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之後 - 宦官之後 第98節 (2/2)

看見父王和母妃的名字時,皇帝的手不由就是一抖,奏摺上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人名,對於他來說就是陰陽兩隔的兩條人命。好一會兒后,皇帝才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開口后,皇帝才發現他的嗓子有多麼干啞。
這個痛罵先帝的奏摺,要是在皇帝登基的第一天看見,他大概會欣喜若狂。先帝不做人,苦天下久矣。哪怕當時他只有十歲,他也想不明白,是他父王母妃在征戰北疆、尊王攘夷,是年娘子在使糧食增產、不至餓殍遍地,是紀關山等老臣在苦苦支撐大啟的河海清宴、中外樂康,可最後大家山呼的卻是先帝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多荒謬,也多可笑啊。
如果當時有這份奏摺,不管誰來阻攔,皇帝都會力排眾議,讓全天下看看先帝的噁心嘴臉,看看這龍椅上的九五之尊都做了什麼狗屁倒灶的醜事。最後再給他上個惡謚,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可惜沒有如果。
一切已經塵埃落定,現今先帝都死了十多年了,屍骨大概早就腐爛成了一捧黃土,連開棺鞭屍都做不到。皇帝看著面前清瘦到衣袖都好像有些在晃蕩的楊盡忠,實在是猜不到他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麼葯。
他不會是準備現在才賣了舊主,說自己當年種種都是被先帝所迫吧?皇帝看著楊盡忠心想到,那朕可是會瞧不起你的。
“草民不會說當年的事都是受先帝指使,縱真是先帝授意,草民也是為了首輔的位置心甘情願做的,並無意為自己開脫。”楊盡忠辯無可辯,就不會辯了,他只會另闢蹊徑,“草民這麼做,只是想讓陛下知道,北疆王、平王及平王世子,乃至是其他王爺宗親為何會死。”
皇帝一點點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朕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陛下明白草民是什麼意思。”楊盡忠垂手。天底下哪裡來的那麼巧的事呢?在先帝駕崩之前,他的兄弟乃至是成年的繼承人前仆後繼的接連意外身亡?
哪怕只是單以先帝嫉妒成疾、連身為親姐妹的嫡公主都防的人性來論,這都不可能是個巧合。
“先帝也不知道自己後面會無故橫死,沒必要這樣拉著所有人給自己陪葬。”皇帝還能在這一刻保持冷靜的思考,都只能說是連亭和紀關山教的太好了。
“那如果是先帝覺得北疆王等人是與年娘子勾結,要造反呢?”
從年娘子所做的生意軌跡里就能看出來,她更注重的一直都是實業,在南方建廠,打通全國的鏢路,各種新奇有趣的小玩意,不斷增長的能果全國之腹的糧食……突然有天,她莫名開設了為大客戶存儲家財的業務,這本身的邏輯就不合理。
如果連亭在場,大概還能再加一條,開銀庄一般都是用別人的錢生錢,可年娘子在死前,就已經交代好了所有財物未來的歸屬,那她讓大客戶在她那裡存錢的意義是什麼呢?那些大客戶又為什麼要給她這麼多錢?
“別人如何理解這件事,草民不好說。但先帝會如何覺得,想必陛下心中有數。”先帝突然地喪心病狂,也是有前因後果的。
如果說一開始與蠻族開戰時,先帝只是慣例的剋扣軍糧,把後面的直接不給就不是一句摳門可以解釋的了。以至於後面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北疆王已經一再上書表示,雖王庭已破,但蠻族殘將攜幼主還有反撲之能,希望皇兄不要掉以輕心,但先帝還是一意孤行的開始大肆裁軍。
這才導致北疆王夫婦不得不以僅僅守城的八千餘人,去迎戰已經兵臨城下的蠻族剩餘的全部有生力量。
皇帝心想,若不是在最後他父王的軍師先一步說動了雁北守軍馳援,整個北疆都將被蠻族的鐵騎踏平,造成又一場生靈塗炭。雖然他父王母妃還是以少勝多,艱難贏下了這最後最關鍵的一戰,但他們早在之前對蠻族王庭的打擊中就已經身疲力竭,舊傷未愈又添新傷,苦苦支撐到援軍后便撒手人寰。
皇帝當時也不過是個八九歲的孩子,既要安撫阿弟不要害怕,還要坐鎮王府安撫城中惶恐不安的百姓。
當時城中流言四起,都在說北疆受不住,他們必須棄城逃跑才能有一線生機。
但不能退,一步也不能!
