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明月【江湖·瘋批·H】 - (一百零二)猜燈謎(已修)

一旁攤主是個有眼力見的,見燕歸替殷晴親手理簪,立馬喜笑顏開,妙語連珠地恭維道:“此步搖乃是上等鴿血紅翡,再請名手精雕細琢而成,其形典雅秀致,與姑娘月貌花容甚是相得益彰。”
不給殷晴推託謝辭的機會,燕歸自懷中掏出一迭銀票,遞予攤主:“我要了。”
竟連價也不問。
瞧著那厚厚一迭銀票,攤主喜上眉梢,開懷大笑幾聲:“哈哈哈,公子真是爽快人!不過我這人開門做生意,信譽乃是第一,此釵價值千銀,多的自是不收。”
說罷,攤主笑臉盈盈抽走幾張,便將那一迭銀錢推回燕歸手中。
如若說殷晴不喜歡這步搖,自是假的,可一千兩銀,在她看來,買區區一個物件,確是不值。
若拿那銀子全買她手上的梅花糕,便是她幾輩子也吃不完。
但他的心思…走到街尾處,殷晴咬上一口梅花糕,嘴上甜心裡更甜。
燕歸跟在她身旁,狹長雙目直盯著她瞧,像是要將她看出朵花來。
殷晴每走一步,那步搖便跟著輕輕晃動,如同少年半面耳墜。
“燕歸,你在看什麼?”
“看你啊。”燕歸說得坦蕩。
殷晴被他瞧得心發慌,臉發燙:“你看路呀,看我作甚。”
“不,我就要看你。”燕歸說著,又突然想到什麼似的開口問:“你喜歡嗎?”
“喜歡…什麼?”殷晴未反應過來。
少年抬抬下巴,指向她發間正一步一輕晃的步搖。
“喜歡是喜歡…”殷晴正吃著梅花糕,嘴巴翁聲翁氣道:“可是好貴,好貴!”
“貴有何妨?”少年揚眉,燭火夜色里,笑容熠熠生輝:“千金難買你開心。”
殷晴聽得一愣,臉上爬起一抹紅,半是害羞半是歡喜地低下頭,又悄悄地,悄悄地抿出一彎笑。
兩人一路行至金陵城望仙台。
望仙台臨江而建,不但高閣聳立,巍峨磅礴,往那處一站,江上清風拂面,衣裳翻飛,竟真有飄飄欲仙之感。
今日臨行前,殷晴曾聽臨水畔小二說,望仙台之由來,亦要從前朝說起。
話說前朝建朝未久,金陵時有水患,朝廷派了無數能人將士,依舊治理無效,眼見洪水淹沒良田無數,城民怨聲載道。
皇帝大憂,請來方士掐指一道,方士說這金陵城有惡龍盤踞於此,故水患不絕,殃及百姓,朝廷特遣派巫祝來此作法祭祀,請仙人下凡鎮收邪祟,后當真有謫仙臨世,任他所言,修堤疏水,再設望仙台鎮壓降龍於此,水患自除。
而這望仙台,一來有敬拜仙人之意,二來望仙台以東,有一降龍柱,每逢枯水時節,水勢低洼時,方會露出水面,若遇雨水旺盛之時節,又會暗伏於水下。
金陵城百姓亦可憑著降龍柱露出水面的高度與時節,防洪避災。
殷晴聽到此處時,心裡一驚:“這世上怎會有仙人?”
