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周青後面的人見周青站著不走,小聲說道,“周秘書長,請進。
” 周青哦了一聲,才邁步走進教室。
李小青放下粉筆走回座位,校長走到講台前叫學生歡迎周秘書長。
李小青敷衍的鼓了兩下掌,一直留意他的周青差點沒笑出來。
當年自己也是這幅德行,對領導什麼的最不耐煩了。
接下來慣例的講了兩句,周青向校長表示,不打攪同學們學習,一會吃完飯的時候再跟同學們交流。
周青變相邀請李小青班的學生跟他一起吃飯,除了李小青明白他想什麼,其他人都不知道周青的用意。
原本校長安排的中飯是在酒店裡,但客人說要跟同學們一起吃中飯,聽聽同學們對教改的看法。
校長只好安排人把食堂好好清潔一下,作為中飯的場地。
李小青明知周青向王什麼,但不能避開,這麼做的話太顯眼了。
只能硬著頭皮跟同學們一起進食堂,其他的只能見招折招了。
周青沒有故意親近李小青,反而很認真的問同學們各種教改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從自身角度說一下教改的利弊。
李小青是現任得分王,周青的問題拋出來,校長鼓勵的向李小青笑了笑,“李小青同學,你是我們學校成績最好的學生,你來回答周秘書長的問題。
” 李小青被點名,自然不能推脫,站起來向大家點點頭表示行禮了。
“校長叫我說,我就獻醜了,要是有什麼說的不對歡迎大家指正補充。
” 說完場面話,李小青開始闡述他的看法,“教育改革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有教育這件事開始,教育改革就沒停止過。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我對教育的看法。
教育並不是單純的指在學校課堂里讀書,而是一種對待知識傳授的態度。
我把教育分成教和育兩部分來看。
首先,教是傳授教導,是表象。
育是孕育是本質。
確定了這兩個部分的主次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方向,知道改什麼和怎麼改。
” 李小青不但沒有按照正常情況回答周青的問題,反而拋出另外一個問題,而且話里話外都在諷刺,搞教改的人有幾個明白什麼是教育。
在座的大人沒幾個是文盲,就算比較遲鈍的也很快琢磨出李小青這番話的意思。
不過,大多數人都把李小青的話當成叛逆期少年的大言不慚,並沒有往心裡去。
而校長為了控制局面,很快叫另外一名同學回答問題,跳過李小青。
李小青無所謂的坐下,仔細品嘗從酒店打包來的飯菜。
大酒店就是有水平,炒青菜都能炒出雞肉味,李小青想,這種神妙的方法估計跟化學有直接關係,還是少吃為妙。
周青一直在留意李小青的舉動,見李小青行動舉止落落大方,超越年齡的成熟,心中暗暗驚奇,不明白李富貴這種人怎麼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 周青對李富貴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畏畏縮縮毫無男人擔當的形象,不知道他自己會變,別人也一樣會變。
午餐會結束后,周青找不到機會跟李小青單獨接觸,而他的行程又排的滿滿當當,只好帶著遺憾離開建福市。
李小青避開他最怕的跟周青相認,著實鬆了口氣。
他還沒想好怎麼面對這個場面,也不想面對這個場面。
接下來幾個月,李富貴跟劉金花繼續僵持,李富貴堅決不答應離婚,劉金花也不逼迫李富貴馬上簽字,兩人很默契的就這麼拖著。
至於兩人在想什麼就只有天知道了。
六月初,李小青如願以償的走進高考考場,使出渾身解數,要拿個好成績給所有人看看。
月底分數公布,李小青以接近滿分的成績成為閩省理科狀元。
再也沒有借口待在建福市,李小青只好收拾行李回家。
李富貴和劉金花都從美國回來,慶祝李小青高考成功。
還沒放假的兄弟們也發來賀電。
就是打電話,不過他們非要學王皓,把這通電話叫賀電,李小青也只能接受。
李小青一進門,見父親坐在沙發上抽煙,去年還黑油油的頭髮竟然滿是斑駁,讓李富貴顯出老態。
李小青放下行李,走到李富貴面前張開手臂,“爸,我想你了。
” 李富貴一直在糾結見到李小青應該怎麼辦,可面對李小青張開的手臂,李富貴不由自主的抱住李小青的肩膀,熱烈的回應著兒子的擁抱。
這一瞬間,李富貴打定主意,不管是不是離婚,自己都不會放棄李小青的撫養權,這個兒子是我的!是我們李家的! 李小青拿下省狀元頭銜,自然被大肆報道,在一片讚歎聲中,濱海市一家報紙發出了一個異樣的聲音,質疑李小青為什麼不在粵東省考試非要去閩省?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原因? 這種花邊新聞什麼時候都不會少,別說李小青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好放在心上。
但李小青沒想到,就是這條不起眼的花邊新聞,讓他這麼多年的怒了付之流水,真正是竹籃打水白忙一場! 第211章命中注定這份報紙只是濱海市教育局下面的一份小報,每年也就高考前後有點銷量,因為這份報紙主要報道各種考試相關的新聞。
質疑李小青這份稿子,是以讀者來信的方式發布的,是真是假就沒法說了。
報社發出這份稿子,並沒有想太多,只是因為李小青在濱海受教育這麼多年,高考卻跑去隔壁省,讓濱海市丟了誕生狀元的榮耀。
總之,不管怎麼說,這份東西並沒有太出格的內容,只是質疑李小青出走他省參加高考,是不是受到不公對待所致。
從字面分析,這份東西像是幫李小青鳴不平,但沒有具體證據,只能用疑問的方式引導讀者的思考方向。
讓這份東西受到眾人矚目的不是這份銷量一般的報紙,而是濱海市幾個校長的聯名信。
這幾個校長在信里引用了這份讀者來信,並回答他的疑問。
聯名信里說,李小青的確曾向這些學校申請過以應屆生身份復讀,但各位校長為了堅持原則,忍痛拒絕了李小青的申請。
這份聯名信來的蹊蹺,幾個校長不知道處於什麼理由弄了這麼份東西。
但不管怎麼說,李小青是應屆生還是復讀生,這份聯名信給出了答案。
按照國家規定,復讀生在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方面有限制,一流大學很多專業都不向復讀生招生。
就算李小青這個狀元很值得破例,但那所學校願意破這個例就要看學校自己的想法。
不過李小青不用擔心,因為他接到建福市教委通知,讓他到教委去解釋幾個問題。
如果逾期不來將會取消他的考試成績。
李小青拿著通知書,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建福市教委,接待他的人把李小青一家人帶到小會議室,裡面已經坐著幾個人在等他。
“李小青,我是教委主任田畦,因為有人投訴你的報考資料作假,為了慎重起見,我們教委和教育局的領導組成這個調查小組,對這件事進行調查和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