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蔣氏又是一聲悲啼,“我夫命苦,被那毒婦蘇三用藥面毒死,求大老爺開恩做主。
” “一派胡言!”丁壽大喝一聲,“方爭分明是被你所害。
” 語出驚人,二王對他側目以視,韓文不留神揪斷了兩根鬍子,蔣氏更是失魂落魄,以頭搶地,大呼冤枉。
“南山,你可是有了證據?”王廷相希冀問道。
“還用證據么,看這女子顴郟白裡透紅,面帶桃花,顯然性格淫蕩,骨凸陽顯,命門凹陷,主克夫之相,她丈夫分明是縱慾過度,被她剋死的。
”二爺理所當然,振振有詞。
堂上的幾位頓時懵了,世上還有這樣的斷案之法,蔣氏大張檀口,眼神獃滯;韓文捻須冷笑,齒冷不已;王廷相怒目相向,橫眉立目;王貴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
“緹帥,方爭經仵作勘驗,確為毒殺。
”王貴低聲道。
“啊,是么?”丁壽撓撓後腦,“有這事?” “以麻衣相術斷獄問案,聞所未聞,錦衣衛果有過人之處。
”韓文坐在堂下怡然自得道。
丁壽對韓文冷嘲熱諷充耳不聞,“那這篇兒揭過,將蔣氏帶下,傳婢女春錦上堂。
” 春錦本站在院子里等候,遠遠只見主審老爺又是拍案又是大喝,主母跪地連連磕頭似在求饒,她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待上了公堂便心虛地瑟瑟發抖。
“堂下所跪之人可是方家婢女春錦?”丁壽一改方才嬉笑,威嚴問道。
“正……正是奴家。
”偷覷兩邊高大雄壯殺氣騰騰的錦衣衛,春錦心中打鼓,話也難以說全。
“大膽奴才,你可知罪!”丁壽拍案大喝。
兩邊錦衣衛綉春刀突然出鞘半尺,寒光凜凜,嚇得春錦心驚膽戰,匍匐於地,磕頭如搗蒜,強壯著膽子道:“奴家不知所犯何罪!” “可要本官傳那楊宏圖上堂?”丁壽阻森森地說道。
突然聞聽楊宏圖的名字,王貴與韓文皆忍不住眼皮一跳。
“楊相公他……”自感失言的春錦連忙搖頭,“奴家不知他與此案有何關聯。
” “你那主母蔣氏適才已經認罪,你主僕二人與監生楊宏圖勾搭成奸,為免方爭知曉,遂受你挑唆,毒殺親夫,此案你是元兇禍首。
” 春錦被丁壽的話嚇得體似篩糠,急欲出言辯解,丁壽卻不給她開言的機會,搶聲道:“按大明律法,奴婢謀殺家主,罪同謀殺父母尊長,該當凌遲處死;蔣氏並非主謀,且供出兇犯,本官法外開恩,免其一死……” “不,大老爺,奴家冤枉,奴家只是隨大娘子與楊相公有了姦情,殺我家大官人的是……” “丁大人此舉似有詐供之嫌!”韓文突然出言打斷。
“不錯,那蔣氏何嘗招認通姦殺夫之事,緹帥適才所說似乎並無實據啊。
”王貴立即介面道,他在此案中牽扯非小,由不得再做縮頭烏龜。
“韓公,王知縣,你們……”眼見春錦就要透露實情,卻被二人中途驚擾,王廷相心有不甘。
春錦聽了這幾人的爭辯,眼珠一轉,已曉得利害,順著剛才的話頭道:“殺我家大官人的是二娘子蘇三,奴家不敢扯謊欺瞞老爺。
” 小丫頭臨時反口,前功盡棄,丁壽氣得王瞪眼,卻也無可奈何,命人將春錦帶下單獨看押,發出一支火籤,傳楊宏圖上堂。
楊宏圖二土余歲,白淨面皮,眉目清新,斯文有禮,上堂打躬,“學生楊宏圖見過幾位大人。
