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240節

‘啪’,丁壽甩手在赤裸的臀肉上拍了一巴掌,喝道:“將屁股撅起來。
” 尹昌年一聲不吭,屈起雙膝,將還算緊緻的雪白香臀呈現在男人眼前。
丁壽信手把玩著女人屁股,淫笑道:“今後爺想什麼時候肏你,你就乖乖把屁股給我撅起來等著挨肏,明白了嗎?” “是。
”尹昌年伏在地上應道。
“這才聽話。
”丁壽哈哈一笑,虎步跨在女人臀后,對準目標,腰身用力向前一挺,玉杵盡根而入。
尹昌年被他這一下狠弄,頂得險些撲地,急忙用肘支地穩住身形,腔道王澀未經潤滑,怒龍肆虐下痛苦可想而知,她默默承受著背後男人挺進抽出的往複動作,繼續大口啃咬手中鹿肉,與烤肉一通吞咽入腹的,尚有咸濕淚水與她大妃身份的尊嚴矜持……************杜星野再度見到上司時,日頭已然偏西,丁壽整束停當,衣冠楚楚,彷彿今日什麼事也未發生過。
“李懌送回去了?”丁壽問道。
“已經重新安置在幽禁院落,嚴加看管,斷不會讓他接觸到外人。
”杜星野小心回稟。
丁壽自然曉得杜星野所謂接觸不到外人的含義,一聲輕笑,悠悠道:“老杜,你如今在官場上的日子也不短了,當知曉什麼事該看,什麼事不該看,亂看胡說可是會喪命的……” 杜星野心中一緊,急忙俯首道:“衛帥放心,今日那幾人都是卑職的徒弟,平日吃住都在府上,口風很緊,斷不會胡言亂語。
” 丁壽‘嗯’了一聲,點頭道:“那就好,今日你們也算辛苦了,去賬房支銀子喝上幾杯吧。
” #最#新#網#址# bz2021.ㄈòМ“屬下謝過大人。
”杜星野戰戰兢兢告退而出。
杜星野才剛退下,美蓮便進了門來,斂衽一禮道:“爺,程澧來了,在門房那兒候著呢。
” 丁壽一拍腦門,“折騰大半天,險些把正事給忘了……” ************丁府外書房。
“小人見過老爺,老爺見召,不知有何吩咐?”程澧規規矩矩給丁壽見禮。
“不必客套了,有點麻煩事要找你商量。
”丁壽將神機營遭遇簡要說了一通。
程澧探詢道:“老爺是為神機營的軍士缺額憂心?” “屬實擔心被有心人操弄,”丁壽揉揉額頭,如實說道:“爺謀取神機營用了些手段,劉公公對我掌兵之舉也並不看好,要是被人抓住把柄,弄不好就要丟了這差事,爺這番心血布置可就付之東流了。
” “這軍國大事的,小人怕是拿不出什麼好主意。
”程澧小心斟酌道。
“神機營的麻煩說穿了還是銀子的事,神總戎他們想要用這空餉來精練兵卒,也未嘗不是好辦法,只是朝中上下這麼多雙眼睛盯著咱們爺們,不太好辦啊!” “我也曾想著將那軍卒之數如實造冊,自掏腰包來貼補這缺口,不過這破私錢貼公帑的事終非長遠之計,要是再給旁人按個‘別有用心’的罪過,我可是吃力不討好!” “老爺深謀遠慮,公私分明。
”程澧恭維道。
丁壽聞言自嘲一笑,他其實更擔心的是泥潭深陷無法自拔,正德小皇帝或許不會有宋高宗的猜忌之心,可他也不是大公無私的岳王爺,養兵練軍那就是個無底洞,長年累月地往裡貼錢,就是朝廷里沒人說話,他自己都得心疼死。
“所以啊,弄錢這方面你是行家,有什麼好主意都說說看。
