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景也瞥了眼蔣一波:“行了哈,我當然知道你兒子年紀小,不過全錦賽還好,回頭世青賽他要上的話,接力肯定跑不了……”
說到這裡,裴景嘆了口氣:“小涼這個體能的短板,還是得想辦法增強啊!”
第69章
從10月28日的這個周一開始,蘇涼每天的行程從一早跟他爹去冬訓中心,變成了每天早上搭著他師兄的單車去二十二中上學。
師兄弟兩個一個高一一個高三,都投入到了期中考前的複習周中。
每天放學后蘇涼還會跟著他師兄回到冬訓中心,完成兩人必須保證的基礎恢復性訓練。
這一周的時間裡,蘇涼的每一分鐘時間幾乎都被塞得滿滿的,偶爾的放鬆大概就是跟他師兄在學校里吃午飯的時間了,午餐過後,師兄弟兩個會到學校的圖書館里再一起看會兒書——他們倆用於文化課程上的學習時間比起其他同學來說很有限,想要保證文化課內容的攝取,當然就不會有什麼太多的放鬆時間。
等到一周半時間過去,蘇涼和沐遠笙兩人考完期中考試重新返回國家隊之後,殊不知,他們倆已經在二十二中留下了兩個新的卷王傳說。
“太可怕了,這就是國家隊的選手嗎?”
“……對不起,是我格局太小了,思路過於狹窄,我以前一直以為體育生有點不太聰明的亞子。”
“我也……但是我現在懂了,不太聰明的那個應該是我才對qaq”
“一周的複習時間,真的可以直接考到年級前二十這樣的水準嗎???這不科學吧?”
“我已經佛了,這兩位就算不是國家隊的,只靠自己考試,上個名校也不難吧?”
“……可怕的是,他們不僅考試成績好,而且在國家隊里的成績也好。說起來,咱們學校不是體育生挺多的嗎?不會都是這種水準的吧?”
“啊,那倒不至於,我就認識兩個體育生,其中一個確實是個憨憨,另外一個成績倒是也挺好,但是也沒到這兩位的程度。”
最終,二十二中的所有學生一致肯定——不是每個體育生都是卷王,只不過是蘇涼和沐遠笙這兩位特例是卷王之王。
***
結束了一周半普通學生的校園生活,重新回到原本熟悉的訓練生活節奏,蘇涼隱隱覺得,經過了一周多的休息和調整,他的訓練狀態也意外地有所提升。
“哇,老大,你這狀態看起來還不錯嘛!”
孫睿翔在見到蘇涼歸隊訓練之後,圍著蘇涼叨叨了半晌,最後還是被他的主管教練李雲龍拎著脖子走的。
說起來,蘇涼每次見到李雲龍教練時,心情總有幾分複雜,不過那部讓‘李雲龍’這個名字響徹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這會兒還沒開播,於是這種複雜的心情就只有他自己獨自品味了。
這一周多的時間裡,裴景一直在為蘇涼的體能訓練這件事情在頭疼,他甚至考慮過要不要把蘇涼送去夏季項目比如田徑那裡去練一練體能。
會這麼想主要是因為田徑項目本身就是體能主導類的項目,所以通常來說田徑項目的教練也具備一定的體能訓練知識,或者說,田徑項目的教練本身就是不錯的體能教練。
只看短道速滑隊伍這裡的訓練項目就知道了,長距離跑一直就是短道速滑這裡的傳統體能訓練項。
但是裴景猶豫再三,還是沒有下這個決定,而是重新去找了國家隊當前外聘的外教埃里克。
當前國家隊的生態,對於外教還是處於一種‘能不麻煩就不麻煩’狀態中,就像是埃里克分明就是負責體能相關訓練的,可裴景思考關於蘇涼體能訓練的安排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卻還是把蘇涼送去田徑隊訓練看看效果。
當然,這其中除了‘不想麻煩外教,和外教溝通有難度’這些問題之外,還有個訓練理念差異的問題。
國內其實很早之前也已經有了體能訓練這個詞,但是國內當前對於體能訓練的概念還是更偏向於‘耐力訓練’,而國外的體能訓練涵蓋了多個不同的體系,包括exos體系、nasm-ces體系、nsca-cscs體系等等*,這些不同的體能訓練體系偏向方向不同,所包含的概念也不同,所以和國內教練傳統認知中的‘體能訓練’又有很大的差異。
就是因為這些,裴景平時觀察埃里克給選手們安排的體能訓練中偏向肌肉力量訓練和一些不符合短道專項動作的動作訓練,這一度讓他懷疑過埃里克的教練資質,也是讓他猶豫要不要找上埃里克的原因。
最後裴景還是在生啃下兩篇美國那裡最新發表的體能訓練相關論文,這才弄明白當初他跟埃里克溝通時,曾經聽對方提起過的那幾個體系是個什麼意思,也大致弄懂了埃里克平時給選手訓練時做的一些不符合短道專項動作的動作訓練背後有什麼含義。
再加上,上回裴景其實也找過埃里克談論過蘇涼的問題,也是埃里克結合他日常整合的資料提出的,蘇涼的力量和耐力問題,和他的身體年齡以及原生的身體特質不易增長肌肉有關。
種種原因結合之下,裴景還是重新又找上了埃里克,打算跟他聊一聊蘇涼的這個體能和力量的訓練問題——就算是身體特質不容易增長肌肉,可改解決的問題還是得解決啊!
