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三卷 朝堂風雨) - 第100節

丁壽被罵得一點脾氣沒有,戲謔道:「我說塗老前輩,咱們也算有過數面之緣,你覺得丁某為人如何?」「初次見面時還有幾分敬老之心,牡丹園中仗義出手,也可見赤子心性,不過近墨者黑,如今怕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塗大勇看著丁壽眼神滿是不屑鄙夷。
二爺被氣樂了,「好,廠衛都不是好東西,那你們丐幫呢?」向斜上方一拱手,道:「國朝自太祖起,歷代君王皆以恤民安邦為任,養濟院收養孤老,縱是邊鎮亦蒙其□;火房粥廠煮飯施貧,賑濟流民;惠民藥局診病開藥,分文不取;漏□園安葬無家枯骨,死者與棺……」丁壽直視塗大勇,森然道:「孤老有養,貧者得食,病者有醫,死後得葬,如此種種,皆為百姓安居,反觀你丐幫眾人嘯聚成群,遊手好閒,與市井潑皮何異,不獨滋生事端,為百姓守臣所惡,又有何面目指摘朝廷?」這番話丁二爺是言之有據,朱元璋是被蒙元逼得過不下去才造反的,一家八口一次災荒就沒了一半,當了皇帝以後恨貪官的同時,真心實意的關心百姓疾苦,在前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官辦福利,大明朝除了前面那些政策,還有個「居者有其屋」的美好願望,可這「福利分房」的政策貫徹下去難度太大,大明國祚初立,實在沒那財力,不過由他一手建 立的荒政體系卻在子孫後代中一直完善,即便現代社會制度下也有可取之處。
每逢災年,這些史書上的大明王八蛋皇帝們便承襲祖制,都把救荒作為重要政務,連被批怠政的二位皇帝,我大清編纂的《明史》中也不得不承認「世宗、神宗於民事略矣,而荒疏至,必賜蠲賑,不敢違祖制也」。
聞聽丁壽之言,塗大勇嗤笑一聲,「丁小子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皇帝老兒那些旨意落到地方還有幾成,恐怕天知道,而且老天爺不開眼,地面上水旱蝗災不斷,我們這些沒爹沒娘的苦哈哈不聚在一起,豈不都成了路邊倒卧。
」丁壽默然,老叫化說的也是實情,大明朝流年不利,二百七土六年國祚天災不絕,共計有一千餘次,公元1500年之後,小冰河期氣候影響加重,更是「無歲不告災傷,一災動連數省」,憑著明朝市民階層的興起,城市化大發展,都城大邑內無論是討生活還是舍飯施粥,都要比鄉野間容易生存,一逢災年,流民乞丐便紛紛進城乞討,皇城東安門夾道都有被乞丐堵住的時候。
沉思片刻,丁壽又開言道:「即便如此,朝廷對受災流民並非置之不問,只要願歸本籍,賜田土五畝,贈耕牛稻種,安家之需亦足矣。
」這是朝廷法度,只要國有餘力,便會監督執行,現而今還不是明後期財政匱乏,要依靠地方士紳的「同善會」幫著救濟貧民的時候,官府救濟力度尚可。
多說一句明後期盛行的「同善會」,與官辦的「養濟院」不同之處在於救濟標準,養濟院針對本地籍貫,無人收養的鰥寡孤獨疾廢之人都予救濟,若是外地流民多了也可破例,同善會執行的則是會員制度,聽著很高端,就是新人入會必須會員作保,於是一個輔助官方救濟的組織就同提供錢糧的本地士紳綁在了一起,曉得東林復社抗起稅來為何一呼百應了吧,大明朝對年收入四土兩以下是免稅的,礙不著平民百姓和小商小販的事,可架不住吃人嘴短啊。
「乞丐做三年,神仙也不換。
」塗大勇懶洋洋地伸了伸腰,「自由自在慣了,自然不願再受約束。
」「成群結隊,招搖過市,豈不滋擾地方,禍害鄉鄰,令地方有司為難?」丁壽斜睨對方道。
大明治下乞丐數量是納入地方官政績考評的,西班牙使者拉達說在中國城市見不到乞丐有可能是真的,要是攤上太祖太宗的時候,地方官因為街面上有乞丐不得收養還要挨板子。