”丁壽希冀問道。
程澧沉思片刻,直言道:“小人不懂如何揀兵選將,只是依個人淺見,戚將軍大可不必將營軍中不堪者盡數革除。
” “那些人不是老弱病殘,就是姦猾狡詐,留在營中打不了仗,還白養著他們不成!”丁壽沒好氣道。
程澧微微一笑,“物盡其用,戚將軍認為那等使奸耍滑的兵痞們于軍伍不利,可在小人眼中,這些染了市井俗氣的心思活泛之輩都是做行商走販的好手。
” “你是說……”丁壽若有所悟,卻還沒想透其中關節,琢磨半晌還是問道:“什麼意思?” “只要讓他們按月交付銀錢,就保留軍籍,管是種田還是經商,由得他們自謀生路。
”程澧道。
“那些當軍的寧做流民逃亡,也不願當兵應役,豈會多花這份冤枉錢。
”還當有什麼妙計呢,丁壽不以為然。
程澧低頭輕笑,丁壽不喜,問道:“你無端笑個什麼?” “小人非有不敬之意,老爺是實在人,只見困苦軍戶逃散他鄉,卻不見因軍戶之身發家致富,位列廟堂者,卻也不在少數。
” 丁壽搖頭失笑,“你不說我險些忘了,那李閣老家中好像也是軍戶。
” “小人自幼起走南闖北,增長見聞,對大江南北軍戶之境況也略知一二,國朝為使軍兵能安心服役,其家耕地在三頃以內者可免雜役,隨營余丁和戶下供應余丁亦可免當差,人在軍中婚喪嫁娶不但可預支錢糧,官家尚有貼補,老邁孤寡軍卒安置養濟院,使得老有所依,軍士戰歿及病故,其妻小無依者,有司計給行糧,待遇可謂優厚,然開國不過數土年間,軍戶便屢有逃亡,卻是因為何故?” 你他娘問誰呢,丁壽眼睛一翻,馬上就要變臉,幸好程澧已經識趣地自問自答,“小人所見,軍士苦者大略有二,一是服役之時上峰文武官吏勒掯驅役,侵佔屯田,軍士不堪壓榨,難以自給,甘為逃軍,再則班軍遠戍,背井離鄉,水土不服,多有客死他鄉者,故而一些兵士寧願藏身山野,貽禍家人,也不願千里迢迢去他鄉應役。
” 丁壽苦笑,“這可是難了,大明江山萬里,塞北南疆不乏人煙稀少之地,僅靠當地衛所戍守,兵士捉襟見肘,必得要內地接應,方可無虞。
” “老爺明鑒,宣德年間時朝廷有鑒逃軍日多,張榜公示只要逃軍歸籍自首,可只在近便鄉里服役,免去其遠戍之苦,軍戶逃丁聞之歡欣鼓舞,皆視為善政,可惜不過數年,因邊塞兵力不足,此令終究淪為了一紙空文。
” “既然逃軍杜之不絕,官府也唯有不斷勾補填缺,正軍家中無有成丁,便由貼戶丁補,正貼軍戶均不堪其擾,且丁軍逃亡,自也無有衛所文書回執,他們也無從蠲免丁徭,久而久之,更趨貧苦。
” 丁壽嘆了口氣,“是啊,窮途末路,要麼坐著等死,要不然只好學著那家中逃卒,舉家逃離,落個亡命天涯了。
” “也不盡然,”程澧笑道:“窮則生變,萬千軍戶中也並非全是榆木腦袋,自也生出了許多應對之法。
” “怎個應對法?”丁壽好奇道。
“比如正軍與貼戶間選出一房男丁,承諾在戍地終身應役,各房許以厚利,備銀送行,如此為軍的有銀錢布匹貼補盤纏,在衛戍之地自可以成家立業,而軍戶之家也無丁徭承役之苦,安心開枝散葉,耕讀傳家,甚而科舉及第,改換門庭,如此兩相得利,皆大歡喜。
”程澧回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