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摸人魚的尾巴 - 不要隨便摸人魚的尾巴 第74節 (2/2)

今天上午的時候,冉溪也在關注微博上的話題,擔心會不會有不好的評論。
畢竟就在昨天,在#海角鎮海蘋果大豐收#這個話題下面,還有一半都是各種質疑或者嘲笑的聲音。
甚至還有人直接說,“這些海角鎮的人,是不是把‘海邊的蘋果’簡稱為‘海蘋果’了——不過,也不能怪他們故意誤導大家呀,畢竟海角鎮那麼窮,沒有機會見到真的海蘋果是啥樣嘛。”
這麼一條字裡行間都透著刻薄的微博,點贊者甚眾。
還好,作為第一個吃到海角鎮海蘋果的人,“小陸一直在路上”直接在這個話題下曬出了12個海蘋果的照片,配的文字是:【本來有13個,結果拿到手就啃了一個,只剩下12個了。沒辦法,地地道道的海蘋果,比海底城出產的還好吃,實在是忍不住。】
繼陸晨瑤之後,陸陸續續也有其他人,將自己的“吃后感”在網路上分享了出來。
看到大家都在說【好吃】【味道超乎想象】【比海底城的海蘋果還好吃】,而那些質疑的聲音也沒有再出現,冉溪就放下心來,專心賣蘋果專心算賬,沒再繼續去關注微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現在,他一打開“我們的海角鎮”這個賬號,就發現私信和評論都已經爆了。
這些私信和評論,要麼是嗚嗚嗚地哭求增加海蘋果供貨,要求是豪氣萬千要求高價預訂的。
這麼受歡迎的?
冉溪滿頭霧水,又去綠山谷市的區域熱搜看了一眼:
沒錯,真的有兩個熱搜。
一個是#海角鎮海蘋果大豐收#,這個好歹冉溪還知道是什麼。
還有一個#吃海角鎮海蘋果一起開盲盒#的熱搜。開盲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冉溪這下徹底懵了。
他定定神,趕緊按照微博的時間線往回捋,費了會兒工夫之後終於捋明白了:
最開始,大家只是作為日常美食分享,在網上分享海蘋果的滋味。
如果僅僅是單純的分享,這個話題很快就會沉下去,不會再有什麼熱度了。
但漸漸的,隨著分享的人增多,大家開始覺得,好像是有什麼不太對?
比如有一個“吃后感”,是【不愧是夢幻般的水果啊——甘甜清冽的汁水,濃濃的椰子味,還有一種特殊的奶香!比我小時候喝過的海北椰汁還要美妙!】
緊接其後的“吃后感”,是【讓我感動的橙子味!許久沒有嘗到酸甜口感如此完美的橙子味了!將果肉含在舌尖,瞬間就體會到了什麼‘夏日將盡,秋風綿綿’】
再有一個,是【這個海蘋果的味道,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居然是海鹽荔枝口味的!就是最新鮮的荔枝,又混合著大海的氣息,海鹽的味道讓荔枝的鮮甜完全綻放出來,簡直讓人慾罷不能啊!】
簡單說來,就是每一個“吃后感”,說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開始直接帶著話題發問:【這些發感想的,你們吃的是同一種水果嗎?!怎麼每個人吃到的味道都不一樣啊?!】
要不是這些博主都是些會偶爾發發日常發發美食的素人,恐怕會有人說這些都是ai自動發稿,而且ai還出錯了。
被質疑了的博主們,紛紛曬出照片和視頻,表示沒錯,自己吃的真的就是海蘋果,今天剛買回家的,海角鎮出產的海蘋果。
與此同時,還不斷有其他人發出新的“吃果體驗”。
這些體驗里形容的味道,也是五花八門——葡萄、草莓、牛奶……甚至還有芝士奶茶味!
唯一的共同點,大概就是:好吃,真的很好吃了。
看著這些大相徑庭的口味,以及確鑿無疑的“吃果視頻”,大家都懵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為什麼明明是同時買回來的同一批海蘋果,味道會完全不同?以前在海底城買到的海蘋果,也不是這樣的啊?
直到當天下午,徐思然的父親,一位曾經在海底城的農業大學任教的教師,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海蘋果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水果。它的味道,會隨著食用時間、外部溫度或者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不僅如此,最頂級的海蘋果,還會根據食用者自己的偏好,自動改變口味。
所以,‘千果千味’,恐怕沒有人能吃到兩顆完全味道一樣的頂級海蘋果。】
這,相當於是權威人士認證了:
海角鎮出產的海蘋果,是地地道道的海蘋果,而且還是最少見的“頂級”。
這樣一條微博發出來,直接把#海角鎮海蘋果大豐收#送上了區域熱搜。
一時間,評論全都變成了:
【天啊,第一次知道,原來頂級的海蘋果是這樣的!】
【我之前在海底城花40塊買到的海蘋果,和這個比起來,味道簡直太普通了啊,嗚嗚嗚】
【這是什麼寶藏水果啊!我們綠山谷旁邊的小鎮居然種出來了!】
【誒,昨天那些說海角鎮種不出來海蘋果的人呢?出來立正挨打了。】
【嘻嘻,我要去開我的‘海蘋果盲盒’了,好為沒有買到的人感到抱歉啊,你們體會不到這種千變萬化的奇妙口感呢!】
於是,當天有幸買到“海角鎮海蘋果”的人,興緻勃勃地玩兒起了“開盲盒”遊戲,一個接一個分享自己開出來的盲盒到底是啥口味的。
而那些沒有買到的人,只能默默吃檸檬了。
至於昨天那個在話題里陰陽怪氣、說海角鎮的人把“海邊的蘋果”當成了“海蘋果”的人,直接刪了微博,一聲都不吭了。
弄清楚來龍去脈的冉溪,默默坐到凳子上,人有點呆。
這個海蘋果……原來這麼神奇?!
原來每次吃進嘴裡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