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煙波樓 - 第159節

錚錚的琴音愈發激情壯闊,似是帶著蕭念回到了燕京陷落的那一日,她不計生死,自那摩尼教的妖女手中救出了蕭啟,后見敵軍追至,便孤身逆行,終是保全了這位南明皇帝,可自己,卻淪落成鬼方人的玩物,經歷那無邊無止的凌虐羞辱,一念至此,蕭念不由悲痛萬分,腦中竟是漸漸燃起一絲死志。
「念兒,平心靜氣,細細品悟!」素月突然出聲,而那曲調竟似是也有些變化。
從之前的金戈之聲驟然轉變,蕭念卻覺著未有一絲突兀,因為那曲風甚是哀傷,哀傷得正像此刻的自己,落寞無依,心中萬念俱灰,這琴聲便是如此,時而悲鳴一聲,時而幽深長吟,宛若那黑夜之中的杜鵑啼血,令人悲愴不止,這一番變奏更是讓蕭念心中堵塞不已,只覺全身氣力盡皆吸引於此樂中,心中憤懣不平。
「叮…」突然,節奏再變,這一次,素月的手突然慢了下來,但她的神情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鬆動,琴聲婉轉,再不復先前鬱結,而是一股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之景近在眼前:爭鳴宴上,少不更事卻又心高氣傲的蕭念由著二哥蕭逸的挑撥而向素月挑戰琴藝,她二人各執一琴,同時開奏,一個是江南煙雨高山流水,一個卻是金戈鐵馬聲威陣陣,素月技高一籌但卻並未勝負之心,她一個變調,便與蕭念的琴聲合二為一,自朝堂到沙場,自江南到漠北,在場之人無比隨著琴聲游遍了大江南北,到最後只顧著讚歎這二女琴藝之高,卻是沒有一人提出勝負之念,自那時起,蕭念便對這素月甚是尊崇。
柳河橋頭春雨綿綿,素月手執紙傘與太子蕭馳並肩而立,蕭馳心中對她自是傾慕有佳,聽聞煙波樓有下嫁之意,登時有些緊張,卻又有些期盼,籌措之間將素月約至那柳河前頭,闡明心意,素月語氣澹然:「下嫁於殿下是小姐的意思,亦是今上所希望看到之事。
」便在蕭馳心中有些沮喪之時,素月又道:「不過素月亦非頑石,太子殿下心中所想,素月自然清楚,素月長伴小姐身側,本也跟幾位妹妹一般,視這天下男兒不過爾爾,今見得殿下氣宇軒昂,又有心懷天下之志,素月自也…心生仰慕。
」這一句「心生仰慕」立時喚得蕭馳欣喜若狂,那一刻,蕭馳棄了手中紙傘,將素月攬入懷中,只覺著自己是此生最幸福之人,而素月,亦是在那一刻,才微微動了塵心。
往事已矣,任由時間洗禮,曾經的天真帝女歷經滄桑,此刻正滿是苦惱的站在自己眼前,而曾經的太子蕭馳,卻早已化作了一抹黃土,唯有她素月,經歷種種卻依然保持著一顆澹然無波之心,彷佛這世間浪潮潮起潮落,在她眼中終是鏡花水月一般,唯有這琴聲,方才是最真實最動人的她。
蕭念隨著琴聲,漸漸走進了素月的心中,體會著素月的心境,彷佛自己這一刻才真正走進她平日琴聲中所嚮往的江南煙雨,那裡宛若人間天堂一般,草長鶯飛,稻花清香,偶有山水,皆是至樂。
然而這琴聲還不止於此,南京城內街聞巷聽,每一位行走在路上的百姓都紛紛駐足,聆聽著這人間至樂,每一位都回味著此生苦難與素月那顆波瀾不驚的澹雅之心,琴聲悠揚,土裡飄香。
南宮迷離望著依舊躺在床頭的慕竹,亦是沉醉於這曲人間仙樂,受這曲風所感染,她難得流露出溫馨之意,她微微搖頭:「想不到當年的小月兒如今已有了這般高深莫測的心境,慕竹啊慕竹,你若還不醒來,就該被她給追上來了。
