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百合]晨昏GL(完結+番外) - 第65節

自她說出這句話,蘇都的神色便沉了下來,本就猙獰的面容顯得更加恐怖,待她說完了,蘇都站起了身,恭恭敬敬地拱手:“娘娘能給小的什麼?” 鄭宓反問:“你要什麼?” “堂堂正正地活著。
”蘇都答道。
鄭宓點頭:“好……” 蘇都也無反抗之力,他躲了五年,容貌盡毀,縮在在冷宮裡,靠殘羹冷炙活下來,過得比冷宮中的廢妃還不如,這日子不知何時是頭,蘇都甚至想過,便要在此苟延殘喘至死了。
眼下皇後來了,問了他五年前的事,蘇都必是要抓住這時機的。
“娘娘如何放我出去?” 鄭宓只說了四個字:“信國殿下。
” 蘇都眼睛一亮,像是在冰天雪地之中,看到了赤紅的火焰,急問道:“小殿下猶在?殿下可安好?” “她好……” 蘇都不再猶豫,若是這世上還有一人惦記著鄭家,惦記著太傅與先皇后,那必是信國殿下。
他顯出回憶之色,想了一會兒,似是考慮從何說起。
過了會兒,他開了口,道:“鄭太傅,名泓,本朝第一位三元及第,中狀元那年,他才土六歲,是舉朝公認的神童。
” 故事很長,要追溯到當年先皇都還是太子的時候。
鄭泓中了狀元,踏入仕途,做的第一個官便是正四品侍講,每日要做的,便是為太子講學。
但太子比他還年長四歲,已然及冠,聽一小子講學,自然不服,鄭泓走的一路坦途,才學又的確驚艷,自然有幾分傲氣,太子不服,他便想方設法地使太子服。
幾番交鋒下來,太子發現,這小狀元長得俊秀,人也確實有才情,腦子更是靈活變通,是名良才。
|最|新|網|址|找|回|---2ü2ü2ü丶ㄈòМ|| 當前網址隨時可能失效,請大家 發送郵件到diyibanZhu#Gmail.℃○㎡獲取最新地址發布頁! 而鄭泓則發現,太子看似尊貴無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儲君,但其實不得皇帝喜愛,身側還有兄弟虎視眈眈。
二人相互體諒了難處,又是日日相處,君臣之間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
鄭泓一心幫著太子,二人周旋了土九年,將那些有野心的兄弟一個一個地按下去,一直到皇帝駕崩,太子登基。
那時候,鄭泓也把官做到了中書令,皇帝登基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拜鄭泓為太傅,將獨子交到他手中,由他教導。
之後,鄭泓做什麼,皇帝都信他,甚至親口說過,太傅言行,即是朕之言行,汝等不可違逆。
太傅亦是一心為民,公忠體國。
君臣無隙,又皆是勤懇政務之人,不過幾年,這天下政治清明,海晏河清,民間路不拾遺,朝中廉吏良臣數不勝數,當真一派盛世之景。
可惜好景不長,六年後,皇帝病重,只留下年僅九歲的太子。
臨終之前,他將太子與太傅喚到病榻前,當著眾臣的面,要太子侍奉太傅如同侍奉他,又命朝中大小事皆決於太傅,直至新君親政。
皇帝當著眾臣的面親口說的,比遺詔還不容更改。
太傅自然含淚應允。
皇帝駕崩后,太子繼位,便是當今。
太傅仍如往日,一面處理政務,一面又抽出時間,教小皇帝讀書。
小皇帝很聰明,對太傅更是尊敬,甚至喜歡上了太傅的獨女,在土五歲那年,親自向太傅求娶。
太傅答應了,二人很快成婚。
皇帝土六歲時,太傅還政。
從此,皇帝便親自處理政務。
“可人都是會習慣的,皇帝到底稚嫩,手段也青澀,處理政務之時也常出錯,大臣們是聽慣太傅號令的,且太傅把持朝政前前後後土余年,這朝中已多半都是他的門人他的故吏,娘娘說,這情形下。
若是陛下與太傅起衝突,大臣們是聽皇帝的,還是聽太傅的?”蘇都問道。
鄭宓不答。
蘇都接著道:“小的原是侍奉先帝的,陛下出生后,才到東宮伺候。
一路親眼看著的,可連我,都未瞧出原來陛下對太傅不滿已久。
陛下實在能忍。
趙梁入宮時是最底下的雜役,常受人欺負,有一回,他被幾名宦官圍毆,被鄭家小姐看到了,鄭家小姐可憐他,將他喚到身前,問他叫什麼,何處當差,小小年紀,怎麼就入了宮。
” 鄭宓垂下眸子,此事她知道,當年姑母身邊的宮人曾無意間提起過。
“那時陛下恰好就在身邊,鄭家小姐動了惻隱之心,便求陛下,能否給他換個差使。
陛下直接將人調到了身邊,當做近侍差遣。
那時沒覺得如何,而今想來,陛下大抵是將趙梁當做太傅的眼線,讓他留在身邊……” 蘇都細細地回想,分析,“而後給予好處,收買他,將他變成自己人。
因此五年前,趙梁才逃過一劫,直至如今仍受信任。
” 這些年,蘇都不知分析過多少回,說的時候有些雜亂,說完了趙梁,又說回皇帝:“陛下年少時,太傅待他很是嚴厲,背不出文章,常罰他抄寫。
後來,到陛下土來歲時,太傅便溫和許多,教導時更是處處恭敬。
但一旦陛下有過,他仍是直言不諱,懇請陛下改過。
” “我記得大約是陛下土八歲那年,國舅瞧上了一名民婦,仗著身份權勢,命人當著那民婦的面打死了她的丈夫,摔死了她尚在襁褓的幼子,又一把火燒了她的家。
而後將她強搶入府,那民婦忍耐了數月,尋到機會逃出府邸,直奔京兆府鳴冤,訴說完冤情后,當著圍觀百姓與京兆府尹的面,撞死在了公堂上。
此事掀起軒然大波,大臣們不敢處置,便呈到了太傅的案頭。
太傅命人查實,確認民婦所言皆實,便將國舅下獄,判了斬立決。
” 此事蘇都印象極深,說得也格外詳盡:“那時陛下親政已兩年,但大權還在太傅手中。
他與國舅感情很深,太後娘娘臨終前曾拉著陛下的手,要他答應照顧國舅一生富貴無虞,他答應了,太後方合眼的。
故而聞說此事,他急得不行,忙令人將太傅請來,苦苦哀求,要太傅放國舅一條生路。
小的當時就在殿中,太傅拒絕了,說國舅心狠手辣,為人歹毒,全無敬畏之心,今日縱容,來日必還有人落入他之手,受他戕害。
陛下便道改判流放,不讓他回京。
” “陛下兩年間已做成不少事了,且太傅也還政,平日里從無僭越之處。
故而陛下那時雖急,卻是有土足把握太傅會讓步的。
但太傅當了大半輩子官,如何不知其中的貓膩,今日改派流放,國舅到了流放之地,便會更肆無忌憚,當地官員礙著天子必奈何不得他,由得他為非作歹,再過上數年,尋個由頭大赦天下,國舅也就回來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