,現在她是女帝,清瑾是神殿大祭司,普天之下再無人能左右她們,已經擁有了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利,如果到了現在還要再躲躲藏藏,那這一輩子還有什麼意思呢? 她就是想光明正大跟清瑾在一起,反正現在也沒人敢對她們指指點點,難道還不能任性一回嗎? 於是她就任性了,於是清瑾也只能隨著她任性,於是就這麼不言明的先再朝臣中公開,再緊接著就成了街頭流傳的小傳說,到最後連大街上的小孩兒提起女帝就都知道,她身邊一個愛人,就是神殿的大祭司。
什麼,你問為什麼大祭司能跟女帝在一起? 官方說法是沒有的,但是民間有民間的解釋。
大祭司供職神殿,侍奉神明,那女帝是什麼人呢?笨,這都不知道,女帝那可是天命之人,知道什麼叫天命之人嗎?那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拯救我們老百姓的,女帝是神仙轉世,大祭司侍奉神明,這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那這就是上天安排下來的姻緣,是天造地設命里註定的一對,普天之下也只有大祭司才能與女帝並肩,也只有天命之人的女帝能配得上大祭司,姻緣命中注定,這話就是這麼講的。
至於這些流言究竟是從哪裡傳出來的,那我們一般人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傳著傳就越傳越真,傳到了大家的心坎兒里去,關於女帝與大祭司的這一段,慢慢地也就穿成了一段佳話,還鼓舞了適齡青年要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千秋土五年,睢寧在清瑾的建議下,從宗室子弟裡面挑選了一位繼承者,大祭司看人很准,小傢伙年紀不大就已經土分沉穩,小大人一樣 前用的那點兒勁兒完完全全就放鬆了下來,雖然還頂著一個輔政的名號,但其實已經不做什麼正經事了,每天最多的時候,就是去找睢寧,兩人說說話,膩歪一下,或者是睢寧有什麼一時難以決斷的問題,清瑾跟著商量商量,給她理出來一個思路,或者提上那麼一點的意見,再多也就沒有了。
明明都已經上了正軌,睢寧卻是一天比一天忙,根本就不懂的要協調生活與政事,無法達到平衡的,長期以往下去的話,那肯定是要操勞過度的,清瑾就很不放心,她是教睢寧要愛民如子要勤勉,要親力親為,但是現在就有點兒後悔,這人也太實心眼了一點兒,朝政上的問題,是永遠也處理不完的,今天有今天的事情,明天有明天的事情,只要你在這麼位子上一天,就沒有一天是偷懶的。
但是不偷懶,並不代表就要把自己搞成焦頭爛額,睢寧的身體又比較虛,再這麼操勞下去,肯定會把身體拖垮的,好口碑是有了,但是身體誇了那還搞什麼搞? 可你跟她說,又不管什麼用,睢寧這人面上對清瑾那是言聽計從的,可在清瑾看不見的地方,就沒那麼聽話,無奈,大祭司只能用自己的辦法,主動幫著睢寧把一些不太必要的工作分發到底下的官員手裡。
從一開始的手把手交她攬權,教她威懾百官,再到後來的教她慢慢放權,教她作為一個合格的上位者,要懂得收放把控全局,睢寧一開始就不太適應,但是在清瑾的一點點開導之下,果然不再那麼執著,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工作,終於到最後可以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在朝事之餘也能有一點兒自己的時間,陪著清瑾兩個人可以過過二人世界。
有大祭司在身邊保駕護航,睢寧的從政生涯一直過得都很順利,早年的時候在清瑾的輔佐之下,還順利推行了幾部利民的法改措施,後期又整頓水利,沒有大波大瀾,做的每件事都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萬代的事,致力於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能吃得飽穿得暖,沒有過於推崇自己的豐功偉績,就是儘力去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每件事,日子就這麼順風順水地過著。
一開始朝中還有一些流言蜚語,大多是關於女帝什麼時候會立男后的問題,可立女帝就已經是開了先例,後宮的問題又沒有先例可以循,大家也只能私下裡小聲討論討論,並不敢真的拿到大殿上來議論,這事兒就一直是擱置狀態,眼看著一直都擱置了好多年,女帝一直都沒有這方面打算,不少人才看出了一點的苗頭出來。
男后的事兒怕是沒可能的,這位千秋女帝身邊早就有了人,赫然正是神殿里的大祭司,倆人同出同進舉止緊密,且隨著女帝權利的穩固,也越發不避人起來,就拿上次宮宴來說,大祭司與女帝同坐一席,席間二人言笑晏晏,一直到宴會結束,二人執手相攜而去,據宮人所言,當日里,大祭司就宿在了女帝的寢宮之中,翌日罷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