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三卷 朝堂風雨) - 第97節

不想朱厚照卻來了精神,「此茶是王師傅家鄉出產,此番進京呈獻給朕的,愛卿若是喜歡,一會兒拿個幾斤回去。
」丁壽聽是王鏊家鄉特產,好奇道:「不知此茶何名?」「據王師傅說此茶產自山峰石壁,茶籽由山禽叼來,俗名」嚇煞人香「,當地山人請他為山峰題字,故以此茶相贈。
」「嚇煞人香?」丁壽聽得名字有點耳熟,也沒在意,「茶是好茶,只是名字有些不雅。
」朱厚照一拍大腿,「愛卿所言正是,朕也是這麼覺得。
」低頭來回踱了幾步,猛一抬頭,道:「有了,王師傅說他題名山峰名為」碧螺峰「,既然此茶產自碧螺峰下,便將此茶名為」碧螺春「,昭告天下。
」註:碧螺春名字來源很多,單就皇帝賜名這事就有明朝弘治和正德父子,清朝康熙和乾隆的說法,傳說內容基本一樣,區別在清朝的是皇帝到江南,當地官員進獻的,明朝皇帝沒下江南的好運,名字起源都是王鰲丁憂返京時呈現,康熙的說法起源是清人筆記,當地方志和史上都無此說。
明朝起源的說法見《隨見錄》,地方志中也有王鰲為碧螺峰題字的記載,到了清朝因年代久遠,才又被人題了「碧螺春曉」,考慮最早記載和地方志,個人認為明朝起名說靠譜。
至於父子兩個到底是誰起的名,王鰲母親去世丁憂后回京是成化年,再有一次父親去世,回京就是本文發生的時候,所以個人偏向正德。
第二百零五章女人心事仁壽宮外。
丁壽負手來回打量著四周殿宇,不是還對進出路過的宮人擠眉弄眼做個鬼臉,引得小宮女們掩唇偷笑。
「丁大人,太后宣你進宮。
」宮女翠蝶立在宮門前,輕聲喚道。
「謝過王宮人了。
」丁壽深施一禮。
「奴婢當不得如此大禮。
」翠蝶忙側身避過,「前番大人救命之恩,奴婢還未得謝過。
」「區區小事,也是太后不忍責罰,丁某不過順水人情,宮人不必記掛。
」丁壽看了四下無人,從袖中抽出一物,「薄禮一件,請宮人見納。
」翠蝶定睛細看,那物是一支點翠蝴蝶珠花,做工極為精巧,蝴蝶卷鬚上綴有兩顆上等東珠,微微顫動,好似轉瞬便會展翅飛去。
「如此貴重之物,奴婢不敢收受。
」翠蝶連忙推辭。
「何須客氣,當日二侯進言,若不是宮人援 手,下官麻煩不小。
」丁壽笑容可掬,將珠花塞入翠蝶手中,自打上次用鳳釵應付過顧採薇那一關后,二爺身上常帶些女子佩飾,天知道哪次冤家路窄會用得上。
翠蝶眼中閃過一絲驚詫,隨即瞭然,這宮中只要有心,就藏不住什麼秘密,何況當日在側宮人眾多,難保不會有東廠耳目。
「如大人所說,當日奴婢也不過順水推舟,當不得如此重禮。
」翠蝶堅辭不受。
「既然如此……」丁壽摸著鼻子若有所思,乜視翠蝶,「也罷,這禮就不送了。
」翠蝶吁了口氣,常伴太后左右,不知多少人眼紅她的位置,可不想授人把柄,不過么,看了看手中珠花,心中隱隱有些不舍,女子從來對首飾珠寶沒什麼抵抗力,王姑娘自也不能免俗,戀戀看顧了一眼,咬牙便要遞迴。
「姐姐在上,小弟給您行禮了。
」丁壽沒等翠蝶反應,便長揖到地,深施一禮。
「你這是……」王宮人瞠目結舌,不知這位爺走的哪一出。
「今日我與宮人結為姐弟,此物不再是人情往來,而是情誼所寄,料來姐姐會賞給小弟這個薄面吧。
」丁壽笑嘻嘻道。