幸好老天眷顧,他贏了一輩子的父王最後還是贏了,他好像總能創造奇迹,就像當初全城都快要餓死時,都能天降糧草……
糧草!
先帝已經不給錢了,哪裡突然來的糧草?
“年娘子換的?”早些年一直都有這樣的傳說,年娘子會仙法,她可以揮一揮衣袖就隔空取物,掐一套口訣便地動山搖。如果有一個人可以瞞過先帝和蠻族,不在地上留下任何糧草壓過的車轍就將糧草神不知鬼不覺地運到北疆,那就只可能是年娘子了。
年娘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產業,一個在她的老家江左,一個卻在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苦寒北疆。
她是如何在那樣的情況下說動王爺們慷慨解囊,又是怎麼把金銀財帛換成糧食,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
但結果就是這個結果。
北疆軍獲得了久旱逢甘露的糧草,以哀兵之姿不可思議的挫敗了蠻族王庭。而年娘子則努力在她死前,想辦法把當年所有提供過支持的人的錢都掙了回來。雖然她後面早早去世,但她依舊安排手下,完成了她最後的承諾。
那不是銀庄存儲,而是一張張欠條。年娘子為北疆軍借來了一場場大勝,他父王和北疆軍也以命相搏保下了大啟的百年無憂,而平王等人,大概在“借”出半副身家時也從未想過有一天還會收回。
他們都做了他們所能夠做的。
但最該為這個國家身先士卒、垂坐朝堂的先帝,卻在懷疑他們暗中勾結,意圖造反。明明如果不是先帝摳門,根本就不會有後面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皇帝甚至都能想到,他父王母妃還有年娘子若在他面前,會對他怎麼解釋為什麼沒有真的直接反了先帝。因為外敵未滅,何以安內。
先帝趕在他們完成最後的收尾時,對參與了此事的人展開了趕盡殺絕。若不是他意外駕崩,又要如何呢?
皇帝心中十多年來被一句“算了”壓下去的怒火,被重新點燃。
憑什麼就這麼算了?
不能就這麼算了!
“你有先帝做了這些的證據。”皇帝篤定的看著楊盡忠,不然不會入宮,來特意說起這些。
楊盡忠是真的精準拿捏了皇帝不僅想要先帝身敗名裂還要他遺臭萬年的心理,哪怕他現在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他說什麼是什麼,但若沒有證據,也會被歷史解讀為一場對先帝的構陷,一場蓄謀已久的報復。他必須讓所有人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先帝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草民有。”楊盡忠也終於等到了這一步,作為先帝最寵信的臣子,他能做到首輔的位置,自然是因為他替先帝做了大部分的臟活兒、累活兒,而按照貪官總會保留賬本的尿性,“草民把它們放在了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想不想要,就全看陛下了。
皇帝看楊盡忠的眼神已是一片冰冷,殺意盡顯。沒有人會喜歡被威脅,尤其還是在他的爹娘被當做了一場交易的時候。
作者有話說:
*太常妻:古代對異地而居的夫妻中妻子的稱呼。
*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的故事雛形,最早出現在宋代時,叫這個名字。
*三仙獻鼎局:好奇的親親可以去搜一下。
第118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一十八天:
楊盡忠躬身一步步退下,轉身剛離開無為殿,在硃紅色的格柵門還沒有完全合上時,就聽到了從裡面傳來的破碎聲,看來有不少東西被砸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