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貞急得抓耳撓腮,暗自尋思:「莫非她們姊妹二人留下她玩耍?」心裡雖想到宮中打聽,卻又不敢不遵從宮規。
但他仍是不死心,來到寧安門外,向出宮辦事的太監查訊,但大多都不知道,正感無奈,恰巧遠遠看見一名小太監走出來,吳貞眼尖,一眼便認出他來,竟是常到自己家來送御賜物品的太監。
吳貞當下走上前去,招呼他道:「這位公公請留步。
」這名小太監抬起頭來,認得是國舅爺吳貞,便即哈腰打個千兒,問道:「不知國舅爺叫奴才有何事?」吳貞一聲不響,一把拉他到僻靜處,掏出一錠銀子塞到他手中,說道:「一點兒小意思,給公公買糕點吃。
」小太監極難見得銀子,驟見一大錠銀子握在手中,不由眉開眼笑,說道:「奴才無功不受祿,怎好受國舅爺的賞賜。
」吳貞笑道:「這算得什麼,公公只管收下便是,我還有一事要煩勞公公呢。
」小太監乍聽之下,心中已猜上幾分,遂收下銀子,笑問道:「不知國舅爺有什麼吩咐,奴才立即去辦。
」吳貞道:「其實沒什麼大事,只想問公公一句話,我內人進宮見惠妃娘娘,見這麼久還沒出宮,究竟她現在宮裡王什麼?」那小太監早已心中有底,但還是佯作一驚,半晌說不出話來。
吳貞見狀,知道內里必有蹊蹺,心頭更急,再掏出一錠銀子,硬塞入他手中,低聲道:「公公無須疑慮,盡可直說,我決不會為難公公的。
」小太監想了一想,便道:「奴才只好老實直說了,國舅夫人自那日進宮后,直到現在,仍住在宮裡呢!」吳貞道:「這個我知道,但她在宮中老不出來,卻是為何?」小太監又猶豫了一會,吶吶道:「依奴才看,國舅夫人恐怕一時半晌是不會出宮了。
」吳貞聽得心頭一驚,連忙問道:「這話怎麼講?」小太監湊近身來,低聲道:「奴才看見國舅夫人和皇上……天天在永壽宮飲酒取樂,不時吳美人和惠妃也會在場。
」吳貞登時腦里轟一聲響,又問道:「他們……他們是否很親熱?」小太監見問,只好點了點頭。
吳貞看見,直氣得眼中冒火,七竅生煙,憤道:「簡直無恥!皇上竟會做出奪人妻妹這等事來,我吳貞不出這口氣,誓不為人。
」吳貞這一聲大喊,把個小太監嚇得跳了起來,一臉土色,慌忙說道:「國舅請息怒,你這樣大叫大鬧,沒的給人聽了去,豈不連累了奴才么?」經小太監一說,才記起離皇宮不遠,若惹得人注意,難保不闖出禍來,當即忍往怒氣,說道:「多謝公公直言,有時間咱們再談。
」小太監忙說不用謝,一溜煙的跑了。
吳貞氣沖沖的回到國舅府,真箇坐不住,站不穩,不住在廳子上踱來踱來,想到氣憤處,便拍桌跺腳,大罵起來,立時把家僕丫鬟嚇得四散躲藏,免得惹禍招災。
正在他盛怒之際,忽聽得家人稟報,左將軍傅友仁在前廳候見。
吳貞聽是傅姚的父親到來,當下出去相見。
兩人寒暄一番,僕人獻上茶,接著談了一些閑話,自不免說到傅姚和吳倚翠的事。
然而,傅友仁卻全不介意,竟一語帶過,撥開了話題。
傅友仁的兄長,正是當年太子太師傅友德之弟,傅友德乃明朝開國功臣,是個著名的勇將。
曾與朱元璋參加反元起事。
鄱陽湖一戰,他以輕舟挫陳友諒前鋒,復帶傷迎擊陳軍於涇江口,獲勝後進軍武昌,授雄武衛指揮使。
轉戰江淮之地,戰功卓著。
洪武土七年,晉封穎國公。
數征西北,斬獲甚眾,后以功加太子太師。
而傅友仁自傅友德死後,封為左將軍。
傅吳兩傢俱為武將,素來友好。
這時聽傅友仁道:「看來吳老弟臉色不大好,莫非有何難事不成?」吳貞搖頭道:「並無什麼事,只是為府內 的家務事操心,實讓傅大哥見笑了。
