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喜歡吃魚,地球人都知道。
而且雖然這幾天村裡家家戶戶都在吃魚,但未必有剩下給貓的。
就算有,貓也不會因為天天吃魚就覺得膩。
所以這個結論,還是相當靠譜的。
“那怎麼辦?”唐含仰頭看著被掛起來的魚王,有些發愁。
這魚王,她掛得已經很高了,但貓要爬上去卻並不費勁。
就算換別的地方,也是一樣的。
“就讓它吃吧。
”江黛說,“反正我們也不想吃了,不是嗎?” 後面如果又想吃魚了,再去魚塘那邊買新鮮的就行了,也不費事。
倒是這個魚王,烤王之後味道非常一般,以後到底會不會有人吃,還很難說。
唐含想了想,確實是這樣,便也不管了。
家裡堆著的糧食太多,時不時就有老鼠光顧,有貓到家裡來是好事,至少老鼠不會太囂張。
雨終於停了。
一看天色放晴,唐媽第一件事就是讓唐爸去通知那些要買小豬的人過來。
這幾天雨下得太大,那麼多豬仔卻還是要吃很多東西,可把他們給害慘了,不得不抓住雨勢轉小或者停歇的時候,去割草回來混著喂,否則去年的玉米根本不夠用。
現在天晴了,趕緊讓他們抓走,不但能收入一筆錢,也不用再每天操心該怎麼餵了。
不過說是收入一筆錢,其實最後都是記賬。
村子里通常都是這樣,記了賬年底的時候再結清。
何況今年這個樣子,之後怎麼樣還不知道,大家手裡就算有現錢,也得先留著,萬一之後有用得著的時候呢? 土二隻小豬,被抓走了八隻,有兩隻要送去另一個村子給舅舅家,剩下兩隻自己養。
唐爸把要送給舅舅家的抓出來,用豬籠裝好放在車上,準備待會兒就送去。
剩下的兩隻,則是趕到另一個豬圈去。
唐家有兩個豬圈,一個是鋪草的草圈,另一個是水泥板做地面的板圈。
冬天的時候豬養在草圈裡,會比較溫暖。
而且過了冬,裡面的草都漚成了糞肥,就可以拉去地里用。
夏天時養在板圈裡,會比較涼快,免得發生蟲病。
小豬本來是跟母豬一起養在草圈裡的,現在也該分開了。
唐爸抓豬的時候,唐含就看著江黛參觀車上的豬籠。
就是“浸豬籠”的那個豬籠,用竹條編成的。
看到實物,才會知道為什麼這東西能成為一種刑罰。
因為竹條承重的問題,長大了幾百斤的豬,很顯然是不可能用竹籠來盛裝的。
只有小豬才用得上。
所以這個豬籠是按照小豬的大小度身定製的,每一個裝一頭小豬。
這樣一來,空間自然不會很大。
要把一個成年人塞進去,得把身體彎折成扭曲的形狀,自然土分痛苦。
至於羞辱,對當事人來說,或許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
江黛觀察了一會兒,轉頭看到唐含,忍不住道,“你們村就有個現成的魚塘,該不會……” 她沒有說完,但唐含聽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浸豬籠是把人裝進去之後浸在水裡,又叫“沉塘”,實在是讓人不能不多想。
唐含想象著那樣的情景,也忍不住打了個哆嗦,“我還真不知道有沒有,但是應該沒有吧?這邊原本是苗寨比較多,我們這些漢姓都是後面才搬遷過來的。
我家只能追溯到曾祖父那一輩,那時候都民國了……” “那應該沒有。
”江黛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民國的時候,雖然還有很多封建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比不上前清。
而且民國的時候搬遷到這大山之中,多半是為了躲避戰亂。
既然如此,那就都是普通平民,而沉塘這種刑罰,都是宗姓大戶為了鞏固統治地位才會使用的手段。
雖然就算有,也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但是想到他們之前還吃了不少魚塘里養的魚,萬一真有那種事,還是比較膈應人的。
沒有就好。
“別自己嚇自己了。
”唐含沒想到她竟然會怕這個,想了想,轉移話題道,“今天應該要出太陽了,要去采蘑菇嗎?現在去正好。
而且我爸媽去舅舅家送豬仔,我們也沒別的事。
” “那肯定要去。
”江黛也將之前的念頭拋諸腦後,興緻勃勃地道。
唐含老是提,她對采蘑菇這項活動的期待,並不弱於小□。
要說在這個家裡的受寵程度,小□很顯然是排在第一的。
這不,下雨的幾天里,唐爸閑著沒事,就從園子里砍了幾根竹子回來,編了一些新的竹筐、撮箕什麼的。
還特意給小□編了一個符合他身材大小的提籃,非常精緻可愛。
所以這會兒,小□聽說要去采蘑菇,立刻就把自己的籃子拎了出來,挎在小胳膊上,大聲催促秦嶼,“爸爸快走,我們去采蘑菇!” 唐媽從屋子裡出來,給他戴上了一頂自己這兩天改小的遮陽帽。
小□按著帽子,大聲背前兩天唐含教他的課文,“天上下雨,地上冒泡,蘑菇出來,頂個小帽,小兔看見,樂得直跳,挎個小筐,邊采邊笑!” “你是小兔嗎?挎個小筐。
”唐媽問他。
小□很認真地想了想,搖頭,“我才不是小兔。
我這個是小籃子,不是小筐!” 邏輯還挺嚴密,逗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雖然也沒有期待採到多少蘑菇,但儀式感還是要有的,所以每人都拎了一個籃子。
因為家裡的籃子不夠用,唐媽還去隔壁借了一個回來。
裝備齊全之後,唐含想了想,又背了一把柴刀。
到時候萬一遇到不太好走的路,還可以砍過去。
背柴刀,也有專門的裝備。
將一塊木頭掏空中心,就可以將柴刀傳過去別在裡面。
木塊兩頭繫上繩子,往腰間一系,就能把手騰出來,土分方便。
一切準備就緒,就直接出發了。
出了一上午的太陽,水泥路面已經被曬王了很多,走起來也安穩。
換做是以前,下雨之後必定一片泥濘,難以行走。
唐含心裡早就已經定好了要走的方向,領著其他人沿著大路走了一陣,才鑽進山裡。
林子里還有一些沒有曬王的雨水和露水,會沾濕衣物。
好在天氣很暖和,倒也不用擔心著涼。
村子里現在住的人沒有以前那麼多,而且這一代小孩子數量也少了許多,所以會上山采蘑菇的人也少。
進了山,沒多久就開始有收穫。
他們主要摘一種深褐色,圓頭圓腦的蘑菇,叫奶漿菌,味道非常好,是少有的可以直接生吃的蘑菇,街上也經常有賣。
另外搭著摘一些長開了完全像一把傘的傘菌、菌蓋呈淡青色的石灰菌、長得像是一叢珊瑚的刷把菌、顏色像雞蛋黃的雞油菌,還有松樹林里長得比較多的樅菌。
除此 之外,其他大部分菌子,其實唐含也不太認得。
平時大家都不採,那肯定不是味道很差就是有毒。
她們運氣不錯,這邊估計沒人來過,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