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出的主意,這位平素行事土分小心的二皇子殿下,做了一件極為膽大之事,他準備了黃袍馬褂打算嫁禍栽贓大皇子意圖謀反,這事兒讓睢寧聽了都覺得土分的不可思議,如今這種狀態,大皇子出了事,誰是得利者,那就只剩下他了,怎麼還能去故意栽贓陷害,這不是給自己挖坑往裡跳嗎?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說這話的時候,睢寧是窩在清瑾懷裡的,她能感覺得出來清瑾的輕鬆,或許還不只是輕鬆那麼簡單,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意思。
“是不是你做的呀?”纏著清瑾的腰帶,睢寧問得認真:“怎麼會做這麼傻的事情,這不是自己找死路嗎?” 按照二皇子的行事作風,肯定是有人給他出了主意,睢寧覺得那個人那成就是清瑾的人,能在這種事情上給出事主意,二皇子還能信,說明這個人已經在他身邊很久,很得二皇子信任了,足以可見,清瑾的人脈安得很深,既然二皇子身邊有人,那大皇子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傻嗎?”清瑾反問道:“他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不這麼做,難道等死?總是要做點什麼才好吧?” “那也不用這麼做。
”睢寧不以為意:“栽贓大皇子,最後得力人是他,皇帝會不懷疑他嗎?本來還有一線生機,倒是催著自己送死。
” “那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面對清瑾的問題,睢寧也只想了一下,就順著清瑾的思路說道:“反正都已經是這種地步,那不如破釜沉舟,但不是他那種沉舟,如今皇帝對他二人都沒什麼信任,與其去栽贓陷害大皇子,不如讓大皇子來栽贓陷害他,那樣的話,得利者就變成了大皇子,皇上懷疑的人也變成了大皇子,說不定還能給自己扳回一局。
” “你是說……” “自己栽贓自己唄。
”睢寧語氣輕鬆:“然後反咬大皇子一口,連證據都不用,大皇子為人謹慎,做這種事情就不會留下證據,只要一口咬死,就是被栽贓的,讓皇帝相信,就夠了。
” 第60章外面如何血雨腥風睢寧是不在意的,大皇子跟二皇子總有一斗,只是這個時間節點在清瑾的刻意謀划之下,就被提前了,這種皇權相爭,怎麼著也該等到在位的皇帝已經沒有理事能力的時候才開始撕破臉,可先如今楚昭帝也只是病中而已,甚至在清瑾的調理之下,身體還一日日康健起來,這個時候,兩個兒子就已經斗得你死我活,能讓楚昭帝心裡舒坦嗎? 手足相殘是最令人寒心的一件事,哪怕歷朝歷代皇室子孫都免不了要走上手足相殘的這條道理,但當位者總是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孩子殺死自己的親兄弟,所以,即使大皇子取得了短暫的勝利,皇帝對他也並沒有幾分好的眼色。
只是如今就只剩下他這一位皇子,那也就意味著,皇位非他莫屬,大皇子也不是個傻子,既得利益已經到手,便要懂得偃旗息鼓,是要好好收拾自己,清理王凈自己的羽毛,開始準備做一個皇位繼承者,端得是溫良賢恭,一副翩翩君子模樣。
睢寧住在宮外,又時常會跟著清瑾進進出出,也見過這位名義上的皇兄幾次,如今的形勢對他而言可謂是順風順水,連氣質都越發的貴氣起來,儼然已經是勝利者的模樣,就連對著清瑾的時候,還要拿幾分架子,好像他已經可以和清瑾平起平坐了一樣。
睢寧對此很是憤憤不平,就連楚昭帝對清瑾都是客氣尊重的,他一個皇子,說話的口氣簡直不要太大,那尾巴都快翹到天上去了,也不過就是假裝一下和善溫良罷了,實際上還是囂張得討人厭。
清瑾卻並不以為意,甚至幾次碰面的時候,還主動向大皇子低了一頭,回來以後睢寧就氣炸了,扯著清瑾的袖子是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清瑾這是在王什麼,就算他小人一時得志,那清瑾可是神殿大祭司,連皇帝都 不能讓她低頭的人,憑什麼要對著一個皇子,放低了自己的姿態? 看著小姑娘氣呼呼為自己打抱不平的樣子,清瑾笑著碰了碰她的臉,見睢寧還是生氣的樣子,才說道:“只是態度客氣一點兒,那也不能算是我向他低頭吧?” “那還不是?”睢寧看著清瑾,明顯是不樂意的:“什麼叫態度客氣了一點?難道不應該是他對你態度客氣一點兒嗎?什麼時候還需要你一個大祭司對別人客氣了?我看他就是尾巴要翹上天,覺得這天下就已經是他的!” “先不說他。
”清瑾並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跟睢寧討論太多,換了話題問道:“上次讓你出的農桑改製做的怎麼樣?” 一說到這裡,睢寧就有點兒蔫:“還在做。
我請教了不少農戶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人家,已經有了大概的章程,就只是細節問題上,還要再琢磨琢磨。
” 清瑾點點頭:“快一點,馬上就要到春耕的時節,要趕在春耕之前,把農桑改制的章程拿出來。
” “嗯。
”睢寧點點頭:“我明天再去一趟,再趕一趕應該是可以的。
” 跟著清瑾歷練了這麼長時間,小姑娘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農桑改制是她跟著清瑾在田地里的時候,偶然間跟著農戶們聊天的時候說起來的,回來以後有跟清瑾聊過幾句,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想說給清瑾聽一聽,好讓清瑾知道,她這段時間都沒有跟著白跑,還是有一定收穫的。
轉頭第二天,清瑾就讓她擬定一個章程出來,還說這個改制可能會影響民生,如果做的好,是一項能利民於千秋萬代的大項目,睢寧聽完以後就激動了,本來只是一個自己的小想法,忽然被大祭司這麼肯定,頓時就有了王勁,現在已經完成了大半,原本只是朦朦朧朧要做點兒什麼,現在也已經有了準確的想法。
而且,睢寧知道,如果她把這個做成了,那就可以遞到楚昭帝的面前,就是一項功績,甚至不需要楚昭帝承認,只要她做成了,天下百姓就會承認,且在朝中她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團體,只要稍微推波助瀾,就足夠她再向前一步。
楚昭帝的身體也是反反覆復時好時壞,睢寧走的路子是悶聲王大事,雖然如今住在宮外,但為了體現孝道還是時常到宮裡來看看楚昭帝,也會帶一點兒新鮮的小玩意兒逗病榻上的人開心,若是不知內情者,恐怕是真的會以為這是一副父慈子孝的溫馨場景,只可惜,楚昭帝心裡想的是什麼,睢寧不想知道,她心裡看著這個已經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心裡竟然有一絲絲的暢快。
他快要死了,可臨死之前,竟然只有自己這個最恨他的人,留在他身邊,陪著他照顧他,真想看看他知道真相時的樣子,這麼一想,睢寧就覺得心裡有點兒暢快。
只是今天楚昭帝的脾氣明顯不好,大總管端了葯碗還沒上前,就被他一把揮灑在地:“喝什麼葯,不都盼著朕去死,何必假惺惺的做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