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壽伸出食中二指緊扣箭桿,兩指一振,二尺九寸的長桿羽箭倒飛而回,其勢不亞來時,革兒孛羅瞳孔一縮,二寸八分的三棱鑌鐵箭頭已沒入身旁門框,眼前只有那羽箭鵰翎微微顫動。
驚魂稍定,革兒孛羅怒視丁壽,眼中似要噴出火來,丁壽含笑回視,毫無懼意,二人對視半晌,忽地同時哈哈大笑……*** *** *** ***夜已深,人歡歌。
一眾錦衣衛與朵顏衛的蒙古人勾肩搭背,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肉是正宗蒙古烤全羊,酒是宣府佳釀「劉伶醉」,吃喝興起,你哼一段蒙古歌謠,他唱上一段梆子腔,反正唱的什麼互相也聽不懂,傻笑著繼續灌酒。
一個空酒罈骨碌碌滾到一邊,革兒孛羅高舉拇指,大著舌頭道:「好漢子,不愧是大皇帝陛下的親軍,都是巴特爾。
」「將軍才是大草原上的雄鷹,將來兀良哈定會在將軍帶領下威壓各部,稱霸草原。
」丁壽好話不要錢一樣往外噴著,把個草原漢子吹得忽悠忽悠的,革兒孛羅哈哈大笑道:「說得沒錯,此番討封若是阿爸原封襲職,將來定會將部落交於我手,什麼巴圖孟克、亦不剌太師,定要讓他們臣服於我大兀良哈。
」丁壽故作驚訝,道:「將軍想為花當大人討都督官職?可按照朝廷慣例一向是降等襲職啊?」「此間巡撫托信與某,說只要多送良馬,他自會請人在朝中為朵顏說好話,請大皇帝陛下恩准襲封。
」革兒孛羅打了個酒嗝道。
「那信可在?借某一觀。
」丁壽急聲道。
他這番急切的模樣引起了革兒孛羅警覺,按住腰間道:「你看它作什麼?」丁壽自知失態,故作平淡地笑道:「沒什麼,只是陛下對前年朵顏破關之事甚為惱怒,僅靠給陛下多送幾匹好馬,怕是將軍難以如願。
」革兒孛羅搖頭道:「馬不是給大皇帝陛下的,這次進貢好馬不過一百匹,另外兩百匹是送給車巡撫的。
」說完革兒孛羅頗有幾分心疼樣子,道:「都是兀良哈各部草原精選的好馬。
」「送?難道這車大人空手收禮,就沒給個信物憑據么?」丁壽追問道。
革兒孛羅疑惑地搖了搖頭,讓二爺好不失望。
丁壽低頭思索了一番,抬首笑道:「這麼說這些好馬都是朵顏各部拼湊而出,並非將軍獨有,那這討封之功怕是難以獨佔了。
」「為何不能?誰說的?老子劈了他。
」革兒孛羅激動地站了起來,口中說得厲害,卻也心中打鼓,難免有幾分色厲內荏。
「將軍稍安勿躁,在下另有一大功相贈。
」丁壽神秘一笑:「必保將軍如願以償。
」「真的?」革兒孛羅瞪大了眼睛,熱切問道:「什麼功勞?」「邊市。
」「邊市?」革兒孛羅疑惑地重複了一遍。
「朵顏三衛邊市皆設在遼東,廣寧、開平等市近泰寧、褔余,而遠朵顏,邊民交易實為不便,況且……」丁壽頓了一頓,輕笑道:「如今鎮守開原的參將乃是崔鑒,不知朵顏諸部可敢大膽前往廣順關邊市?」革兒孛羅一聲冷哼,將酒碗摔個粉碎,丁壽這話勾起了他心中的一番舊恨,弘治土二年朵顏諸部三百餘人前往互市,被遼東總兵李杲與巡撫張玉、鎮守太監任良合謀,於宴席間伏兵盡殺,並報稱三衛入寇,官軍大捷,后經弘治皇帝查實,將張玉等人免職,那時候率兵帶頭操刀的就是這位出身遼陽崔氏將門的崔鑒。
