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所有的的招牌菜,那邊小二跑進來從籃子里把他們從麻辣鴨買的東西一包包掏出來,然後拿到后廚去裝盤。
一個麻辣鴨的拼盤,四個煎餅,四個雞腿,都是后廚給切了端上來的玉王伸了伸筷子“到了外邊就隨意些,吃吧”
於是另外三人就拘謹的夾了一塊離自己最近的東西,那麻辣鴨玉王早就吃了多次,筷子沖著那炸雞腿就去了,外酥里嫩,肉中帶汁兒,跟自己府里做的那種乾巴巴的炸雞腿一點都不一樣。
“好嫩啊,這雞肉”玉王不由贊道
“是啊,他們選的那雞都是沒長大的雞,所以肉嫩,腥味兒少”上菜的小二聽到笑著開口解釋
“這麼大的雞腿,雞居然是沒長大的”
“是啊,他們老闆選的上好品種的肉雞,買回來自己餵養幾個月,就出欄了”
“這麻辣鴨的老闆真是妙人”玉王說著夾了一片辣土豆片吃“這土豆蘿蔔竟然切得如此勻稱”
“這是我們這條街拐角那鐵匠鋪子打的,叫擦片板,還有那擦絲板和削皮器,好使的緊,現在這漳州怕是家家戶戶都有了一把呢”
“這倒新鮮,以前流行東西都是從金州流傳出來,現在倒是從這小小的慶元向外傳播了”“嗨,這位大爺說笑了,慶元哪比得上金州大爺若想帶回金州去賣,去那鐵匠鋪子交三兩銀子的模板費就能拿回金州去做了”小二也眼尖,知道這位氣度不凡,又聽他說金州,便猜到他是金州有身份的人,忙放低姿態怕得罪了人。
“三兩銀子的模板費,這倒是也不貴”說罷抬了抬手,一個保鏢站起來出去了“客官嘗嘗我們店的招牌菜,很受大家喜歡呢”
玉王夾了菜一吃,果然是從沒吃到過的好味道,剛又吃了山楂,胃口大開,一人吃了大桌子菜。
“哎可惜這菜不能在金州天天吃到”
“王爺買了這菜譜回去,放在咱的酒樓里賣,那不是天天都能吃到了”
“那就以金州金玉滿樓的名頭跟這家店主談一談這個事情,聽說他們跟開元的泰福居也是菜譜換菜譜,咱們大不小也舍幾個菜譜出去罷了”
一行人找了慶元最大的客棧住下了,玉王把玩這手中屬下從鐵匠鋪帶回來的東西,削了幾個蘋果黃瓜土豆,覺得甚是好用,又扔回給後面屬下“回去找個鐵匠鋪子把外觀改好看一些”“是,王爺”
“送去秋香樓的帖子有回信了嗎”
“那店主說這方子也是從別人手上買來的,要賣的話也要跟原主談,但是那人現在沒在慶元鎮”
“可是推脫之詞”
“他們連泰福居都賣,沒理由不賣我們金玉滿樓,看著不像託詞”
“明天我們再去一趟”
“好”
徐高陽看著對面坐著的高貴男人無奈道:“真的不是我的菜譜,就算我賣你菜譜,裡面有一味醬的味道你們是無論如何都調不出來的”
“那個制醬的人呢”
徐高陽想了想“是麻辣鴨的店主,我想你們也知道,他們夫夫兩個出門了,所以不在,你們來的不巧”
作者閑話:
第八十二章去襄縣
玉王晃了晃手中扇子“居然是一個人?有意思也罷,留一個人在這邊守著,咱們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四處走走逛逛,回程路過這裡那夫夫兩個大概也該回來了”
“是,主子”
一行人第二天就用放滿了冰的箱子帶了一些麻辣鴨離開了慶元。
兩人騎著追電,這一路走的很快,到襄縣走了三天就到了,襄縣也是個熱鬧繁華的地方,戰亂的時候,這裡也是流民安置地。
城外還有未來得及拆除的棚子,但是那裡已經基本沒人了,羅小寒想起久未見面羅傑,眼眶有些酸澀,兩人進了城,找了家客棧先安頓了,夏清明才詢問道“店家可知道風起書院在何處?”
“風起書院啊您順著大道一直往前走看到一個牌樓之後拐進去,快走到終點之後有座小山,那風起書院就在山上”
“謝謝店家”夏清明把重要的東西包個包袱,跟著羅小寒出去了
牽著追電走在路上,羅小寒也四處看著路兩旁的店面,然後又回頭看看夏清明背上的包袱“為什麼不買個包呢”
“挎包也裝不了多少東西”夏清明隨意道,這裡的挎包最初源於袋,薄薄的兩塊布,能裝幾本書,方便上學的孩子或書生的,後來人們發現很好用用粗布縫了裝一些其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