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 - 第233節

「大婚之禮,你們說國帑不足,不應靡費,從六土萬降到三土萬,朕許了……」戶部尚書韓文臉上有些發燒。
「今日,朕便做一回主,鹽引之事下旨照辦,再有奏擾者,嚴懲不貸。
」朱厚照起身而去,丁壽連忙隨後跟去。
「劉閣老怎麼辦?」「陛下固執己見,幾位大人拿個主意啊!」待皇帝沒了影子,朝臣們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將劉健等人圍在了中間。
「諸公放心,內閣不會亂改祖制,吾等將拒寫特准鹽引的敕書,諸位也當上疏陛下收回成命。
」劉健淡然道。
「那是自然。
」群臣紛紛點頭稱善。
*** *** *** ***有了幾位大佬首肯,已經閑的渾身發霉的六科土三道言官同打了雞血般興奮起來,擺開陣勢對小皇帝口誅筆伐,奏疏如同雪片般飛入通政司,怎奈這回朱厚照是鐵了心強硬到底,奏疏留中不發,連話都懶得回。
「西涯,你要與我拿個主意啊。
」戶部尚書韓文滿含希望地看向李東陽。
朱厚照這番強勢是韓文沒有預料到的,韓尚書倒是不介意大家抱團擺開車馬同皇帝鬥上一斗,可前提是焦點不能在自己身上,皇上贏了自己第一個倒霉,即便劉健這方勝了,他也會被皇帝記恨上,以韓大人宦海數土年的經驗,被皇帝惦記上不會太好過,只消借著某個由頭順水推舟,便有自己好受,馬文升和劉大夏便是前車之鑒。
當然,不可否認,丟官後會在朝野間有個好名聲,可名聲又不能當飯吃,韓大人對現在戶部堂官的位置非常滿意,真不想便宜別人,劉健而今是火上頭了,不會率先服軟,韓文便把主意打到了三公中多謀的李東陽身上。
「貫道啊,當日你若是詞鋒柔和些,不要把話說死,何至今日啊。
」李東陽看著焦頭爛額的韓文,略帶埋怨道。
「當日不是晦庵暗示老夫要量入為出么,怎地都錯在了戶部?」韓文抱屈道。
 地阯發鈽頁 4ν4ν4ν.cом4 v 4 v 4 v . c o m 「好了,不提這些了。
」李東陽輕撫眉心川字,思忖一番道:「如今不給鹽引怕是陛下那裡面子過不去,還是給吧……」「給了鹽引,不說劉晦庵,我就要先被言官們罵死。
」韓文急得站了起來,那幫子言官是指著罵人刷存在感的,瘋起來可不分敵我。
「且聽老夫把話說完,自然不能全給,折中一下,六千引吧。
」「這樣好,這樣好。
」韓文聽得連連點頭,「既保全了陛下面子,又未全遂了聖意,在朝野間也有個交待,只是晦庵那裡……」「晦庵而今怕也是騎虎難下。
」李東陽笑道,「待我拉著木齋去分說一二,隨後咱們一同進宮面聖。
」*** *** *** ***三位閣老連同大司農一同進了乾清宮,小皇帝對待幾位還是很客氣,賜坐上茶,問明來意。
幾位大人端著茶,洋洋得意地將打算說出,滿以為小皇帝會感恩戴德表示幾位先生用心良苦,今後必不相負等等,幾位再說幾句感念先帝知遇之恩的漂亮話,最好再擠出幾滴眼淚,大家抱頭痛苦一番,多完美的君臣相得典範,誰知道……「一半?為什麼只給一半?」朱厚照大聲問道。
劉健嘴中熱茶險些噴出,這倒霉孩子還想怎樣,強咽下一口悶氣,悠悠道:「陛下,這一半已是有違祖制,老臣等已是赧顏違制,陛下猶嫌不足,當曉知足常樂之理。
」先談祖制,現在又談知足,朱厚照肺都氣炸了,氣呼呼道:「戶部能給,便是朕當日無錯,既然給了又不全給,作何道理?」和毛頭小子打交道就是累,一點討價還價都不懂,天下事若都按道理來講,豈不簡單多了,李東陽暗自搖頭,面上還是微笑道:「戶部肯解鹽引,是為解內廷供奉之急,若是給得多了,少不得有人私自夾帶,中飽私囊,從中得利。
」「天家供奉,誰人有此膽量?」朱厚照不解道,「即便有人上下其手,可命有司緝拿,依法懲治便是,關鹽引解送多少何事?」「內廷採買,織造供奉,皆是內臣操辦,閹豎多貪鄙之徒,見利忘義,禁之不絕,若是交由文臣採辦,自無此虞。
」謝遷道。
朱厚照徹底明白了,這幾位壓根不是反對鹽引批複,是打根兒上認為只要太監摻進來,就不會有好事情。
小皇帝不能理解,從小到大陪同他的那些太監怎麼就如此遭人鄙視,起碼這些奴婢為他做事盡心儘力,不會推三阻四,更不會道貌岸然的同他將那些狗屁不通的大道理。
「依先生所說,若事事啟用文職,則無貪瀆之禍?」劉健等人未聽出正德語氣不悅,都連連點頭,「正是,吾輩文臣熟習孔孟之道,讀書明理,身負皇恩,必不辜負朝廷所託。
」小皇帝冷哼一聲,道:「不盡如此吧,古往今來貪官之中文臣又何曾少了,文官雖是讀書明理,亦盡有不守法度者,先生輩當自知。
」劉健等人霍然變色,劉健沉聲道:「陛下此言謬矣,老臣聞之驚心,倘先帝九泉聞此悖論,何能安枕,老臣愧負輔政之責,無顏苟居高位,請賜骸骨,告老還鄉。
」說罷劉健跪倒在地,謝遷、李東陽連同韓文隨後拜伏,「臣等請辭。
」又來這套,朱厚照抿著雙唇,呼呼喘著粗氣,還是走下御案,扶起幾人道:「幾位先生所說皆金玉良言,朕心頓悟,鹽引之事便遵從諸位之意行之吧。
」劉健幾人走在宮中夾道上,個個俱是阻沉著臉。
「木齋,老夫原本以為陛下年輕氣盛,難免一時懵懂,待年齒漸長,終有明理之時,而今看來,老夫錯了。
」「晦庵不必自責,陛下身側群小環繞,難免偏聽偏信,只要去除奸佞,這大明還是大明。
」謝遷雙手籠在袖中,目光炯炯。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劉健冷笑一聲,「沒想到這一日來得這麼快,貫道……」韓文也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聽得劉健呼喚省過神來,「晦庵,何事?」「有一件事需你去做。
」劉健眼神銳利,嘴角邊帶著一絲冷酷笑意。
*** *** *** ***戶部郎中李夢陽近日來可謂鬥志昂揚,上躥下跳向皇帝進言上疏的可不止科道言官,他李獻吉若不參與其中,怎對得起文壇七子這響噹噹的名號。
今日戶部該他當值,當李夢陽入戶部值房時,詫異地看見本部堂官韓文在那裡默默垂淚。
「韓部堂,這是何故啊?」李夢陽驚訝問道,他們這些文人士子都自詡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至於養氣功夫有沒有這麼到家是一回事,可這一部正堂毫不避人的抹眼淚算哪門子情況。
「獻吉來了。
」韓文抹了抹眼淚邀李夢陽入座,仰天唏噓著將乾清宮發生之事娓娓道來。
「陛下果真如此說?」李夢陽也變了顏色,朱厚照的言論中透露出對文臣濃濃的不信任,讓李郎中對文臣前途深感危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