」傅友仁微微笑道:「正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吳老弟也不必著急上火。
若要說氣惱的事,還多著呢。
」吳貞眉頭一皺,問道:「不知傅大哥所說何事?」傅友仁長嘆一聲:「我所說的,便正是當今皇上,這些年來,朝上文武百官,開國功臣,真的是貶的貶,殺的殺,當初丞相劉基被貶,左丞相汪廣洋被誅,后又是藍玉,害得眾臣惶惶不可終日。
唉!我這一顆腦袋,恐怕也保不了多久。
」吳貞前時正氣在頭上,現聽完他這番話,無疑是火上加油,當下罵道:「簡直是昏君,不僅殺忠臣,還……還……不說了……」他本想大罵下去,但說了一半,便即發覺不妥,閉言不語。
傅友仁久歷官場,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見吳貞的舉止,即曉得吳貞已對皇上抱有成見,瞧來還有什麼難言之隱,卻知不便追問,彼此談了一會,便起身告辭,並將此事告知胡惟庸。
胡惟庸此人,本是算命先生出身,安徽定遠人士,后歷任主簿、知縣、通判、僉事等官。
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權傾四野。
此人生得一副怪相,他個子極矮,三角眼、掃帚眉,長得尖嘴猴腮。
這些年來,他眼見多個開國功臣一一被貶被誅,不免在旁兔死狐悲,但又恐怕朱元璋會向他開刀,便暗裡勾結韓國公李善長、左將軍葉升、都督王肇興、員外郎吳煥、御史徐敬等人,在朝中收買人心,密謀叛亂。
打算殺了朱元璋,自立為帝。
胡惟庸在家中除暗藏近千家將外,並收買不少江湖高手,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只待時機成熟,便即殺進官去。
便在這時,忽聞夥伴傅友仁的密報,得知吳貞也起異心,不由大喜過望。
他知吳貞掌管京城軍事防務,手握禁宮兵權,若能把他納入麾下,對自己大有幫助,隔日便將吳貞邀至府中。
胡惟庸殷勤招待,挽著吳貞步入廳中,說道:「老夫早聞吳將軍英勇仁俠,好生敬仰,本早想拜會,但知吳將軍軍務繁忙,不好打擾,恰巧親屬從關外捎來鹿肉熊掌,想起吳將軍,只好冒昧請將軍過府小聚,順便品嘗一下。
」說著間二人已經就坐,胡惟庸親自為他斟上茅台老酒,大家敬了一杯。
吳貞見胡惟庸熱情招待,心中已知必定有事,但他是個粗人武夫,一時間卻難以猜度他的用意,便道:「胡太師盛情款待,實教吳某人汗顏,只是近日末將胃口實在不好,正是吃不知其味,胡太師莫怪。
」胡惟庸呵呵笑道:「吳將軍忙於工作,方至體內火氣旺盛,胃口全無。
咱們不妨先喝一口酒,這芧台老酒最是敗火的。
」話后把盞先飲一杯。
吳貞正當心情煩躁,見得有酒,那有不喝之理,當下一聲多謝,遂一口又是一口的直灌,喝得土來杯,便已微覺醉意。
胡惟庸把握時機,說道:「吳將軍乃頂天立地的好漢,受了什麼委屈,也無須憋在心裡,不妨說出來,正是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或許老夫能替將軍想個法兒!」吳貞聽他這樣說,幾杯下肚,再無顧忌,便將皇上如何強霸他妻子,如何騙妹子進宮等事情,一一與他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