“這些民間傳聞,大多誇大其詞。”燕歸若有所思,一哂:“哪有什麼仙人?依我看,不過是難得的輕功高手。”
七夕佳節,金陵不夜,正是春宵賞燈之會,望仙台上,人聲鼎沸,百戲雜陳。
殷晴未想望仙台此處比臨水畔兩岸更是熱鬧,人群摩肩擦踵,幸好兩人會輕功,才未廢什麼功夫就登上高台。
如今正是燈會盛時,金陵鎮守特設紅紙硯台,已有不少有情男女以赤筆硃砂,在孔明燈上寫下心上人之名,再放燈遠去,以寄相思。
除卻放燈祈願,望仙台另有投壺、射箭、猜燈謎,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各色玩樂層出不窮。
所謂燈謎,殷晴曾在一書所見:“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殷晴繞到一謎燈前,只見這盞謎燈在造型繁複華麗,奪人眼球的各色花燈中,顯得最為素雅。
只是那燈上詩謎,筆勢遒勁奔放,游雲驚龍,殷晴一觀便知不凡。
“提這幾行詩的人會武。”燕歸掃上幾眼,便斷定道。
殷晴頷首:“正是,我師尊此前說過,內力臻至化境,可明察秋毫,將之融入一舉一動中,故習武之人,無論寫字作畫,那筆鋒頓挫,必如鐵划銀鉤,與尋常人大不相同。”
“不錯不錯。”殷晴語音一落,便聽見身後有掌聲響起。
人影幢幢里,一位身著素袍的女子款步而來,女子生得端莊秀美,眉眼尤為動人,如楚楚江波流,擔得上眉目如畫四字。
她一見殷晴,哎呀一聲,聲音甜絲絲的,像裹了蜜糖:“哎喲,我就說今兒個起床咋有喜鵲在叫,原來是能遇見姑娘您啊,真是位少見的佳人,姑娘可是好眼光,一眼便能從這謎燈中尋出這一盞。”
殷晴有絲尷尬,原本只想去湊湊熱鬧,不料被點名了。
“此燈乃是京城一位才子所寫,不知姑娘——可否解其燈謎?”女子一口吳儂軟語,甜生生的,倒叫殷晴不好拒絕。
她下意識回頭望了眼燕歸:“不恕…”
少年面容淡淡,眸中寒光爍爍,冷視著這位過分熱切女子,心底升起一絲不虞。
他半點也不喜歡旁人與殷晴親近,連女子也覺得刺眼。
可一見到殷晴殷切望他,少年眼底寒意稍退,輕聲:“你要喜歡自管去,一切有我在。”
眼前謎燈有四面,每面皆貼題籤,殷晴將花燈一轉,對著其中一面輕念起來:“甫入葡園枝累累,正臨華苑草萋萋。”
“要猜一花…燕歸,你知道是什麼嗎?”
燕歸未答,只湊上前瞥向另一面,念道:“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你說這是什麼?”
殷晴一聽,眼兒一亮:“有筍?這是竹!”
她撥動花燈,再轉一面:“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猜一花。”
“一枝春。”殷晴道:“春天開的花?”
她有些喪氣:“春來百花齊放,那未免也太多了。”
“再看另一面,既然是同一盞燈,謎面必定相關。”燕歸思索道,轉動花燈最後一面:“這個謎面有兩句,第一句: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第二句: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看來又是猜一花啊。”少年一嘆。
燕歸甫一念完,殷晴想也不想,答道:“是蘭花。”
燕歸挑眉,捏著她的臉贊道:“未看出來,猗猗真是聰慧啊。”
“我說了我才不傻,師尊都說我過目不忘。”殷晴被誇得喜滋滋,又一撇嘴巴:“空谷幽蘭,這謎面倒是不難。可是第一個,與一枝春是什麼,我還沒想到。”
這廂美人猜燈,引得行人駐足圍觀,打量著陷入沉思的殷晴,眼見邊上人影漸多。
少年心生不悅,又不想掃她興意,便悄無聲息上前,站在殷晴旁側,擋住眾人掃來的視線,聲音不急不緩,徐徐如風:“不急,慢慢想。我們有的是時間。”
得了鼓勵,殷晴靜心想道:“已有一竹,一蘭,一枝春……一枝春…春天開的花…”
她口中反覆,念念有詞,忽然靈光乍現:“我知道了一枝春是什麼了!”
燕歸轉動手中笛子,“哦”了下,抬眼慢聲問:“那你說說,是什麼?”
殷晴聲音輕快:“燕不恕,你說的沒錯,既然在同一盞謎燈之上,四個謎底必有關聯,而方才那姑娘道,這盞燈出自京城才子之手,文人雅客無不鍾愛於梅蘭竹菊,有竹與蘭,剩下梅與菊,菊花盛放於秋時……”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一枝春乃是梅花。”殷晴喜笑顏開,看向少年。
“不錯。”燕歸眉眼浮現一絲笑,視線半分不離她,點頭示意:“繼續。”
“至於甫入葡園枝累累,正臨華苑草萋萋。‘葡園枝累累’正是指秋收之季, 恰是菊花盛放時。”
殷晴雙目放光,對著女子莞爾一笑,神采飛揚:“答案正是梅蘭竹菊,是也不是?”
見女子目露讚許,眾人紛紛擊掌喝彩,連聲叫好。
註:
關於燈會,部分引用於宋代《武林舊事·燈品》:“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記錄中的是宋代元宵節猜燈謎的情景。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贈范曄詩?南北朝 ·?陸凱》
給大家解釋一下,在原本詩文中,一枝春特指梅花,此處引用,由於故事乃架空背景,女主並不知道這個典故,所以只知道是春天的花,不知具體是什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