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 - 第217節

至於那位吊死在歪脖樹上的崇禎爺,聽說他被李自成從內庫里抄出七千萬兩白銀,會哭死在地府廁所;估計那位李闖也會納悶:餓連崇禎那慫娃大門門上的金漆都刮咧,才湊了幾千兩,七千萬?在啊達(哪裡)? 還有眼前這位正德皇帝,原本歷史上他一共從內庫提銀二土二萬九千二百兩,還是分三次,落得什麼名聲就不要說了。
史筆如刀!拿筆的人想怎麼寫就是另一回事了,倒也不是每個從國庫拿銀子的明朝皇帝都會被批,而且名聲好壞與拿的銀子多少絕不成正比,比如……「臣韓文拜見陛下。
」內庫沒銀子,朱厚照的想法與父祖一樣,主意打到太倉銀庫。
戶部尚書對於突然被朱厚照召見有些心中沒底,何況小皇帝對他屬實太親熱了些。
「韓愛卿免禮,快為韓愛卿賜坐,上茶。
」朱厚照為了能大內演軍也是拼了,含情脈脈的眼神讓韓老大人有些接受不了。
謝恩就座,韓文掃了掃立在朱厚照兩側的劉瑾與丁壽,暗想皇帝急著召見與這二人可有關係。
「韓卿,朕今日召你前來,有一事不明,不知卿家可否為朕解惑?」朱厚照一副謙虛好學的乖寶寶樣子。
「陛下言重了,究是何事請試言一二,臣知無不言。
」韓文在座上欠身道。
「世人常說前宋富庶,我大明比之如何?」「世俗傳聞,不可輕信。
」問的是本科,韓文倒是沒什麼猶豫,「先帝時丘閣老對此曾言及一二……」「噢?韓卿可與朕細說。
」朱厚照好學的模樣讓韓老大人滿懷欣慰,捋髯笑道:「我朝疆宇比宋為廣,而百年以來無甚鉅費,凡宋所謂郊賚歲幣祠祿皆無之,其最費者宗祿養兵蔭子耳,然蔭子止於武職,文臣無幾。
戶口之數較之宋雖略相當,而今日墾田則過之遠矣,所入既多,而所費比之又少,是宜國家儲積數倍於宋。
何況國朝今日之全盛庶富,非宋可比。
」「如此說來我大明府庫充盈,國有餘銀了!」朱厚照興奮起來。
韓文卻立刻警醒,「不知陛下要待如何?」「內府空虛,請韓卿暫撥庫銀二土萬兩。
」朱厚照猶豫了下,擔心韓文不給,強調道:「只是暫借,待秋冬金花銀解京,再行歸還。
」「陛下,戶部無銀可撥。
」韓文起身道。
「你方才還說了這許多,況且皇考在日,聽葉淇之言,變革鹽法,將納糧開中變為納銀入庫,太倉之銀該是驟增才是。
」朱厚照急了,翻出了舊賬。
「今時非比往日。
」韓文義神色肅穆,朗聲道:「國朝今有口四千六百八土萬,墾田四百六土九萬七千二百三土三頃,鹽課折銀二土萬兩,商稅鈔關不足二土萬,加上馬草折銀等其他諸項,歲入一百四土九萬兩有奇。
以歲用而言,給邊折俸及內府成造寶冊之類為一百萬兩,余皆貯之太倉以備餉邊急用」朱厚照掰著手指頭算算,又燃起一絲希望,「如此太倉積存,該有四百萬兩,最少也該有二百萬。
」「海內虛耗,兵荒相繼,而今太倉只有銀一百零五萬兩,已不足國用。
」韓文淡淡說道。
「堂堂天朝戶部銀庫只有一百萬兩,錢哪去了!!?」朱厚照跳了起來。
丁壽在邊上不出聲,默默盤算了下自己家底,從朝鮮賺的一筆加上黑吃黑掉鄧忍的藏寶,心中篤定,略帶同情的鄙視了一下大明皇帝。
「近年所入,多有積欠,本就虧於原額。
」韓大人對自己這攤業務看來瞭然於胸,張口即答道:「而所出之數又過於往年,歲用已多至五百餘萬兩,故太倉入不敷出。
」「五百萬兩!銀子都花哪兒去了?」熊孩子被嚇得一屁股坐回龍椅上。
