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長嘆一口氣,運氣就到這一步了嗎?
然後,就有侍衛著急忙慌的來報,外面出事了。今日春闈放榜,有舉子鬧事。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非常大規模的、一看就是蓄謀已久的鬧事。據說放榜的現場差點發生肢體衝突,大量南方舉子已經從放榜的涇河夜市,開始朝著皇宮的方向集結而來。
“到底發生了什麼?”
絮果作為當時就在現場的人,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那個。
事實上,會試結果的金榜一放出來,絮果都覺得不對勁兒了。不是詹家兄弟沒有得到好名次,而是那個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太熟悉了。
“我怎麼感覺在看去年國子監放出來的六部歷事名單?”記憶力很好的葉之初如是說。
所有上榜的學子,不是出身國子監,就是出身官學,準確的說還是北方官學。不等絮果開口,看榜的現場已經因為一聲“這不可能?怎麼會沒有任何一個南方舉子上榜?”而在頃刻間就亂了。
南北教學再有差異,這種一個容錯都沒有的局面,還是為歷朝歷代所罕見的。
最主要的是眾所周知的,南方多才子,尤其是在私學盛行、武陵書院獨大的年代,南邊來的舉子往往都會成為那一科春闈的大熱門,在賭坊的賠率低得嚇人。即便如今官學已經十分穩固,私學早有不敵,南方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更何況,在當年那樣私學為尊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全部錄取私學舉子,無一官學舉子的情況啊。
聞蘭因第一時間就嗅到了不對,給了酒館老闆一大筆錢,讓司徒淼護著詹家兄弟先去了後院避風頭,如果情況不對,就從後院離開,他讓馬車去後院等著。
南方舉子懷疑這是科舉舞弊,也算師出有名,有理有據,他們準備聯名上疏,請陛下做主。
偏偏現場有人搞事,故意大聲反駁,蓄意挑起南北矛盾。對方表示,南方這一科本就質量不佳,不能因為實力差,就覺得會試有問題吧?以前放榜結果里多是南人時,北人也沒說話啊。況且,詹家兄弟的策論南北皆知,之前還沒下場,就已經有不少人覺得會元會出在他們兄弟二人之間,事實也果然如此。南方有誰比得過?
南北舉子就這樣都被挑起來了火氣。
緊隨其後就人爆出來,這一屆的主考官不是眾所周知的葉侍郎,而是一個北官,年輕時曾求學武陵書院不得,與私學結下了梁子,言語上曾有過數次對南方私學的輕慢。
現場氣氛瞬間緊張了起來,真理也不總是越辯越明,還有可能越吵越激烈,也不知道是誰先沒忍住動了手,場面就失控了。
說真的,只以文弱舉子們這種一手一個的白斬雞體型,打架其實是沒什麼好怕的。但架不住這天現場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一旦出現踩踏事件,後果不堪設想。絮果的安全倒是有保障,他在酒館二樓,擠誰也擠不到他。但絮果這個熱心腸,是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出事不出手的,況且還有不少本來好好在看熱鬧的婦孺。
最後還是聞蘭因帶來看榜的北疆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長腿小哥一早在事態不對時,就已經拿著王爺的令牌去找守城的護衛了。其他侍衛小哥則配合著放榜的官員和差役,儘可能的拖延到了守城護衛趕來疏散現場。
雖還是有人受傷,但至少沒有人死亡。絮果更是在混亂中,救下了好幾個與爹娘走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
當連大人帶著東廠和錦衣衛騎馬飛馳到現場時,看到的就是他兒子宛如大鵝帶小鵝,一拖好幾等在路邊可憐兮兮的樣子。
絮郎君真的太崩潰了,哄不完,根本哄不完。
這個笑了那個哭了,那個好不容易止住了害怕,其他人又因為一聲“爹娘不會不要我們了吧”而集體崩潰。
作者有話說:
*南北榜案:明初時比較有名的一個科舉舞弊案,當時的主要矛盾點在於,榜單上都是南方舉子,無一北方舉子。文中參考了這個特殊事例,但根據劇情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
第119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一十九天:
一身青衣的漂亮少年,在險些變成踩踏事故的放榜現場,仗義出手,努力救人,保護了不少與爹娘走失的孩子,誰見了不得贊一句“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只有少年同樣好看的阿爹,臉比鍋底黑,給了兒子一個“我們回去再算賬”的眼神,才匆匆去處理事情。
絮果永遠熱忱,也是永遠不要命。
哪怕連亭從小就教他喊口號——“我要學得自私點”,也沒用,到了危機時刻,絮果哪怕不顧性命,該出頭還是會出頭。
這點讓連大人真的很頭疼。
絮果看著阿爹決絕離去的背影,莫名透著一種“你命休矣”的冷冽氣息,在一片孩子扯著嗓子的嚎啕聲中,他感覺他才是最該哭的那個啊。絮果只能緊急朝好友投去了求救的目光,蘭哥兒,怎、怎麼辦啊qaq。
但蘭哥兒又能怎麼辦呢?“夫子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聞蘭因其實也不贊同絮果在踩踏時衝出來的行為,這樣真的太危險了。
跟著連亭一起來現場的不苦大師,反倒大手一揮,拍了拍絮果的肩膀:“沒事啊,不怕。”
“您有妙計?”
不苦搖搖頭:“沒有妙計,但叔叔我有上好的金創葯。”他可是被他娘從小打到大的,在用藥這一塊,非常有心得。
絮果:“……”你在驕傲什麼?
“要不我給你算一卦?”不苦大師重操舊業。愛好這個東西吧,有時候和流行時尚還挺像的,總會有復古之日。不苦最近就再一次撿起了對算卦的愛,現場掐訣,告訴絮果,“坤卦在上,火在地下,施主你這是明夷之相啊。”
這話絮果罕見地聽懂了,明夷,黎明前的黑暗。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忍忍就好了。
反正肯定是逃不過一頓打了,絮果索性也就……繼續湊上前,去給他爹幫忙了。反正總要挨教訓,不如貫徹到底。
連亭沒想到兒子還敢眼巴巴的湊上來,但他此時也確實需要絮果。
因為連大人此行出宮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安撫住舉子的躁動情緒,順便替皇帝確定一下北疆王的安危。
科舉舞弊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大事,非常敏感。尤其是如今這事看起來還涉及到了南北對立,一個處理不當,說不定都能引到朝中南北官員間的政治博弈上。當年導致清流派最後分崩離析的內鬥,便始自於派系內部南北官員間由來已久的積怨與摩擦。
或者可以這麼說,清流派這個曾以私學武陵書院為根基展開的黨系,最先受到了來自先帝朝時官學改制所帶來的衝擊。
已經有越來越多官學出身的學子步入了官場,這些年輕官員通過科舉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地位,但是就當他們摩拳擦掌想要更進一步施展抱負時,卻發現官場中上層的晉陞空間都被私學出身、門生故吏盤根糾錯的上峰所把持。他們以為晉陞靠的是實力,結果上峰更看重的是張口夫子、閉嘴老鄉的另類裙帶關係。這事擱誰身上,誰能服氣?
“現在還有私學呢?”絮果表示震驚。
連亭點點頭:“南方還有不少。”
雖然官學改制已經好些年了,但私學也並沒有完全被取締,尤其是在歷史悠久的南邊,還存在著不少有名的私學。只不過他們現在打出去的金字招牌已經不是教學質量,而是朝中的關係網了。
同一個學院出來的就這點好,一句師兄師伯,瞬間就能拉進彼此的距離。
上峰想要提拔時,也會更容易選擇與自己師出同門的人。畢竟官場就是一個小社會,人情學問佔了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