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曲GL - 桃花曲GL_分節閱讀_26

然而這回,在水榭中,在殿下身邊,她卻夢見了一人。
那人穿著水藍的寬袍,坐在窗下,望著窗外淅淅瀝瀝地落雨。王妃能聽到夢中的雨聲,如此清晰,如此纏綿。
她走過去,喚了聲:“殿下。”
窗下的女子回頭,那是一張溫雅嫻靜的面容,她見了她,微微顯出一個笑,眉眼間皆是歲月靜好的恬淡。
“阿瑤。”她沖她招手。
雨氣伴著霧水,將那人面容暈開。王妃頓覺一陣撕裂心肺的痛楚,她不禁又喚了一聲:“殿下!”
那人卻再無回應。
王妃驚醒。
醒來,身旁已沒有漢王。她已起了,正背對著她,席地坐在一方竹席上。她身前几上擺了一串葡萄,葡萄顆顆水潤,粒粒飽滿,帶著清洗之後的水珠,格外誘人。
漢王正在將葡萄去皮,剝到一梅子青的瓷盞中。她低著頭,剝得十分專註,並沒發覺身後的人已醒了。
王妃平緩著自己的呼吸,靜靜地望著她安靜的背影。她穿著單衫,背微微彎著,水藍的絲綢,印出她清瘦的脊樑,她的髮絲以金冠束起,剝完一顆,她稍稍轉頭,拈著葡萄皮,將果肉抖到瓷盞中,金冠便也跟著轉動,冠上的寶石,流轉著華彩。
水榭中極是寧靜,唯有風聲,吹動帷幕,此時,應已近黃昏,午後的熱氣都去了,映著池水的清涼,悠然舒適。
她的目光始終在漢王身上,看了一會兒,她出聲喚她:“殿下。”
那聲音,溫柔平緩,便如這傍晚的風,不疾不徐。
漢王聽見,立即回頭,眼睛亮亮的,沖她彎唇一笑,道:“阿瑤,你醒了。”
她少見地喚她名字,王妃的心跟著動了動。
她起身,走到她身旁坐下。漢王歪頭看她,抿唇笑了笑,卻不說話,她那眼睛亮亮的,帶著水潤的光芒,像是藏了什麼有趣的事,等著王妃去問她。
王妃也微微的笑,順著她的意,問道:“殿下因何歡喜?”
漢王便開心極了,她用濕帕擦了擦手,端起瓷盞,捧到王妃面前,期待道:“我給你剝了葡萄,很甜的,你嘗嘗。”
她剝了滿滿一瓷盞。瓷盞中還有一小銀勺,王妃嘗了一顆,果真很甜,汁水飽滿,甜意沁脾。王妃又舀起一顆,喂到漢王嘴邊。
漢王也吃了。她的歡喜格外純粹,只因葡萄甜,便可讓她開顏。
王妃望著她,心情也跟著輕快。
☆、第二十章
漢王還記得居空老道,吃完了葡萄,就要遣人去問問那甲士回來不曾。
王妃恐她又要提心弔膽一回,便將自己所知,說成那甲士探來的。
漢王點了點頭:“知曉他來歷就好辦了。”老道再不懷好意,也總是大魏治下的庶民。她如何膽小畏事,也是皇子,不至於怕一庶民。
只是過了幾日,她便發現,老道當真靈驗。她果真大難臨頭。
梁州刺史李壽反了,扯的正是漢王的旗號。
起兵總要有個名號。名正方可言順,代天討不義,才好遍散檄文,號令州郡。漢王的名義,再好用不過。世人皆知,她比皇帝更合禮法。
李壽打出漢王旗號,真叫他聚起一批兵來。
然而漢王在洛陽,嚇得臉都白了。那李壽,她根本不曉得有這樣一個人,他起兵前,更不曾知會過她,此事,她一無所知。
漢王自是亂了分寸,只是幸而此事雖大,卻是虛驚一場。陛下無意與她為難,更未趁此將她划入亂黨,直接問罪,而是令刑部去查了。
刑部花了數月,直到秋意起,李壽亂兵平得差不多了,方查出與亂軍勾結的,是滕王。他成親后,上書出京,便是欲投奔李壽,不想朝中竟不應允,滕王無奈,又恐皇帝懷疑到他身上,乾脆令李壽打出漢王的旗號。如此,既洗脫了他的嫌疑,又可逼朝廷殺了漢王,除了這眼中釘。
本是一步好棋,可惜皇帝不入轂,不肯屈殺漢王。漢王由此逃過一劫。
待此事平,都已入冬了。
雖叫那老道算準,漢王依舊不認為他是好人。
王妃原還擔心老道之言應驗,殿下興許就要信了他,要將他請來府中,將上回沒算的卦算了,不想殿下竟如此堅決,老道算準了,她也只承認他當是有些本事的,卻依舊不認為他是好人。
王妃鬆一口氣的同時,不免也覺得好笑。
漢王受了數月驚嚇,瘦下來不少,府中上下皆甚為心疼。尤其家令,更是難過,不止令廚下絞盡腦汁地與殿下進補,還怕殿下在府中悶,勸她出去走走。
“臣聽聞說西市有一書肆,正售一冊話本,聽聞那話本字句用詞精到貼切,裡頭所寫之事精彩紛呈,使人看罷回味無窮。殿下若得空,不如去瞧瞧?”
漢王本不願去的。
李壽之事剛起時,她怕逃不過此劫,連累了王妃,便欲與王妃和離,王妃生氣了,嚇了她一通,讓她數月來,都不敢一人在黑夜獨行,更不敢提和離的事。
這陣子天冷,她又著了風寒,王妃不許她出門。漢王怕她不聽話,王妃又說鬼啊骷髏啊的來嚇她,一直都坐在室中,抱著手爐,哪裡都不敢去的。
只是,家令這一提議,讓漢王很心動。
好的話本不那麼容易碰上。寫話本的,多是些鬱郁不得志的文人,藉以筆墨,討口飯吃。文人的脾性,多少都帶了些執拗,寫起話本來,也少不得之乎者也地講一通大道理,好好敘述一故事的,竟不太多。
漢王看了不少書,好的都已看得差不多了,再想尋些文筆故事都寫得精彩的話本,竟是可遇不可求。
聽家令如此言語,她便想親自去看看。
只是她風寒未愈,王妃興許不讓她出門的。
家令便見殿下眼睛亮了亮,又暗下去,家令疑惑道:“莫非殿下有什麼為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