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緊緊握著王妃的手,神色沉靜,很是凜然。王妃不由暗暗笑了笑,也任她牽著,下了車,朝禁闈中去。
往日皇帝召見,一貫是在宣德殿的,漢王便以為今番亦是如此,朝宣德殿的方向去,誰知到一岔路口,宣召的宦官笑著道:“陛下正於上林苑中賞雨,請漢王殿下與王妃隨臣來。”
事出反常,漢王心中又是一緊。王妃看了看她,以目光安慰,二人隨了那宦官去。
雨中上林,清新青翠,太液池碧波蕩漾,雨點落入其中,漾起一圈圈圓暈來。池面籠著一層薄霧,太液池上島嶼於朦朧霧靄中若隱若現,彷彿仙境。
漢王掃過池畔,那一圈桃樹,早已過了花期,樹上結的果實,都已快要成熟了。
宦官領著她們到一小徑前,恭敬說道:“殿下與王妃沿著這條小徑走去,便可見陛下了。”說罷躬身一禮,退了下去。
漢王踟躕片刻,便攜了王妃的手,順著那條小徑走了過去。
上林苑中這般以草木掩映的小徑不少,漢王幼年時常在此處玩耍,故而知曉,這條小徑盡頭,乃是一不小的亭子,亭子處在花木之中,映著太液池的碧波,景緻極是怡人,確實是一賞雨觀景的好去處。
二人一路往前,不聞人聲,唯止細雨打在樹葉上的輕微聲響。繞過一叢矮樹,亭子出現在眼前。
那亭中唯二人,不見宦官宮娥。皇夫坐在輪椅上,手持畫筆,正對著皇帝作畫。
天子威重,然而此時,皇帝卻已褪下黃袍錦帶,穿著裙衫,顏色嬌艷,映著輕風細雨,景色如畫,正目光盈盈地望著皇夫。
似是聽聞了腳步聲,皇帝轉目望過來,目光在漢王面上略略停留,又掃過王妃,回頭對皇夫淺淺一笑,不知說了什麼,皇夫擱下畫筆,也隨之看了過來。
王妃還是第一回拜見皇夫,二人目光碰上,王妃不由欽嘆,凡塵中,竟有如此姿容出眾的人物。
☆、第三十六章
邙山那回, 恰逢雪天, 室中陰暗, 且皇夫又徘徊於生死之間, 面無血色,冷汗淋漓。王妃只匆匆一瞥, 便急於救人,自是未曾細觀的。
今番再見卻是第一回正經拜見了。
皇夫眸色淡淡地望過來, 透過輕風細雨, 將漢王與王妃各看了一眼, 便回頭與皇帝笑了一笑。那一笑,彷彿帶了邙山上的清風明月一般出塵雋永。
世間已有數千年不曾出過修道成仙的凡胎, 故而世間皆不知仙人究竟是何等風姿。
皇夫卻似一個依據, 使人覺得,倘若果真有仙人,大約便是她這模樣的, 風儀卓絕,氣韻超然, 身處禁宮之中, 卻如在山水溝壑之間, 衣闕翩翩,洒然適意。
微雨伴著青翠草木,亭中帝王未加帝冕,步履輕移,走到皇夫身旁坐下。漢王與王妃恰好走到, 二人站在亭前階下,一同朝亭中二人施禮。
皇帝看了看她二人,與皇夫對視一眼,悠然笑道:“風雨纏綿,寒意侵人,漢王弟與王妃亭中說話。”
漢王忙行禮稱謝,與王妃入了亭子。
亭中已置坐席,二人入亭,皇帝示意二人入座。漢王忙又謝過,戰戰兢兢地坐下了。她悄悄打量了四周,果真是空無一人,並無宦官侍衛埋伏,想來是陛下不願他們在此,攪擾了好景緻,便遠遠遣開去了。
漢王輕輕鬆了口氣,如此看來,倒不至於隨時拿人。
“朕與皇弟有些日子不曾好好說過話了。今日晨起見雨勢纏綿,不禁便想到那年仲春,也是如此淅瀝不止的微雨,皇弟獨自一人,撐了頂油傘,站在那太液池畔,對著池畔滿樹桃花出神。”皇帝語意緩緩,輕描淡寫間便勾勒出多年前一幅畫面。
她說罷,又是一笑,淡淡笑道:“這一想,朕便召了你二人入宮來坐坐,不知可驚擾到皇弟了?”