” “你有功名在身?”丁壽適才置了一肚子氣,此時語氣不善。
“學生曾納馬國子監,蒙恩為例監。
”楊宏圖答道。
對這位和自己同樣出身的楊同學,丁二可沒啥認同感,“區區例監,見本官也敢不跪?” “回大人話,在下一無官司纏身,二無公事上稟,按例可以……” 丁壽懶得聽他廢話,直接擺擺手,便有一個錦衣衛來到楊宏圖身後,腳尖在他膝彎處一點,撲通一聲,將他摁跪到了地上。
楊宏圖跪地以後也不掙扎,仍舊平心靜氣地道:“不知大人召學生上堂,究為何事?” “會讓你知道的。
”丁壽向堂角的沈彬打個眼色,“傳蔣氏。
” 蔣氏上得堂來,見楊宏圖跪在地上,心中也是驚懼不已,怕露了行藏不敢多看,直接向堂上跪拜施禮。
“蔣氏,你可識得此人?” “妾身不識。
”蔣氏垂首道。
“方才春錦已招認此子為你閨中常客,你竟然不識?”丁壽冷笑。
“大老爺休聽那小蹄子信口胡說,妾身素來謹守婦道,從無逾禮之事。
”蔣氏急聲道。
“事到臨頭還不知悔改,速將你二人如何謀害方爭之事從實招來,本官還可從輕發落,否則休怪大明律法無情。
” 從適才上堂便未再見春錦,蔣氏也不知那丫頭到底交待了多少,心中猶疑不決,躊躇不言。
“緹帥,二人犯奸與否皆是春錦一面之詞,只依此供便強行入罪是否過於武斷?”韓文又插了一句嘴。
堂下跪著的楊宏圖眼中精光一閃,朗聲道:“大人明鑒,有道是捉姦拿雙,學生與方家娘子素味平生,大人僅憑一奴婢口狀便強誣姦情,學生雖出身微末,也不堪受此奇辱,情願至孔廟前以死明志,雪此冤屈,求大人恩允。
” “好,寧折不彎,楊生真性情也。
”韓文擊節讚歎。
“緹帥,此子雖出身異途,可也並非尋常黔首,若是弄出人命,有辱斯文,怕是不好收場啊。
”王貴適時提醒道。
扶著發痛的腦袋,丁壽斜瞅老神在在的韓文,有氣無力道:“久仰韓老大人博學多聞,丁某近來對一前朝詩詞多有不解,可否請老大人解惑一二。
” 黃口小兒,離了劉瑾你又能翻起多大浪來,韓文只當丁壽藉機服軟,溫言道:“緹帥過譽,老朽愧不敢當,詩文之道互相請益,也是平常,但不知是哪首晦澀古言,且容老夫一聞。
” “倒也不算晦澀。
”丁壽清嗓后,便朗聲誦道:“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
滿川龍虎輩,猶自說兵機。
” 丁壽眼帶嘲弄,笑道:“老大人可知此詩文含義?” “豎子爾敢!”老韓的鬍子都氣翹起來了。
沒法不怒,宋康定二年,那位被文官們吹噓三代以來和明孝宗並稱賢主的大宋仁宗皇帝,被党項小族狠狠地教了一回做人,好水川之戰,宋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將校數百人,當時負責經略陝西的便是夏竦、韓琦、范仲淹等一王名臣,戰後西夏將這首詩投至宋境,以為譏諷。
韓文素來以這位‘韓魏王’的先祖自傲,丁壽這樣上門罵祖宗的行徑算是把他老臉抽得啪啪作響,老頭差點沒一口氣厥過去,指著丁壽氣得說不出話來。
“有什麼不敢的,韓老頭你自己什麼身份不知道么,讓你在公堂上坐著是給你面子,在這裡大放厥詞,壞二爺的好事,信不信我將你亂棍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