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三卷 朝堂風雨) - 第86節

王鏊與眾人相見施禮,環顧一圈道:「東山可在?老夫途中聽聞他致仕消息,星夜兼程,難道還是失之交臂?」首輔劉健寬慰道:「守溪多心了,時雍只是致仕,又非強迫離京,不過是去接一位朋友,隨後便來。
」什麼人還需要劉大夏去接,帶著疑問的王鏊與眾人分別入席,主人李東陽道:「今日借著為守溪接風,順便議議朝堂之事。
」「還有何可議,如今陛下身邊小人環繞,近身俱是佞幸,看看東山之事,怎不叫人心寒。
」由不得謝閣老不惱火,無緣無故折了個門生進去,為免沾上髒水,連拉一把都不敢。
李東陽一臉不自在,捻須強笑道:「吾等俱是先帝託孤重臣,有匡扶社稷之責,焉能坐視。
」同時心中暗把劉瑾埋怨個遍,宣府都給你讓出來了,還搞這麼一出,要是嫌當初要價低了,可以重新開價啊,什麼不好談,非要把哥們弄得裡外不是人,這官場沒法混了,連點規矩都不講。
「西涯所言極是,聖上年幼,若不善加引導,上負先帝隆恩,下愧輔政之責。
」劉健老大人侃侃而談:「幸的守溪入京,我輩又得強援,過得幾日熟悉部務后,吾等便薦你執掌吏部,有昔日東宮舊情,想必萬歲也會應允。
西涯,你那位同年那裡還需關照一聲。
」李東陽自然曉得劉健說的是誰,點頭道:「晦庵放心,焦泌陽定會盡心輔佐守溪。
」劉健又轉身對戶部尚書韓文道:「貫道,戶部掌天下戶口財富,至關重要,凡事要量入為出,不可輕忽啊。
」這位北宋名相韓琦的後人立即會意,點頭道:「這是戶部應有之責。
」「如今本兵出缺,我等要儘快推出一個人物來,兵部萬不能落在奸佞之手。
」劉健輕敲桌面,皺眉道。
「東山久掌兵部,不妨聽聽他的意思。
」謝遷提議道。
「也好。
」劉健應和,「怎地人還沒到?」人便是不經念叨,劉健話音剛落,就聞聽劉大夏豪爽笑聲,「劉某來遲,害諸公久等了。
」眾人起身,王鏊的目光卻越過劉大夏,看向他身後那個裹著黑色兜帽披風的人物。
「勞諸位大人久候,咱家先行賠罪。
」伴著公鴨嗓音,來人緩緩揭開了頭上兜帽……第一百九土四章暗流洶湧(三)本司衚衕,宜春院。
院內一如往常,燈火掩映,釵光鬢影交錯,鶯鶯燕燕穿梭。
「喲,二位爺走好,改日再來玩啊。
」湘裙裹體的一秤金花枝亂顫地送走一撥客人,輕扭蛇腰回到了自己房裡。
一秤金的房間遠離堂子內的眾姑娘,屋內布置也是綺麗,房門兩側高几上茗碗瓶花具備,一旁雕花香案上還設著三足熏香爐,黃花梨的圓桌配著四把搭著銀紅撒花椅搭的高背椅,內間瑪瑙紅的紗幔下立著蘇綉扇屏,隱約可見桃紅幔帳的雕花綉床。
房門剛剛合上,一秤金雙目便閃過一絲厲色,屋內混雜著一股香味,確不是自己房中原有的。
倏然轉身,一秤金手中已經扣住了一隻金步搖,「什麼人?出來。
」「你倒是警醒得很。
」聲音從內間綉屏後傳出,不帶一絲慌亂,隨後一物飛出,穩穩插入房內圓桌上。
若是丁壽在此,定會驚訝,圓桌上之物是一塊令牌,制式圖案與他的天魔令如出一轍,只是質地不同,此物是用赤金打造,比起他那塊玄鐵令牌,賣相要好上許多。
一見令牌,一秤金撩裙跪倒,雙手胸前結印,面容肅穆,恭敬道:「屬下參見魔尊,魔焰滔天,千秋不滅。
」「起來吧。
」屏風後轉出一名女子,看起來比著一秤金還要年輕幾歲,桃花粉面,艷光照人。
「原來是搖魂使者駕臨,屬下失禮。
