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沉默一陣,顯出無措來,不知如何應對。
臣下又道:“殿下當修書一封,發往代王宮中,請代王敦促此事。”
漢王點頭。
前方便是漢王寢殿,那臣屬尚有事要稟,便未退下,一路跟在漢王身後,一路說,漢王也認真聽著。她究竟就國不到一年,許多事皆是生疏,需虛心學習才好。
行至寢殿外,忽見殿門前有一道身影遠遠等候。漢王綳得緊緊的小臉立時舒展了,眼睛一直盯在那人身上,面上顯出“我很想跑到阿瑤身邊去,但有臣下在我要維持威嚴”的糾結神色來。
君瑤見她淋得濕透,不免心疼,再看小殿下那糾結的神色,又是好笑。卻也不曾迎出去,只在門前等她。
臣下察覺殿下注意力轉移,順著她的目光一看,便見一端莊窈窕的女子,站在殿前,臣下暗道一聲失禮。忙立住身形,與漢王一禮,道了告退。
漢王自不挽留,待他走遠,跑到君瑤身前,道:“阿瑤,你用過午膳不曾?”
她天還未亮便出宮,此時已過午,若非雨太大,淋了一身透濕,還得往下一縣去。漢王去歲受了箭傷,臣屬們關切,恐殿下受寒,舊傷複發,急勸她回宮。漢王也怕受了寒,發病延醫便麻煩了,便未推辭,獨自回宮了。
“用過了。殿下呢?”君瑤帶她入殿,早有侍婢去取了換洗衣物來。
漢王搖搖頭,顯出愁容來:“周邊幾處縣都不大好,再疏不出雨水,便要澇了。我吃不下。”
君瑤替她解下蓑衣,口中說道:“再是擔憂,殿下也不能不用膳的。”
嗯,阿瑤說得對。漢王明白,但仍是不大開懷。
除下蓑衣,脫下斗笠,殿中地板上濕噠噠地滴出一片水來,漢王身上也是濕的。君瑤便令她速去沐浴,好洗去一身寒氣。
漢王忙去了。
待她沐浴回來,殿中已擺了膳,皆是熱騰騰的菜肴,在這陰雨天里,教人食指大動。漢王感覺到餓了,乖乖坐到食案旁。君瑤便親替她舀了碗湯。湯是鯽魚湯,湯色純白,冒著裊裊熱氣,裡頭還放了幾顆辣子,聞上去便很開胃。
漢王與君瑤道了謝,接過,便要喝,殿門突然被撞開,國相衝了進來。
漢王嚇了一跳,動作便頓住了,抬頭望他,一看國相神色,心中沒來由便是一慌,急問:“怎麼了?”
國相臉色陰得可怕,兼之他一身雨水,更是使人不安,他在漢王身前跪下,身子下拜,漢王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國相的聲音,遠得猶如在天邊,落在漢王耳中,幾要聽不分明,可偏生每個字都清清晰晰地擊中漢王。
“大長公主殿下,薨了。”
天邊響起一聲驚雷,隨即接連數聲沉悶迴響。
滾滾春雷,驚動山河。
漢王臉色煞白,她一下子坐直身,緊盯著國相,國相伏在地上,猶在回稟:“陛下以亂政為由,鴆殺大長公主,朝中……”
漢王胡亂摸索,抓住食案,撐著站起身,清瘦的身子晃了晃,君瑤扶住她,擔憂道:“殿下。”
漢王的手都在顫,眼淚蘊在眼眶中,她開口,才發覺嗓子哽住了,淚水唰的落下。她顫著唇道:“入京……”
國相猛地抬頭:“不可!”
平日里最肯聽從臣下勸諫的小殿下卻像沒有聽到,仍在道:“寡人要入京……”
“殿下!”國相膝行上前,攔在漢王身前,苦心勸道:“殿下入京,必步大長公主殿下後塵。天子無親倫,殿下此時,當思前路才是,怎可做小兒女情態,只顧哀思?”
漢王移目到他臉上,喃喃道:“前路?”
國相忙頷首:“往日有大長公主周旋,朝廷安泰,諸王固有異心,亦不敢放肆,殿下因而得以高枕安卧。今大長公主薨,要變天了!”
要變天了,漢王當思前路何方,再不能懵懂度日。國相滿是憂愁地望著漢王。漢王茫然:“我若不入京,阿姐的靈柩如何安置?”
大長公主無後,她的喪儀,何人主持?天子給她安了罪名,她的尊榮,如何維持?
國相嘆息,明白此時殿下必是什麼都聽不進了。
想來也是。
他一路侍奉殿下,自是明白,大長公主與殿下,看似疏離,實則在京時,殿下每有為難,皆是大長公主府照拂,大長公主也從未以人情要挾,命殿下替她做什麼事,只是當他是幼弟,照顧了便也照顧了。
有這一份似遠實近的情分在,殿下焉能不哀。
國相望向君瑤,君瑤沖他微微點頭。國相躬身一禮,退了出去。
漢王立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
君瑤走到她身旁,默了默,柔聲勸慰:“訃告傳到漢地,需一月,大長公主殿下薨逝,已有一月,喪儀當已畢了,殿下哀榮,唯有將來追贈。殿下縱然回京,也已於事無補。”
這一句於事無補,使得漢王悲從中來。她眼淚不住地落下,抬眼望著君瑤,哽咽道:“我離京前,阿姐特來送別,我說了要助她……卻什麼都沒有做。”
倘若她不那麼沒用,能與阿姐內外相應,德文也不敢下手。漢王這一想,從哀痛到自責,眼淚越發落得厲害。
君瑤嘆息,哪有這麼多倘若。大長公主威重,有影響局勢之能,諸王覺得她礙事,急於獨立的皇帝更覺她礙眼,偏生她又忠貞,無自立之心,這下場,或早或遲罷了。
漢王越想越自責。君瑤勸不好她。
於凡人而言,這世上什麼過錯皆可彌補,唯生死之別,無可補過。人去了便去了,再是追悔,也莫可奈何。
漢王也非什麼都不懂,她知若是執意入京,必是出不來了,皇帝連大長公主都敢殺,何況是她。
正因如此,漢王深覺自己無能,大長公主生前,她不能助她,她去后,她也不敢入京,在她靈前敬一杯薄酒。
這一悲傷自責,兼之受寒,漢王當夜便發起燒來。
國相急得團團轉,小殿下一貫康健,從未染恙,乍一病,竟是來勢洶洶,教人擔憂。朝中多難,民間又是瀕臨澇災,這關口,殿下可病不得。
國相領了大夫匆匆而來,至漢王寢殿前,幸而有君瑤在,將大夫攔在殿外。國相拗不過,又知漢王去歲箭傷,是君瑤醫治,只得由了她,領著大夫,候在殿外,以備不時之需。
君瑤應付過國相,重又入殿。
漢王躺在榻上,雙目緊閉。君瑤在她身旁坐了,自錦被下尋到她的小手,握到手心,靈力自手心渡到漢王體內,替她驅寒,又護住心脈,以免殿下哀思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