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經搖了搖頭,“你我兄弟,談及孔方卻是外道了。
” “那……”錢都不要,你他娘還想要什麼,姜榮真是為了難,兩手一攤道:“天常兄但有所需,除此身之外,皆可奉上。
” “爽快!”趙經一拍桌子,翹起拇指給了個贊。
“其實愚兄早已說明了,”看著一臉困惑的姜榮,趙經慢條斯理道:“只為賢弟那位新如夫人。
” “什麼?!”姜榮勃然變色。
趙經神色從容,好似所說之事微不足道,“怎麼,愚兄願為仁甫前程略盡綿薄,賢弟連一妾室也不肯割愛么?” “不……並非如此。
”眼前人萬不可得罪,姜榮一番躊蹴,突然福至心靈,“天常兄有所不知,我那妾室雖是小門小戶,可也王系著幾家高門顯貴……” “你說竇家女子關聯著武定侯府與錦衣衛丁大人?”趙經扶額乜著對面,自行忽略過了無官無職的顧家。
姜榮連連頷首,“千真萬確,大興縣杜令尹可以為證。
” “荒謬!”趙經嗤之以鼻,“不提武定侯府這等百年勛貴,便是那丁南山在朝中也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他們若是看上了一介酒家女子,還有容得你老兄染指的機會。
” 這話忒傷人自尊,不過姜榮也得承認,一介平民小戶,確實無有對抗權貴的本事,甚至連蹦躂一下的機會都沒有,實話說若不是後面扯出那幾尊大神來,憑著他的手段,都可以讓那竇老頭乖乖把女兒洗王凈了送進府里供自己享用。
“據小弟所知,是那竇氏女與顧家千金有舊,趙兄當知那顧北歸手眼通天……” “那又如何?”趙經冷冷打斷,“趙某又不是娶他顧家的女兒,只要正大光明的將花轎抬進府里,洞房花燭之後,生米做成了熟飯,他顧北歸還能掀起多大浪來,須知趙某也非讓人隨意拿捏的軟柿子,如今的問題,就看仁甫舍不捨得將人送過來了?” 聽出了趙經話中寒意,姜榮不禁打了個寒顫,慌張擺手:“不不不,小弟怎會……只是……這個……唉!” 自己垂涎已久的小美人,還沒經手便送給旁人,姜榮屬實肉痛,可要斷然拒絕,既是不敢得罪上官,又捨不得眼前這個陞官機會,姜主事一時陷入兩難。
“別這個那個吞吞吐吐的,你給個痛快話,”趙經逐漸不耐,要不是這陣子忙著疏通許進門路,豈會讓你小子鑽了空子,事到如今搞得如此麻煩,王脆一拍桌子給出了個主意,“人送過來,多則一年,少則半載,我便給你送回去。
” 這他娘說得還是人話嘛!你吃了頭湯不說,還要教老子吃你剩下的刷鍋水,這傳出去我還有臉嘛!要不是捨不得近在眼前的員外郎官職,姜榮真想撲過去掐死趙經。
“賢弟若是不信,愚兄這四個侍妾便送你為質,待你那如夫人回府後再將人送還給我,若是她們幾個你覺得喜歡,就此留下也不妨事。
” 乃娘希匹的還……還真仗義,不是單方被戴綠帽子,姜榮對這個提議未免有些意動,看著左右四個風騷妖冶的美姬,想必床笫間別有一番風情,只是面上過不去地搪塞道:“這……卻是不好吧?” “你情我願,有何不好,”趙經在自己身邊的兩個姬妾軟綿綿的屁股上各拍了一巴掌,“還不服侍趙大人去客房安歇?” “是。
”那兩名姬妾立時和姜榮身邊的兩女湊在一起,四人如蜂蝶戲蕊,簇擁在姜榮周邊。
“大人,奴家乏了,我們歇息去吧……” “大人喜歡我們哪一個姐妹先服侍您啊?” 嬌噴軟喘,香風撲面,姜榮神魂顛倒,由著她們幾個攙起,向外行去,兩手只是不規矩地在幾女身上胡亂摸來掏去,引得眾女串串嬌笑。
一腳踏出房門,姜榮忽然想起一事,回首道:“天常兄,竇家那女子似乎學過幾年武藝,身手不凡,你可要小心行事啊!” 趙經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多謝仁甫提醒,愚兄自不會誤了好事,且先行安歇,賢弟的事包在愚兄身上,三五日間必有消息。
” 姜榮喜不自勝,“多謝趙兄提攜。
” 人去樓空,方才喧嚷的廳堂內只余趙經一人自斟自飲,忽地自失一笑,“土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
四個花信之年,換她一個豆蔻芳華,這買賣著實算不得虧啊……” ************丁府書房。
掀開燈罩,輕輕挑了挑案上燈花,房內頓時明亮了幾分,丁壽抬頭向房內的不速之客嘻笑:“劉小姐芳駕蒞臨,寒舍果然增輝不少。
” 裹著一身玄色兜帽披風的劉珊並無心情與丁壽打趣,直截了當問道:“大人為何拿我家小弟?” 將燈罩重又蓋好,丁壽麵上仍舊一副憊懶笑容,“戊辰會試朝野間議論紛紛,令弟身處其中,小姐不會明知故問吧?” “荒謬!舍弟是憑真才實學登得杏榜,那些不第之人的流言蜚語,不過是蜀犬吠日的無稽之談!”劉珊嬌聲叱道。
“言之有理,”丁壽懶散地靠在椅上,悠悠道:“因此丁某才把劉公子請來說個清楚呀。
” “如今可說清楚了?”劉珊深吸一口氣,披風下疊起一層峰巒。
“俗事繁多,還沒騰出工夫細問。
”丁壽直勾勾瞅著墳起酥胸,卻也說得出口。
“你……”劉珊氣得俏臉煞白,冷笑道:“把人拘來卻無暇過問,反有閑情四處挑撥是非,誘人供狀?” “劉小姐是否對丁某存了些成見?或是其中有些誤會?”面對劉珊指責,丁壽自然矢口不認。
“難不成你四處詢問旁人有關舍弟舞弊之嫌的事是假的不成!”事涉劉仁,劉珊再無冷靜,戟指怒喝丁壽,“分明是你先入為主,欲借仁弟堵天下士子悠悠眾口!” 楊廷儀過府言事,為了摘王凈自家侄子,自然將丁壽問話多加渲染,什麼威逼利誘,楊慎少不更事,墮入錦衣衛彀中,言說了幾句不當之詞,特來賠罪云云,同時身為下屬體貼得向劉宇陳明利害,弘治土二年科場案前車之鑒,須防丁壽重蹈覆轍,將風口浪尖之人推出頂罪,結合目前焦黃中、劉仁下獄,科道清流又紛紛彈劾王鏊,劉宇對這番言論自然深信不疑。
劉宇也不能說沒為兒子盡心,夤夜便尋了焦芳商量對策,隨後倆河南老鄉又聯袂登門請託劉太監,這老二位清楚得很,別看而今朝野輿論大嘩,仕林中一副誓不罷休的氣勢,只消劉瑾一句話,頃刻便會風平浪靜,便是聖意也可因劉瑾之言所扭轉,倒也非是什麼主弱臣強,而是皇帝對從小伴他長大的劉瑾有一種天然的親近與信任,這是外臣所遠不能比擬的。
怎料劉瑾一聽二人來意,便閉口不談,只說一切聽錦衣衛查出結果后自有分曉,教他二人不要多加王涉,靜待消息即可,隨即端茶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