什麼跟什麼啊,怎麼就多了一個弟弟,王翠蝶哭笑不得,還要再推辭,見一個小宮女慌張張奔了過來,鬼使神差地匆忙將珠花藏進袖中。
「王尚宮,太后催你二人進去。
」小宮女道。
「知道了。
」翠蝶沒好氣地瞪了丁壽一眼,這害人精,無端在此耽誤許多時候。
面對佳人嗔怒,二爺咧嘴一笑,報之一口白牙。
************仁壽宮,西次間。
張太后斜依在靠北臨窗的一張涼榻上,紈扇遮面,不知是睡是醒。
「微臣丁壽參見太后,臣在宣府茶飯不思,無一日不記掛太后,今見太后鳳體康健,臣心遂安。
」丁二爺跪在外間,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嘴倒夠甜,哀家還以為丁大僉事貴人健忘,不記得這仁壽宮的路呢。
」太后紈扇仍未拿開,語意冰冷。
「太后恕罪。
」丁壽納悶,怎麼慈壽太后的話中透著一股酸味,「臣非有意怠慢,只是在外面向王宮人打探一些太后消息,故而耽擱了一陣子。
」「哦?」紈扇輕移,鳳目帶著一絲寒意罩向翠蝶,驚得佳人花容失色。
「打探宮闈秘事做什麼啊?」紈扇輕撫,張太后粉面側轉,一瞬不瞬緊盯著外間丁壽。
「就想知道太后心情如何,畢竟臣這屁股是肉做的,再挨一次廷杖怕是要碎成八瓣了。
」丁壽苦著臉道:「怎奈臣百般乞求,王宮人就是不肯透露,微臣心裡沒底,故而在宮外徘徊,累得鑾駕久候。
太后您看在小猴兒平日侍奉恭謹的份上,今日治罪就罵上兩句,別再打屁股了吧。
」「你這油嘴滑舌的猴兒就是欠打,快起來吧。
」一聲嬌笑,張太后翻身坐起,「傷可好了?」「托太后洪福,已經無礙了。
」丁壽嘻皮笑臉地湊上前,輕揉太后香肩,繼續道:「不過太后的卧輿須遲上幾天才得歸還,畢竟還要打掃香薰,免得鳳體沾了臣的俗氣不是。
」太后閉目享受丁壽按摩手法,拖長鼻音嗯了一聲,「那物件已經被你這臭猴兒睡過了,哀家不稀罕,便賞給你了。
」「謝太后恩典,可臣乘坐這卧輿畢竟犯忌,要是被科道言官參上一本……」丁壽為難道。
「怕什麼,有人蔘你,讓他來尋哀家。
」太后鳳目微睜,紈扇向榻上一拍,怒聲道,隨即便又失落地輕嘆一聲。
「太后可是有心事?」忽然間慈壽太後面帶愁容,丁壽好奇問道。
「你不曉得,前些日子有個刁民擊了登聞鼓,狀告哀家那兩個不成器的弟弟,科道那些言官們也跟著聒噪,這皇上也不知道體貼家裡人,還要下旨嚴查,唉,哀家夾在中間難辦啊。
」太后黛眉輕蹙,神情落落。
我太曉得了,這事就是因二爺起的啊,丁壽心中暗爽,臉上還是一副戚戚狀:「太后寬心,這事既然鬧得滿城風雨,陛下也就不得不做個樣子,待風頭過了,想來皇上也不會為難二位侯爺。
」「果真如此就好了。
」張太后還是愁懷難消,自家人知曉自家事,這兒子和母族向來不親,天知道會怎生收場。
「這是自然,俗話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皇上怎麼也不會為難二位侯爺的,您還是開懷笑笑吧,這整日愁眉苦臉的,連面相都顯老了。
」丁壽道。
「真的?!快,快拿鏡子來。
」張太後向來注重保養,一聽此言頓時六神無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