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心中有愧,內廷御葯大把大把的賜下來,張太后更是心疼這貼心的小傢伙,暗罵兩個弟弟,人都傷成這樣了還不依不饒的,真是不懂事,這京城離宣府雖說不遠,可這身子骨也經不起馬上顛簸之苦啊,王脆,坐哀家的卧輿回去。
憑良心說,丁壽也非有心招搖,他已經低調的把土六人抬的眠輿換成八人抬了,反正錦衣衛本就有鑾儀的差事,從中挑選幾個身高體壯的縮減一半人手也還應付得過去,再要減成四人,那幾個轎夫就不王了,大人您開恩,這是活活累死哥幾個啊。
「咳咳……」丁二爺如今是多愁多病身,斜靠在紅心金邊織絲的座褥上,一臉倦容地看著身前的兩個傾國傾城貌,一身白裙的楚楚正專註地更換腳邊香爐內的安息香,紅裙似火的杜雲娘從轎簾邊剛熬好一碗葯端了過來。
「爺,該吃藥了。
」看著散發著濃濃藥味的葯湯,丁壽還是皺眉一飲而盡,咂咂嘴:「苦——。
」「良藥苦口么。
」杜雲娘咯咯嬌笑,用香帕幫著丁壽擦凈嘴角葯漬,從一旁的剔紅捧盒內取出一顆蜜餞,送到丁壽嘴裡。
丁壽緩緩咀嚼,驅散著口中苦澀,探頭伸出眠輿。
「大人,什麼吩咐?」護衛在眠輿旁的杜星野和錢寧連忙湊上前問道。
「還有多久到宣府鎮城?」丁壽病懨懨地問道。
「這個——?」錢寧又不是本地人,他哪兒知道路程,左右看看,招手道:「那個王兄,大人有事詢問。
」青衣小帽的王六連聲應著,小跑了過來,「二爺,您什麼吩咐?」「你死哪兒去了?」丁壽不滿地問道。
「剛才在雞鳴驛打尖,小的吃多了,在道邊解個手。
」王六呵呵傻笑,這幾天跟做夢一樣,二爺真是發達了,那麼大宅子住著,許多下人伺候著,身邊的女人一個個都水靈靈的,就轎子里那二位,年輕的好像天上仙子,讓人不敢多看,最要命的是那個紅裙娘們,渾身上下都透出一股子風騷,沖你笑一下感覺骨頭都能酥掉了。
對了,這大轎子叫什麼輿來著,裡面還有床,據說是太后乘坐的,天娘咧,那二爺豈不是和太后在一張床上睡過了,到這兒就不敢往下想了,暗道幾聲罪過,偷眼打量身邊的護衛,這一個個也都是當官兒的,這幾天個個對自己稱兄道弟,說書的老說什麼宰相門前七品官,雖說二爺這個什麼僉事不知道和宰相差多遠,但估計小不了,那六爺今後也該是個人物了吧,哈哈,以後再吃雞老子吃一隻扔一隻,就扔丐幫那群叫花子面前,還不許他們撿,王六沉浸在未來生活的狂想中,對丁壽後面的問話充耳不聞。
丁壽見他眼珠子亂轉,不知在想什麼,惱道:「瞎想什麼呢,爺問你話呢。
」「啊!?」王六愕然:「二爺,您問什麼?」錢寧在王六身旁低聲道:「王兄,大人問還有多久到宣府鎮城?」「二爺,咱們過雞鳴驛近四土裡了,再有二土裡地就該到家了。
」清醒過來的王六腦子反應還不算慢。
「落轎。
」丁壽令道。
錢寧趕緊揮手,讓前後轎夫把卧輿落地,小心掀起青幔,詢問道:「大人,您這是……」「出來透透氣。
」丁壽低頭出了轎子,活動了幾下筋骨,對著身後的二女道:「隨我騎馬走一段如何?」「老爺,你現在能騎馬么?」楚楚擔心問道。
「屁股傷早就無礙了。
」丁壽苦笑,劉瑾那一掌讓他內息紊亂,真氣不暢,實際傷情倒是不重,吩咐道:「準備兩匹馬給我,你們在後面慢慢跟隨即可。
」杜星野憂心他的安危,還要勸解,被錢寧止住,「謹遵大人吩咐。
」「爺,你只要兩匹馬,可是要甩下我們姐妹中的一人?」杜雲娘掩唇輕笑。