「我們漢人有一句話叫吃一塹,長一智,就是說在一個溝里摔倒,就要知道一次教訓,這些文官話有幾分可信,將軍該知道了吧。
」丁壽老神在在地說道。
革兒孛羅緊咬牙關,一字一字道:「馬已交給了他,還能如何?」丁壽不答,只是扯開話題道:「將軍以為,若在靠近朵顏部的位置選一關口作為邊市,可能讓花當大人滿意?」革兒孛羅一把握住丁壽雙手,激動難以抑制:「大人此話當真?!」*** *** *** ***巡撫衙門後堂。
車霆安坐於上,身前一個身材魁梧的武官正在低聲稟報。
「標下安排在驛站的人回稟說,那伙錦衣衛與朵顏蒙人先是摔跤比箭,後來又聚在一起喝酒唱曲,直到深夜。
」車霆不屑地哼了一聲:「還以為他有個功名能夠自重身份,沒想到還是自甘墮落,有辱斯文,這武人實不足與謀。
」那武將聽了訕訕笑了一下,沒有再說什麼。
「他們都說了些什麼?」車霆掃了他一眼,繼續問道。
武將上前附在車霆耳邊低聲私語一陣。
車霆皺了皺眉,站起身來踱了幾步,「夜長夢多啊,」驀地扭身道:「桂勇。
」「標下在。
」武將躬身應命。
「馬上派人持本官書信進京面見謝閣老。
」*** *** *** ***翌日,丁宅。
「朵顏的這幫人真是能吃能喝。
」宿醉醒來的丁壽將敷在臉上熱手巾遞給蕊兒,向身前的錢寧、杜星野二人抱怨道。
「草原上缺鹽少醬的,難得進了邊牆,他們豈有不逮住了機會大飽口福的道理。
」杜星野向丁壽解釋道:「朵顏三衛這些內附的番人還算好的,韃靼那幾部的百姓平日里吃不上幾頓有滋味的飯菜,入關劫掠時都好似餓死鬼一般。
」「還是大人您海量,最後那幫蒙人都被喝倒了,據說今日他們出城時,有不少人在馬上還在瞌睡呢。
」錢寧恭維道。
丁壽指著錢寧,笑道:「往日還真是小瞧了你,昨天給咱爺們長臉,在錦衣衛什麼時候練了左右開弓這一手功夫?」「大人謬讚,卑職養父兄弟幾個俱是女真人,自幼隨他們幾位習得幾手箭術,讓大人見笑了。
」錢寧躬身回道,面上隱有戚色,瞧來他們父子感情當是不錯。
丁壽點了點頭,錢寧的身世他倒知道一些,這小子本是孤兒,被太監錢能收養,錢能兄弟四人,俱是憲宗時宮中大璫,因錢能排行第三,時稱「三錢」。
成化年間錢能鎮守雲南時,也是吃拿卡要,四處斂財,直到弘治三君子中的另一位王恕巡撫雲南,才殺住了錢公公的氣焰,錢能對王恕又敬又怕,卻無可奈何,王脆上表保舉,升王介庵到南京去執掌都察院和兵部,甩開了這尊大神,沒想到提前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數年後錢能調任南京守備,二位冤家又碰了頭,錢公公算是認了命,對王恕禮敬有加,再無惡績傳出。
進了弘治朝,這對老cp結局卻是反轉,王君子主持吏部「京查」、「大計」,鐵面無私,一舉貶斥兩千多名官員,犯了眾怒,被那些文官同僚們聯手攆回了家,鬱鬱而終;錢能修心養性,遠離紛爭,弘治末年老死京師,養子錢寧恩授了錦衣衛百戶的差事。
丁二爺算是看透了這幫文官的揍性:收拾宦官勛戚越狠,你越是士林仰望,錚錚鐵骨,貶官可以讓你升得更高,免職能讓你復官,就算沒熬到那一天,斑斑青史上也會濃墨重彩地記上你一筆,但要是想破壞文官集團內的安定團結,那就是叛徒內賊,不弄死你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