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149節

佟琅騎在由錦衣衛從看守南苑的海戶中借來的馬匹上,左思右想,心中惴惴難安,催馬趕上前面喜笑顏開的海蘭,小聲道:“海蘭姑娘,你要尋的朋友便是丁大人?” “哎呦,什麼大人小人的,他就叫丁壽。
”海蘭正折了根柳條當馬鞭,玩耍得不亦樂乎。
當朝錦衣衛都指揮使,萬歲爺駕前紅得發紫的人物,佟琅可不敢直呼其名,試探著問道:“姑娘與丁大人很熟?” “佟大叔,都說了他不叫大人……”海蘭雖然不滿佟琅忽視自己的糾正言辭,還是將自己與丁壽相識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初次相見是在長白山,當時我沒穿衣服,他離著老遠就大叫一聲……” “啊?!”佟琅長大了嘴巴。
“不是怎麼叫的,我便責怪他多事,就這麼認識了,然後我先是和他一同去溫泉洗了個澡……” “哦!”佟琅眼睛有些發直。
“後來又帶他去了我家喝水,他便說請我到京城他家裡來做客,我這不就來了么,多虧了你佟大叔,不然我不認識路,還不知要走多久呢!” “不……不……不客氣。
”佟琅張開的嘴巴就沒合上,舌頭有些打結。
佟大叔今日好怪,海蘭莫名其妙,看著前面聊得熱火朝天的丁壽二人,小姑娘頓覺受了冷落,嚷道:“丁壽,我餓了!” “且忍忍,都看見城牆了。
”丁壽回頭笑道。
“那你可要多讓我吃幾樣好吃的。
”嬌笑聲中,海蘭催馬趕上前去。
佟琅是真琢磨不透這二位的關係了,只是慶幸路上沒將這丫頭得罪狠了,不然……嘿嘿,一回頭,見侄子佟棠仍眼巴巴瞅著人家姑娘背影,他心中惱火,抬手便在他頭上敲了一巴掌。
“傻小子別看了,你沒戲啦。
” 佟棠縮縮脖子,垂頭不語,神情甚是失落,佟琅看著不忍,暗道此番回家該催著大哥給這侄子安排一門婚事了,猛然間他心中一動,又省起一事,驀身看去,只見羅夢鴻捧著漁鼓墜在隊伍後面,坐在馬上半眯著眼睛似睡非睡,心頭不由又糾結起來。
前方路上忽然煙塵四起,京城方向又有幾騎疾馳而來。
丁壽將手搭在眉間張望,只見馬上騎士個個腰桿筆直,顯是身手矯健,其中還有有幾匹空馬,也不知作何算計,猛地一個秀麗女郎從一眾騎士中脫穎而出,身姿曼妙,出塵若仙。
“薇兒?” 女郎見了丁壽等人先是一愣,隨即大喜,“丁大哥!你怎的與師姐她們在一起啦?” ************“原來是這般湊巧,早聽大哥說過與妙善師姐有場子淵源,不想在郊野樹林中也能偶遇,虧我一迎了師父,便急著帶馬趕來,卻是多此一舉了。
”聽丁壽說明原委,顧採薇笑靨如花,望著丁壽的雙眸中滿是星星,“小妹謝過丁大哥啦。
” 丁壽暗道果然,道旁相遇的那名玄衣老尼便該是峨眉三靜中的靜安師太了,久聞這老尼姑性如烈火,嫉惡如仇,難怪恁重殺氣,幸好適才未曾動手開罪她,不然此時與顧採薇還不好相見了。
“採薇哪裡話來,能為峨眉眾女俠略盡綿薄,大哥我幸何如之,薇兒若是有暇,改日與大哥好好做上一頓熟飯,便盡都夠了。
”正經不過三秒,丁二還是口花花地來了一句。
顧採薇自然曉得這廝所謂‘做飯’是何指,頓時雙頰暈紅,含羞垂首,低啐道:“大哥儘是胡唚。
” 這般眉來眼去地打情罵俏,竇妙善便是不解其話中深意,也看出二人關係匪淺,心中莫名有些不自在。
“顧師妹,既然你已接得妙玄師姐,我便先行返家了,還要煩你向師伯通稟一聲。
” “竇師姐,為了家父大壽,累師父與你們千里奔波,小妹感激不盡,且到我家中盤桓幾日,容小妹略盡地主之誼。
”聽得竇妙善要走,顧採薇立時溫言挽留。
“師妹忘了,我也是京師人士,何用你費心招待,再則此次借著顧老伯父壽辰之便,隨靜安師伯同路返鄉,該我承你的情才是,離家多年,歸心似箭,就不再叨擾了。
” 竇妙善婉言謝絕,又轉對丁壽道:“多謝大人沿路慷慨護送,如今京城在望,腳力便還與大人了。
” 嗯?丁壽納悶竇妙善何以忽然見外起來,“一匹坐騎妹子何必客氣,反正路途不遠,便由我送你還家就是。
” “不敢勞煩。
”竇妙善美目閃動,在丁壽與顧採薇身上轉了一圈,“不打擾二位敘舊,妙善告辭。
” 言罷竇妙善與妙玄招呼了一聲,翻身下馬,施展身形向京城方向疾行而去。
顧採薇對竇妙善忽然告辭大惑不解,柔聲道:“妙善師姐往日並非如此,想是歸鄉心切,大哥你莫要見怪。
” 我是不怪,只是後續事處置起來八成有些麻煩,丁壽覺得自己本就缺覺的腦袋又開始疼了起來。
************貢院,受卷所。
楊慎進來時,堂上已然點了蠟燭,幾名受卷官的臉色都不太好看,按會試規矩,舉人納卷未了,他們幾個都不得歇息,這幾人等於單為了楊慎延宕到此時。
楊慎自然一臉愧色,向其中一人呈上試卷,另有一人冷著臉道:“身為士子,難道不知《科舉成式》,為何納卷如此遲緩?” “學生謄卷遲了,累得諸位久等,實是抱愧。
”楊慎低眉道。
“一句抱愧便罷了,也不知你家師長是如何教的你,所謂養男不教父……”那名受卷官還要再數落楊慎捎帶著他全家幾句,出出久候的怨氣,卻被同伴暗中搡了搡,並將楊慎試卷的卷首信息指與他看。
待看清楊慎三代名字后,那名受卷官立時住了嘴巴,王咳一聲道:“罷了,諒你也非有意如此,此後兩場比試,定要加倍留心才是。
” “謝過大人。
”楊慎長揖告退。
那名拿著試卷的受卷官狐疑道:“聽聞這楊用修少有才名啊,怎地不但納卷遲了,字跡還如此潦草,也不知這文作得如何?” “行啦,文章如何也輪不到你我評論,趕快登記文簿,關發彌封所吧,我等也能早些歇息。
”另一名受卷官不耐煩催促道。
另二人也不再多話,將所受試卷置立文簿,並在簿上附名,作為入試人員數目憑勘,隨即將楊慎試卷轉送彌封所。
彌封所內,彌封官將每張試卷卷首登記的考生個人及其三代信息俱都密封,用印關防,設置文簿,編排字型大小,受一卷便彌封一卷,不得一人私閱,不得一刻延緩。
彌封后的試卷再送交謄錄所,為防止考官通過筆跡或試卷暗記辨認考生從中作弊,所有用墨筆書寫的試卷還要由謄錄官督領數百生員,再用紅筆將墨卷謄錄為朱卷,謄錄過程中要求謄錄生員用心逐字對寫,如有差訛、失落字樣,潦草不真等情況,生員發充吏役,該管官員送官拿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