」說完自己卻是率先莞爾一笑:「你又怎麼會被比下去,從小到大,你何曾被人比下去過。
」而南京城南歷王府中,蒼生妒亦是放下了懷中的兩位絕色,耳邊縈繞著絲絲琴聲,他朝著二女望了一眼,清子依舊沉迷於愛欲之中不可自拔,可琴楓已然有所感知,蒼生妒不由暗暗皺眉:「先前還以為這素月常年不涉足於江湖,應當是幾女之中最好對付的,卻想不到她的內力修為如此之高,竟是能將這股琴聲傳至南京城大街小巷之間,這等深厚的內力,這世上除了慕竹,怕是再難有人企及罷。
」隨著一聲婉轉的尾調,蕭念緩緩從那意境之中走出,看著緩緩起身的素月,當即迎上前去:「謝謝你,素月姐姐。
」————————————————分割線————————————————壽春城南城門大開,韓顯與趙乞兒並肩而行,兩列精兵分立兩旁,直勾勾的望著南方的一道閃電。
馬蹄破空,宛若風馳電掣,一道銀甲亮袍疾馳而來,御馬縱橫,颯爽英姿,只看得韓顯一臉痴迷。
趙乞兒不由揶揄道:「韓將軍平日里以治軍‘嚴苛’著稱,想不到此刻竟還有如此痴纏的時候。
」說到這趙乞兒,卻是那日在燕京一役中助著明軍守城,後來與韓顯被圍於燕京北郊,卻得驚雪相救后,卻是並未與眾人南下,江湖中人畢竟不隨朝廷,他手下豪俠大多居於江北,大戰之後也都回返了各門各派修整,於是也便與韓顯分道揚鑣,可前些日子聽聞南明大敗鬼方,韓顯已率兵北上,就駐紮在這壽春城中,趙乞兒自是激動萬分,趕緊聚集了丐幫弟子以及一夥江湖豪傑趕來助陣。
趙乞兒一言未必,驚雪的單騎已然奔至近前,韓顯也不再理會趙乞兒的調笑,徑直向前跪倒:「末將韓顯,恭迎驚雪將軍!」一聲高呼,韓顯身旁的眾位親兵一齊跪下,高呼:「恭迎驚雪將軍!」驚雪駐馬以立,雙眼微眯,這韓顯如今已是南明的兵部侍郎,兼任征北將軍,其地位已非昔日的一個小小統領,而驚雪此次前來之時蕭啟還未醒轉,甚至於無官無職,但韓顯卻無視著這些身份地位之論,此番恭迎,足以說明自己在他心中地位。
驚雪赫然一笑:「韓將軍,有勞了。
」韓顯聽得驚雪第一次這般客氣,心中立時激動萬分:「不敢,能再次與驚雪將軍並肩殺敵,韓顯,韓顯此生無憾矣。
」韓顯越說越是激動,到最後竟是眼中隱有水花浮現。
趙乞兒卻是第一次看見韓顯這般失態,當即出言道:「草民趙乞兒拜見驚雪將軍。
」驚雪一年前在燕京見過他一面,也知他便是與三妹在夜孤山崖相伴三年的那位豪傑,此番他出現在這壽春春中想必也是助陣而來,當即讚許的點了點頭。
趙乞兒卻是朝著驚雪身後探望兩眼問道:「為何驚雪將軍的‘飲血’未曾出現?」「愚昧!」韓顯卻是打斷了趙乞兒的疑問:「似‘飲血’這等神兵豈是能輕易入城的,自然是已選好棲居之地駐紮在城外了。
」韓顯曾是驚雪的帳前一卒,自是對這「飲血」極為熟悉。
驚雪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下得馬來,一手牽過愛駒,朝著城中走去,邊走邊向韓顯吩咐道:「老規矩,城東八裡外的小山,土日酒肉,百名軍妓,備好后喚我。
」「末將領命!」韓顯聞得「老規矩」一詞不由倍感親切,彷佛又回到了那年追隨驚雪將軍大同一戰,殺得那匈奴可汗拓跋宏圖鎩羽而歸,可謂是他人生之中最為激動之時,如今匈奴鬼方皆成過眼雲煙,可偏偏還有那不識趣的摩尼教李孝廣之流阻撓大明北歸,如今有驚雪將軍親自坐鎮,韓顯心中便踏實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