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雙龍之重生邊不負 - 第109節

當然,這也是邊不負作為當世武力巔峰的自信,就算單槍匹馬,宋閥便傾力不可能留住他。
宋家山城雄奇險峻,三面環水,背倚山嶽,一座石城便依山傍水的順勢蜿蜒過三百年無數宋家志士的經營,現時已是鐵桶一般,真是一夫當關萬夫崎嶇的山道,卻見山城已是城門大開並放下弔橋,城門兩側滿是迎賓的名滿天下的天刀宋缺,也已親自迎出城門之外,靜候貴賓。
邊不負和宋缺算是同輩,武功境界也是一樣,按現時的情況來說邊不負麾下是遠在宋缺之上,畢竟宋閥雖然號稱在嶺南擁有極大影響力,但真正的的子弟兵不過兩萬左右,其餘的少數民族軍隊和宋閥並不是一條心。
所以,宋缺也不敢像原著中寇仲拜訪時弄出什幺磨刀堂迎客的玩意,而是把了平等的位置上。
邊不負下了馬車,與宋缺正面遙遙相對。
事實上,宋缺的名字真的是差了一個字,他應該叫宋無缺才是。
這位昔年武林中的第一美男子雖然至今已添上了幾縷銀白色的髮鬢,但依然,劍眉下星目生輝,俊朗無匹,根本找不到一絲瑕疵。
更重要的是他作為高門貴閥主宰那久居上位的貴族氣派,配合那修長勻稱的渟岳峙的氣度,處於此世巔峰的強者風範一覽無遺。
但邊不負也毫不遜色,此時的他位列巔峰宗師,縱橫捭闔橫掃南方,更加一立不朽偉業,身穿王袍的他自有一股攝人的氣度與風采。
雖然兩人只是遙遙相對,但周圍的所有人都被他們強烈的存在感所影響,瞬時此地便只剩下這兩個人的奇異感覺。
「鎮南王竟親自迎出城門,本王真是受之有愧。
」邊不負率先開口打破了沉默。
宋缺的鎮南王乃是楊堅南征與宋閥妥協時所封,此時邊不負這樣說,無疑是確立了宋閥永鎮南疆的地位。
宋缺淡然一笑,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聖王客氣了,宋某以備好筵席,里人與隨同人員便緩緩的進入了宋家山城裡面。
一方例行公事的客氣過後,邊不負與宋缺兩人便到達了宴會廳旁邊的偏廳單缺前面領路,走的速度不快,但每一步都彷彿是用尺子丈量過一樣,距離,而且身上更是散發著凜然的刀意,一般人別說跟在背後,就算是遠遠在氣機牽引下被這天刀的刀氣所傷。
邊不負知道宋缺是在試探他了,按照現在彼此的身份,正式的動武比拼是不。
只是宋缺生性好武,略作試探的話也不能說無禮之舉。
感到那如同能割裂空氣的凜冽刀意已迫近肌膚,邊不負微微的一笑,突然之人就如同隱沒於空間之中一樣,竟然就這樣從刀意的氣機感應下消失無掠過之處如同一遍虛無。
邊不負心魔百變的核心就是以自身作為一面虛無之鏡,藉此映照大千世界,異隱秘。
而宋缺此時雖然展開了宗師特有的精神領域,構築出刀之界域,但畢竟不是,自然被同為總是巔峰的邊不負輕易躲過。
天刀,天刀,天意如刀。
宋缺的刀道最恐怖的地方便是一刀劈下,刀意浩蕩,一往無前,無物不斷,是以皇天后土般的厚重碾壓下去,代天裁命。
只是,無論是邊不負和宋缺此刻都是政治人物,乃一方勢力的最高領導者,整體勢力處於弱勢,還準備送出女兒聯姻,氣勢上本來就有所不及。
倘若生死搏殺,以宋缺舍刀之外再無他物的果決,拋開一切還能讓刀意盡情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未免束手束腳了。
兩人進入室內,分賓主就坐,待到奉茶后宋缺便屏退了左右。
他那沒有一絲瑕疵的俊朗上露出讚歎之色,道:「宋某本來還以為江湖傳言其實,沒想到聖王竟真的達到了這樣一個地步。
」邊不負客氣道:「鎮南王謬讚了,江湖傳言多是以訛傳訛之事。
正如世人皆在三大宗師之下,其實以閥之能,恐怕便只有寧散人能與之爭鋒,畢玄都要遜閥主一籌。
」宋缺淡淡一笑,轉過話題道:「未知聖王對天下棋局有何看法?」到了宋缺和邊不負現在的層次,確實是可稱以天下為棋盤的弈手了。
而現在宋缺對邊不負的態度可比原著中寇仲見宋缺時好得多。
原著中宋缺對寇仲簡直如同老師教學生,而現在與邊不負則是平等交談了。
邊不負悠然一笑,道:「天下間真正的逐鹿者,便只剩本王與李閥了,未知然否?」宋缺點點頭,繼續道:「自漢朝後,天下不斷出現南北對峙之局,而基本上是北方佔據優勢。
無論是三國時吳蜀共抗曹魏,還是東晉謝玄淝水之戰,再到後來的南方漢人皇朝對北方胡種皇朝的抵抗,都是依託長江勉力毫沒讓人看見由南統北的希望。
到了現在,天下又是一副向著南北分治勢,聖王對擊敗有胡教及胡種貴族支持的北方勢力可有信心?」邊不負穿越前可是博士,歷史知識土分豐富,其實縱觀中國歷史,真正由南只能勉強算三次。
第一次是項羽滅秦,但最終卻輸給了劉邦,其實也不太能算。
第二次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但當時北方元朝已經積弱,真正的敵人反倒更像張士誠與下游的陳友諒,都算不上北方。
第三次便是辛亥革命,那就更是勉強了。
如果是在真正的歷史中,現時根本不可能實現由南統北。
首先隋唐時整個政治經濟軍事核心都在北方,南方只是一片蠻夷之地,基礎,待到後來宋高宗趙構跑路到南方建立南宋,帶來了北方的大量資源,正在政治經濟上趕上。
在隋唐時候,南方勢力北伐簡直痴人說夢。
其次,整個中國的地勢北高南低,南人北伐是仰攻,對衝鋒不利。
並且此時最好的戰馬出自河套地區,北人南下只要能克服長江天險,便能充軍優勢,南方難以抵禦。
再次,北軍長期與北方的外族戰鬥,軍隊更為彪悍。
如此種種,才造成了中國歷史總是北方一統南方的情況。
但在大唐這樣的歷史魔改位面,南方各地的經濟情況比原本歷史上好得多,距較小。
而最好的戰馬出產地飛馬牧場在湖南湖北一帶而非北方河套地區,最好的軍東溟派則在琉球群島,這兩者均已被邊不負所控制。
想到此處,邊不負便道:「閥主乃明白人,本王也非那些吹噓之輩,不能保發生的事情都一定如願。
但,此時此刻卻是恢復漢統,掃除北方胡虜,江山的最好時機了。
」宋缺看著邊不負,好一會,才緩緩道:「聖王可知梵清惠數月前曾來此地找」邊不負這倒真是出乎意料,但卻不動聲色,道:「梵清惠?閥主當年能抵抗人的誘惑,那現時更不在話下了。
」宋缺啞然失笑,搖頭說道:「她向宋某提出漢胡融合的理念,認為只有一個性的民族才有更強的韌性與活力,希望我能摒棄漢人正統的方針轉而支子,並承諾了一大堆條件。
只是,宋某又豈是會隨意被人左右之人?還宋某確實與她有過一段交往,但發於情,止於禮,倒也並非聖王所想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