」起身後的一秤金還是恭恭敬敬,不敢逾矩。
「搖魂使者」緩步走到窗前,看著後院建了一半的兩座小樓,輕聲道:「你這裡大了許多。
」「有個南京來的小子迷上了院子里的姑娘,非要為她起樓蓋花園,恰巧旁邊院子的人搬走了,就將那塊地賣了下來。
」一秤金回道。
「好大的手筆。
」「搖魂使者」嗤笑道,忽然道:「南京來的?叫什麼名字?」「南京戶部侍郎的三公子,叫作王朝儒的。
」嘴上說著公子,一秤金語氣中卻不帶半分敬意。
「果然是他,在秦淮河上便花言巧語的勾搭一仙,要不是我看得緊,怕那妮子都被騙了身子。
」「搖魂使者」不屑地搖了搖頭。
一秤金恍然道:「難怪了,蘇三平日眼高於頂,會對那王三另眼相看,記得她們幾個丫頭曾結過盟誓,嫁則同夫……」「她與雪裡梅資質都不適合練武,只要能為魔門賺來銀子,就由她去吧。
」「搖魂使者」對玉堂春等人漠不關心,直接出言打斷。
「屬下遵命。
」隨後一秤金又疑惑道:「尊使此番帶天魔令而來,可是有何要事吩咐?」玉手一伸,桌上那隻金色天魔令倒飛而回,「魔尊聖諭……」「搖魂使者」持令在手,一雙漂亮杏眼直視一秤金。
一秤金再度跪倒:「屬下聽命。
」「兩京土三省魔門弟子全力查探一人消息,一舉一動皆需上報。
」「請問何人?」動用天下魔門弟子打探消息,一秤金入門以來從未經歷,不由心中好奇。
「搖魂使者」一字一頓道:「現任錦衣衛指揮僉事,丁——壽。
」****** ******密室,燭火搖曳,映得牆上兩個身影不斷晃動。
「劉大夏去位,朝堂恐要生變。
」一個聲音打破沉寂。
「不錯。
」一個蒼老的聲音回道。
「該做些什麼?」年輕的聲音發問。
「隔岸觀火。
」「什麼也不做?」年輕聲音帶著好奇。
「朱祐樘的皇帝做的顢頇昏庸,卻對朝臣言聽計從,那些文臣們也樂得將他捧為一代聖君,有這個情分在,什麼也做不成,不如等著他們內部生亂,亂則生變,明公大業可期。
」蒼老聲音一口氣說了許多,再不出聲。
沉思半刻,年輕聲音帶著笑意:「那便靜觀其變。
」************巍巍太行,綿延近千里,雄奇險峻,靈秀壯美。
已是深夜,山中梟鳴猿啼,一片黑暗,卻無人曉得此時山腹內的一個地下宮殿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近千丈闊的地宮內聚集了高矮胖瘦各色人等,俱是身著白袍,排成數列,神色肅穆地仰望祭壇上的空置石椅。
一名王練精悍的男子立在椅旁,高聲喝道:「教主到——」數千教徒跪地行禮,齊聲呼喝:「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白蓮肇始,應劫救世。
」聲音在空曠地宮內來回飄蕩,久久不散。
空置石椅上憑空安坐一個戴著彌勒面具的白袍人,右手虛抬,「請起。
」話音不大,卻彷彿有人貼耳叮嚀,數千教徒無一不聽得清清楚楚。
「謝教主。
」教眾叩首起身。
面具人向身邊男子點了點頭,輕聲道:「開始吧。
」男子躬身領命,隨後朗聲道:「一入白蓮聖教,俱為手足兄弟,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唯每年比武大校,即分勝負,也決生死。
」大殿中教眾鴉雀無聲,顯然早已習慣此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