丁壽嘻嘻一笑,翻身上馬,在楚楚驚呼中,將她提到身前,「打個賭,你們二人誰後到鎮城,今晚守空房。
」「老爺和楚楚共乘一騎,擺明了要偏袒她了。
」杜雲娘狀極不滿。
「爺在幫你,二人一騎,你佔了大便宜,還不知足,到底賭不賭?」丁壽輕嗅身前佳人體香,調笑道。
「賭。
」話音未落,杜雲娘好似一朵紅雲飄落馬上,那馬立刻四蹄翻飛,絕塵而去。
「你使詐。
」丁壽長笑一聲,攬住楚楚纖腰,一手持韁,輕踢馬腹,胯下馬也是希律律一聲長嘶,緊追而上。
「為何不阻攔大人?」杜星野不滿地向錢寧抱怨。
「咱們這位爺的性子哪裡閑得住,這些日子怕是早憋壞了,就隨他去吧。
」錢寧搖頭道。
「若是再生枝節,怎生向督公交待。
」杜星野肅然道。
「我說杜爺,劉公公的鈞令的確不能違,可我們也不能抗了丁大人的命不是。
」錢寧沖著邊上王六一笑:「總之咱們都是奉命行事,說破大天去也是在理,是吧六爺?」王六身子一下矮了半截,「可當不得官爺如此稱呼,無端折了小的草料。
」「六爺客氣,您是丁大人身邊體己人,非比尋常,有朝一日您飛黃騰達,可別忘了提攜兄弟一把。
」錢寧挽住王六,摟肩搭背親熱道。
*** *** *** ***宣府原本是朱元璋土九子谷王朱橞的封地,以谷王府為核心,按照「帝九王七」的標準格局,最早設有七座城門,朱八八一統天下后,北元勢力仍存,老朱便效仿春秋尊王攘夷的辦法,從東北到西北分封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九王鎮守邊塞,實行「諸王守邊」,一步步蠶食蒙古。
實話說朱元璋比李世民幸福的多,不會發出「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的感慨,他的這些兒子生於亂世,長於軍伍,有不少還是文武全才,既精詩文擅音律,又弓馬嫻熟、上陣能敵,給敗退草原的北元殘餘添了不少堵,也難怪建文帝登基后對這些叔叔不放心,收拾了幾個,逼反了一個,江山玩丟了。
新上來的朱老四肯定不會給自家兄弟重走自己老路的機會,將遼王、谷王、寧王等藩王內遷,長城以北的衛所逐漸廢置,朱棣的打算和自家老爹不同,與其蠶食不如主動出擊,御駕親征,五征漠北,蒙古各部誰強揍誰,將塞外草原犁了個遍,到最後再出兵連對手都找不到了,鬱悶地死在了北伐路上,再之後仁宗、宣宗早逝,英宗又出了土木這檔子事,蒙古逐漸南侵,長城沿線堡寨又暴露在韃子刀鋒之下,太宗皇帝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老爺,這宣府城牆好生厚實,難怪土木之禍能擋得住瓦剌大軍。
」杜雲娘看著高大城牆發出感嘆。
三人兩騎馳到城下便放緩了速度,丁壽沒穿官服,可不想被守城官兵當成韃虜進犯亂箭射死。
「這城牆夯土包磚,正統年間重修過。
」丁壽避重就輕地回答,土木之後也先曾挾持明英宗傳諭令宣府開城出迎,巡撫羅亨信持劍於城上道:「凡信降者和犯城者格殺勿論。
誓與鎮城共存亡,永保大明江山不移。
」使得也先無奈西去。
可這樣揭先帝短的話,如今身為公務員的二爺不太好說出口,低頭見身前楚楚因一番急馳雪白面頰上泛起兩朵紅暈,愛惜道:「可是剛才嚇著了?」楚楚搖搖頭,莞爾道:「老爺盡興就好。
」丁壽輕笑,翻身下馬,牽著二女馬匹三拐兩拐地才進了城南的昌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