只是就算下定了決心找上了埃里克,他和埃里克之間的交流也還是有些艱難,因為埃里克的中文辭彙量非常少,而國家隊這裡給埃里克派的翻譯對於體育訓練專門的辭彙量又有所欠缺。
裴景在又和埃里克艱難地溝通了兩個小時之後,才總算弄懂了埃里克的一些意思。
“怎麼樣?你埃里克溝通得還算順暢嗎?”蔣一波也很關心他家兒子的訓練問題,在知道裴景找埃里克談話結束之後,就抽空找上了裴景,打算問問他們準備怎麼安排蘇涼接下來的訓練。
裴景搖了搖頭:“害,別提了,咱們這個英語水平還是得提高,回頭我得找林指導申請一下,給那個埃里克換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對於體育訓練的辭彙量也太少了,埃里克說到專業內容的時候他的翻譯就開始卡殼,需要反覆地去理解埃里克嘴裡某一個詞的意思,最後傳達到我這裡的時候還未必就能準確。”
他算是知道為什麼之前教練組開會的時候埃里克話那麼少了,光是和這翻譯溝通就挺累的。
搖了搖頭之後,裴景還是開口道:“不過埃里克還是給出了幾個有效建議,他說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青少年在耐力訓練上沒有特別的敏感期,但是有氧基礎出色的話,對耐力基礎會有所幫助。”
“另一個就是說,在力量訓練無法高負荷的情況下,當前小涼的情況其實處於動作頻率的一個敏感發展期,可以考慮增強小涼的滑跑步頻訓練,通過步頻的提升也能夠達到彌補爆發力缺失的速度補充的影響。”
“另外他說他這段時間其實也在觀察小涼的情況,他已經重新制定了一套相對更適合小涼的體能訓練方案,包括耐力和力量的方案都會在其中,到時候方案出來,咱們再一起對一對這套訓練方案有沒有什麼疏漏或是問題。”
裴景給蘇涼找了埃里克調整訓練方案的事情,他也沒有瞞著蘇涼,他知道蘇涼有一套失憶前就一直在執行的訓練方案,但是訓練方案這個東西,從來就是要跟運動員當前的訓練狀態、身體狀態以及技術發展狀態相匹配才行的。
蘇涼當初的那份訓練方案是很好,可是包括蘇涼本人都知道,他不可能長期保持那套方案的訓練模式。
他從穿越之後,就一直處於15歲的身體和身體成熟時期的技術共存的情況,之前還是經過好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讓自己的技術適應了當前的身體,但蘇涼也知道,這種逆向適應,其實導致他原本已經調整到最好的技術,和當前出現了一些不匹配。
早前他也還是比較悶,但在他爹教訓過他之後,他也和裴景開始經常就他的一些技術細節和訓練方案上做溝通。
在他和裴景雙方坦白直接的高頻度溝通下,當前他的訓練方案的優化一直都做得還算理想。
只是這回的方案涉及到的體能模塊,蘇涼自己也很有些抓瞎。
他的身體力量和肌肉情況,就是那種典型的努力訓練大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標準肌肉廢物——曾經有一段時間,就他剛成年的時候,他和他爹都覺得是時候提升一下他的力量訓練水平了,於是隊里小心翼翼地給他上了大體量的力量訓練,又配合營養師給他各種加餐,終於讓他的肌肉水平差不多達到了其他隊友的同等水平。
那段時間他的爆發力也確實得到了長足的提升,在500米距離的賽事連續刷新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最好成績。
但是這些好不容易在夏訓期積攢起來的肌肉,在進入賽季高頻度的比賽之後,迅速地被消耗一空,賽季中他不可能繼續保持原本那種近乎於超強度的力量訓練,於是在一個賽季結束后,又短暫地休息一兩周時間后,他就又回到了他的常規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