她一面說,一面便將目光轉到王妃身上,目中帶了些調侃,似是早已料到漢王聽聞宣召之時那心驚膽戰的模樣。
凡間帝王,總有不凡之處,尤其眼前這位天子,更是經歷驚險殺伐方登大位,目光如炬,尖銳得很。
漢王聽皇帝此言,便很緊張,忙要說話,卻見陛下目視王妃,並非要她答話,又不敢擅自出聲,只得眼巴巴地望著王妃。
王妃從容淺笑:“殿下於宮外亦挂念陛下,宮牆雖高,難隔手足之親,蒙陛下宣召,殿下只有欣喜的。”
皇帝便極輕極輕地笑了一下,搖了搖頭,卻也不再說什麼。
亭中既無宮人,自是無人奉茶。皇夫一直未出聲,只在旁看著,待皇帝與王妃說過一篇話,她便親自取了茶器來,焚香烹茗。
煮茶一向是雅事,皇夫做來更是行雲流水,風雅得很。
一時亭中無人出聲。
漢王挨著王妃,心中已稍稍放鬆一些了,陛下召她來此,對著美景,又有皇夫親自烹茗,總不至於是暗藏刀鋒的。她於幾下輕輕握了王妃的手,王妃察覺,轉頭望了她一眼,目光輕柔,輕易便將漢王安撫下來。
茶已成,分入茶盅中。四人各自端了,慢慢品味。
一盅茶過,皇帝也只與漢王說些極為平淡的小事,漢王小心翼翼地答著,唯恐說錯了話。皇夫也不插話,只含笑聽著,不時望一眼皇帝,那目光也是淡淡的,內斂而含蓄,偏偏因二人情深,平白卻使人察出纏綿的意味來。
她聽著皇帝與漢王交談,過得片刻,狀若無意地掃了王妃一眼,待皇帝與漢王說得差不多了,皇夫忽然望向王妃道:“聽聞漢王妃自幼長於舅家,發嫁之前,從未踏入京師?”
她一出聲,皇帝與漢王便停了交談,朝這邊看來。皇夫語氣平緩,神色亦和氣,然而漢王不知為何,總覺皇夫此話之下,暗藏機鋒。
她心中一急,想到婚後,與太常府漸行漸遠,太常因此事,常有埋怨之語,唯恐皇夫因此,以為王妃不敬父母。漢王忙於幾下握緊了王妃的手,示意她不要怕,口中代王妃回話道:“彼時太常娶繼婦,府中忙碌,忽略幼女,恰好王妃舅父思念外甥女,便順勢接了去。後繼婦又有子,太常也騰不出空來將王妃接回家中。”
話里話外都說是太常不慈,而非王妃不孝。
維護之意,如此昭然,倒難為她一訥於言辭之人,將這一長串話說得如此流利。皇夫與皇帝相視一笑,倒也不繼續問了。
下了整日的細雨漸漸大了,伴著風,斜斜入庭中,雨絲濺到身上,帶著些許涼意。皇夫身子弱,這眾人皆知的。皇帝輕輕碰了碰皇夫手背,恐她在外受寒,欲帶她回去添衣,便將今番召見最後那番話說了來:“多年過去,這宮中人事紛擾,幾多變幻,惟太液池畔那幾株桃樹從未變過。皇弟既喜歡桃花,不如時常入宮來觀賞。”
此話已說得極明白了,那事她不欲追究,漢王便好生生地繼續做她的漢王就是。
說罷,不待漢王回話,便推了皇夫,往內宮去了。漢王顧不上疑惑陛下怎知她喜愛桃花,忙對著二人施禮恭送,待人走遠,忽反應過來皇姐話中之意。
她立即望向王妃,黑亮亮的眼中滿是歡喜。王妃對她笑著搖了搖頭,寵縱而無奈。
亭中便只剩了她們二人,亭外雨大,几上香茗猶自飄著溫熱的薄煙。王妃見方才皇夫作畫所用的畫架仍還立著,便走去一覽。只見是幅還未完成的人物畫,畫中人已初具輪廓,雲鬢鳳釵,裙裾翩然,分明便是陛下。
皇夫用墨甚是柔情,於細微處將皇帝柔媚動人一一描繪,普天之下,除了她,怕是再沒有人能見天子如此溫柔到了極致的模樣了。
她於世間,已有三千年,見過王侯將相不計其數,便是皇朝更替,也記不清究竟有幾個了。帝后情深的佳話倒也有過幾則,然而她生性淡泊,從未將凡俗之事掛在心上,且那情深的帝后,最後多數落個凄涼下場,原先情深之語反顯得可笑,故而宗親之間常私下談及陛下與皇夫之恩愛,她皆是不曾上心的,直到今番親見,才知這一朝的天子,興許果真與從前那些不一樣。
漢王見王妃立在畫前看了許久,不禁走到她身旁,待看清畫上乃是皇帝畫像,她稍稍眨了下眼睛,眼中顯出新奇又帶點兒好奇的神氣來,彷彿孩童發覺了什麼了不得的大秘密,唇畔浮現一個調皮的笑,轉頭欲與王妃分享,卻見王妃正看著那畫入神,似乎很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