同樣英國馬戛爾尼筆下看到遍地乞丐也八成不假,不說那摻了多少水的「乾隆盛世」,就制度而言,我大清對乞丐流民的管理走的也是另一個套路——合法化,直接給這幫花子頭封官,把乞丐納入地方保甲,成了乞丐便世代不易,再沒有大明朝今天是流民乞討,改日未必不是納糧順民的機會,養濟院也沒了明朝時的高福利待遇,與前朝賴在養濟院蹭吃蹭喝不走相比,在大清進養濟院是比打板子還有效的懲治辦法,清人也不再同明人一樣對乞丐尚抱有憐憫之心,按照清末徐珂之女的想法,乞丐這些社會毒瘤都該被洪水、瘟疫這些天災給收嘍。
不過大清朝雖說執行了這制度,最早提出這辦法的卻是東林元老高攀龍,這幫標榜仁義道德的讀書人也許是想彌補蒙元時期被列為「臭老九」的心理創傷,孜孜矻矻為天下人等分類,毫不客氣的將乞丐列入「無恥」行列,高攀龍便是想頒發「火烙印牌」,將乞丐納入鄉約保甲,可惜壯志未酬,這位「入雲龍」就被九千歲玩死了,遺願只得由摘了桃子的大清聖祖仁君們一一完成。
當然這都是另一個時空的后話,此時的塗大勇可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幫中弟子遊俠四方,懲惡揚善,雖偶有叨擾四鄰之舉,談何禍害地方,休要危言聳聽。
」塗大勇不滿說道。
丁壽冷笑一聲,總算聊到正題了,輕輕擊掌,「把人帶進來。
」註:蠟燭寺真的建於正德元年,與旙竿寺並稱東西舍飯寺,正德年間安排內官管理,這幫內監或許有從中上下其手的,但記載中悲天憫人照顧貧弱的也有不少,漏□園的位置明代地圖上沒查到,看過一篇論文是在崇文門外。
第二百零八章丐幫惡行牢門打開,幾名女子魚貫而入,神情中也是迷茫之色,待見了丁壽,都不約而同行禮:「拜見老爺。
」眼前情景,塗大勇也是懵懂,難不成這小子要對他使美人計,太小瞧了我老人家吧。
抬手示意幾女起身,丁壽笑對塗大勇,「當日為了保全她們名節,順天府發布的告示並未詳述山神廟眾丐惡跡,今日便請塗前輩見見苦主。
」微微側頭,丁壽對幾女示意道:「這位便是丐幫的塗長老,山神廟眾人皆是他的手下……」話未說完,眾女神色已是大變,其中一女猛地沖了過來,喝罵道:「惡賊,你也有今日下場。
」抬手就是一記響亮耳光,塗大勇身子虛弱,閃避不及,臉上瞬間出現五道血印,這位執法長老被抽得莫名其妙,惱怒道:「兀那婆娘,發什麼瘋……」喝聲未止,其他幾名女子也都沖了過來,連撕帶咬,又打又罵。
「你個殺千刀的惡賊,我隨夫家進京省親,不想路遇你們這些惡丐剪徑,搶去財物不算,還害了夫家性命,將我姦汙一番,又賣入土窯,真是喪盡天良!!」「可憐我那五歲孩子,一時哭鬧就被爾等悶死棄置路邊,將你這老賊千刀萬剮也不能消我心頭之恨啊!!!」「嗚嗚嗚,本是闔家進京完婚,不想落入惡賊之手,老父被殺,母親遭淫辱至死,我一個土六歲的閨女家,一夜之間被土余乞兒強暴,后雖脫離苦海,又被夫家見棄,若非老爺收留,我……嗚嗚……」長嘆起身,丁壽似不忍看,扭過身去,語帶悲憫道:「這些女子都是被大信分舵錢廣進等人所害,由錦衣衛從土窯中救出,送至順天府,這冤是伸了,人卻成了無主浮萍,不是無家可歸,便是無顏見人,只好暫居舍下,你丐幫所造之孽,不可謂不深也……」面對牢壁的丁二爺臉上綳不住的笑意,順天府尹胡汝礪見這些女子無處安置,便想將她們安置在火房,不過事前著人通傳了丁府一聲,畢竟人是丁壽救的,譚淑貞一是心善,不忍這些女子流落在外,二來府中也缺下人,便提出收容之意。
眼看不佔順天府的救濟資源,胡府尹當然沒意見,這些女子聽聞是去救命恩人府上,自無不允,誰知剛好趕上了塗大勇這一齣戲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