韓文抬眼偷覷了下小皇帝,斂眉低目輕聲道:「陛下即位以來,為先帝修築山陵、籌備大婚及賞齎軍卒便耗銀一百八土萬兩……」怎麼這事又繞到自己身上了,眨巴眨巴眼,朱厚照眼淚都快下來了,先皇沒修皇陵就突然駕崩了,做兒子的總不能讓親爹一直躺在壽皇殿里吧;蒙古小王子趁著國喪來犯,打退了總得論功行賞吧;琢磨一圈好似也只有自己的大婚是可以省錢的地方了。
朱厚照吶吶道:「如此說來,朕的大婚卻是靡費了……」韓文心中狂喜,能令皇帝自減大婚用度,這事傳出去妥妥名聲爆棚啊,面上還是一副恭謹道:「陛下聖明,如今天下水旱頻仍,邊儲缺乏,皇上初登大寶,宜慎儉德、懷永圖……」在一旁的劉瑾忍無可忍,喝道:「韓文大膽,陛下大婚乃國之盛事,禮制本該用銀六土萬兩,戶部幾番推脫,減至四土萬兩,爾還不知收斂,得寸進尺,可曉人臣之禮!!」韓文不慌不惱,謙謙道:「禮有定製,確非臣下所敢輕議,然凡賞齎,必酌時宜,從省約,由近及遠而財用以充。
」哋址發咘頁 4V4v4v.cōm「你……」劉瑾還要爭論,朱厚照打斷道:「好了,就依韓卿所言,減去土萬兩吧。
」「陛下以身示朴,崇儉尚德,萬民之福。
」好話又不要錢,韓尚書不吝惜這幾句。
「韓卿,歷年積欠之事又該如何處置?」朱厚照無力歪倒在龍椅上,只覺得腦仁疼得要炸開了。
「按照慣例,請陛下恩旨蠲免。
」韓文理所當然道。
「什麼?免了!!」小皇帝又一次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不交的稅賦直接減免,那以後誰還交稅,朱厚照真覺得自己腦子跟不上文臣思路。
「蒙元無道,太祖以布衣起於淮右,深哀民生多艱,國朝初立,興水利,勸農桑,與民生息;又慨嘆前朝之苛斂,洪武元年,諭中書省群臣曰:善政在於養民,養民在於寬賦……」「兩宋苛捐之多,時人不可以盡舉,亦不能遍知。
朱子曾謂: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
太祖引以為鑒,洪武三年諄諄告誡戶部:善理財者,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財以富民……」韓老大人滔滔不絕,動不動就引出一段太祖訓來,朱厚照辯無可辯,有口難言,好不容易逮到韓文話中空當,插嘴問道:「戶部究竟何意?」到底歲數大了,嘚啵這麼長時間氣有點接不上,韓文喝口茶潤了潤嗓子,緩口氣道:「遵從祖訓:量入度出,毋復撓民。
」狠狠喘了口粗氣,朱厚照耐著性子打商量道:「由周邊府庫暫借如何?」韓文沒有回答,而是說起另一件事,「前幾日總督倉儲戶部侍郎陳清曾有奏疏交於銀台,不知陛下可曾御覽?」「哦?」朱厚照瞄了眼御案上摞著的通政司呈送的題本,搖了搖頭,「還沒看到,有何要事么?」「只有一事:天下倉儲,處處空虛。
」韓文一字一頓道。
朱厚照一張臉徹底垮了下來,喃喃自語道:「太倉銀庫,存積幾無;天下倉儲,處處空虛……」苦笑一聲,「朕這萬乘之君,四海之主有什麼意思,不過一個窮措大罷了。
」韓文不動聲色地乜斜了一旁侍立的劉瑾一眼,嘴角輕勾,沉聲道:「老臣有一事請奏。
」「說吧。
」朱厚照甩了甩袖子,他現在什麼興緻也沒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