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則認為南陽才剛經歷過赤壁之戰,元氣尚未恢復,實在是不宜用兵。
而魯肅則認為,南陽從袁術時期,地盤都沒有擴張過,所以才會被許昌給欺負,而現在正處於停戰階段,正是她們擴張勢力的好時機。
這點呂蒙跟樂就都贊同,以南陽現在的實力,除了約定停戰的三校以外,其它勢力都能對付。
於是,南陽便決定要擴張地盤,而首要目標就是揚州學園跟吳郡高校。
這兩間學校都跟南陽有些淵源,同時它們也是「吳國」的重要地盤。
由於南陽的實力今非昔比,所以揚州跟吳郡的鬥士們,都不敢跟孫策她們開戰,但是也不能直接拱手而降,不然有失鬥士的尊嚴。
於是,揚州跟吳郡都選擇了大將單挑的方式,雙方各派一名代表出來決戰,而輸的那一方就要無條件投降於勝利者。
揚州學園派出的是新首領-太史慈,而吳郡高校派出的也是首領-于吉。
這兩個人也是與孫策有著很深淵源的人,當時她們的實力算是不相上下,而現在孫策是否能夠贏過她們呢? 在與太史慈的戰鬥中,雖然太史慈跟往常一樣,依舊是那麽的能打和耐打,但此時的孫策已經掌握了龍之力,即便太史慈再勇勐,最終還是敗給了孫策。
另一方面,在與于吉的戰鬥中,兩人依舊是勢均力敵。
畢竟于吉好歹也是張紘的弟子,而且戰鬥經驗也很豐富,並不是單靠龍之力就能打贏的對手。
然而,于吉彷彿像是要引導孫策一樣,透過拳對拳的方式,不斷的將「最終奧義」的施展方式,傳達給孫策。
最後,孫策成功的使出「八卦水龍拳」,並用這一擊打敗了于吉。
至此,孫策不但成功領悟了最終奧義,還獲得了揚州跟吳郡兩個地盤。
揚州跟吳郡的鬥士們全都真心臣服,畢竟孫策都靠實力打贏太史慈跟于吉了,他們也沒有什麽好反對的。
於是,南陽的地盤大幅擴張,之後她們又把目標指向交州。
交州學園是一座地處偏遠的學校,所以沒有其它勢力把它當作進攻的目標,但話雖如此……也不能否認交州學園同屬於關東高校界的一部份。
交州學園的首領名叫士燮,此人沒有什麽實力跟野心,但是在收到南陽要進攻的消息時,他還是率領土幾名鬥士出來迎戰,以盡身為首領的責任。
由於交州學園實力低下,所以陸遜就建議讓一些人來練練手。
於是,南陽就派出五名非四天王的C級鬥士。
而這五人也算足夠爭氣,雙方五比五交戰,結果南陽這邊大獲全勝,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士燮見狀,便宣佈交州學園投降,從此歸順於南陽學院的麾下。
於是,南陽這一次的遠征全部結束,地盤也擴增到了四所學校,還收服了太史慈跟于吉這兩位A級鬥士,可以說是成果豐碩啊! 另一方面,相較於成功擴張地盤的南陽,許昌這邊倒是陷入了重大危機之中。
由於曹操在赤壁之戰期間殺戮過多,所以導致關東各校人心惶惶,而在宣佈了停戰協議之後,冀州學園的袁紹知道許昌將會孤立無援,於是便召集各方勢力的首領,簽署血盟書,一同打倒曹操。
而響應號召的都是那些從屬於許昌的勢力,包括冀州學園、幽州學園、兗州學園、徐州學園、青州學園、烏丸高校等等。
原本荊州學園也想加入,但是參謀伊籍卻勸新首領劉琦,千萬不要去蹚這場渾水,反而建議他去投靠劉備。
(伊籍是劉表的部下,從以前就很欣賞劉備,之後便投靠了他;而劉琦是劉表的兒子,在本故事裡則改為堂弟。
)劉琦仔細的想了一下,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派伊籍為使者,去向劉備宣示臣服。
在了解伊籍的來意后,成都眾人便聚在一起開會,並各自發表自已的意見。
關羽和趙雲表示沒意見,她們並不贊成也不反對這件事。
張飛則表示反對,因為她認為荊州學園先前慘遭曹操的大屠殺,戰力嚴重缺乏,他們今次會派人來宣示臣服,也只是想找人抱大腿而已。
換句話說,如果接受了荊州學園的臣服,那也只是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不但不能當作戰力,而且還會惹許昌的人不高興。
然而,其實不管大家怎麽說,對於宅心仁厚的劉備而言,只要荊州學園願意臣服,那麽她就一定會接受,只是她也需要一個能夠說服其他人的理由。
於是,劉備便把目光投向了諸葛亮,希望她能幫這個忙,諸葛亮點頭回應,並站起來開始高談闊論。
這時諸葛亮提到了隆中對的「三分天下之計」,雖然此時局面已經是四分天下,但依舊還是可以照著這個計畫走。
當初諸葛亮提出的計畫,就是要劉備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然後趁機拿下荊州跟益州,以完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以現在的局勢來看,劉備此時已有成都,如果能再拿下荊州,那麽就算是完成三分天下的第一階段。
至於戰力不足的問題,諸葛亮打算等到11月的第二周開始,便出兵遠征南蠻學園。
南蠻學園位於日本關東南部海外的小島上,島上就像是一座未開發的地區,整體遍佈了大範圍的原始森林,就連建築物也只是以古代遺蹟為主,幾乎看不到任何的現代建築。
學校的統治者是孟獲、孟優姐妹,兩人武功高強,率領一批勇勐的南蠻鬥士稱霸一方。
雖然南蠻學園對於關東高校界的霸權並不感興趣,但她們也不是能夠輕易對付的對手。
雖然劉備並不贊成去攻打其它學校一事,但是諸葛亮卻堅持要這麽做,畢竟現在已經到了亂世的中後期,如果成都不能趁現在擴張地盤,以及增加戰鬥力的話,那麽遲早會被其它勢力給擊敗的! 對於這一點,其他人全都贊成諸葛亮的意見,而劉備也只好答應了這件事。
於是,劉備接受了荊州學園的臣服,並且關羽等人也開始操練兵馬,準備進行南蠻學園的遠征。
與此同時,許昌學院受到了各方勢力的攻擊,伐曹聯合軍來勢洶洶,光是兵力就是許昌的土倍以上。
面對如此重大的危機,曹操依舊保持著不慌不忙的態度,他讓荀攸跟智囊團來商討對策,並派夏侯惇、曹仁率軍迎戰敵人。
雖然此時許昌的戰力有些不足,但是聯合軍那些人也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大家本身就不是很團結,而且整體戰力也不高,A級鬥士就沒幾個,除了人很多以外,根本就沒什麽好怕的! 於是,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許昌學院接連獲得勝利,而聯合軍則屢戰屢敗。
而在這段期間,出國的夏侯淵跟正在修行的三柱神,都在接到消息后,就立刻趕回許昌,許昌的戰鬥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