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67節 (2/2)

在接下來的兩組比賽中,南韓的那兩位天才選手金賢德和姜延河也終於來到了賽場上,包括蘇涼尚飛在內的所有人也終於認清了這兩位的形象,其中身材較為瘦小的那個是金賢德,另一位力量型選手則是姜延河。
雖然華國的冰迷並不期待這兩位選手晉級半決賽,但是這兩人確實具備了出色的實力,在各自的小組賽中,還是毫無懸念地分別以小組第二和小組第一的成績完成了各自的晉級。
在六場小組賽結束之後,男子組的選手們有了短暫的1小時休息時間,澆冰之後,女子組的半決賽將先一步拉開帷幕,關於華國與南韓選手之間的交手和分組,自然也要等到稍後才能揭開謎團。
觀眾席上,林教練在比賽結束后,轉頭看了眼窩在秦教練懷裡的小糰子,摸了摸他的腦袋,笑著問:“暖暖,累了嗎?還要繼續看嗎?”
長達幾個小時的競技體育賽事,對於在現場觀戰的大人來說也不是一件能夠完全不感到疲憊的事情,更何況是不到3歲的小孩兒?
不過被秦教練抱在懷裡的小糰子倒是還精神奕奕的樣子,只是眼裡有些明顯的好奇:“哥哥呢?暖暖看不到哥哥啦!”
看到小傢伙精神奕奕到處找哥哥的樣子,秦教練和林教練沒忍住笑了起來。
“我們暖暖耐性可真不錯。”
說著,兩個教練對視了一眼——就是如果小傢伙繼續這麼粘著哥哥,未來小傢伙願意練哪個項目,那可真就不好說了啊。
第58章
截至預賽結束,華國隊在本次世界盃中取得的成績還算理想,雖然葉開承在預賽階段發揮失常,不過尚飛和蘇涼兩人都成功地晉級到了半決賽的階段。
只是進入半決賽之後,依照國際賽事的分組規則,預賽時蘇涼兩人與南韓選手錯開的可能性已經為零。
在世界盃這類的國際賽事中,分組通常採用電腦隨機和人工挑揀干預的綜合辦法,即從預賽階段起,來自同一個國家的選手都會拆分到不同的預賽、半決賽小組中,只有到了決賽階段,來自同一個國家隊隊友都晉級決賽之後,才能夠在決賽中打出隊友之間的配合。
后場的休息室里,蘇涼和尚飛兩人接過助理教練給他們準備好的體能補充飲品,兩人都沒有太多討論,在喝了幾口體能補充飲品后,都各自閉目休憩,儘可能地在有限的時間裡爭取回復更多的體能狀態。
此時的賽場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澆冰補冰的工作,但世界盃的比賽可是電視直播的賽事呢,體育頻道的一些熱度不高的小比賽又很難招到太多的廣告商,而且為了收視率和持續吸引觀眾著想,賽間的這種澆冰補冰的間隙時間通常也不會安插什麼廣告。
可畢竟也是電視直播,也不可能讓觀眾光看著空場地上工作人員在現場澆冰補冰吧?
這就只能靠一些精彩比賽畫面的慢鏡頭回放和解說員的解說功力了!
林方正和廖雨薇兩人畢竟也是資深解說,自然也有一些能夠在這種階段吸引住觀眾的精彩討論。
兩人這會兒就著直播的慢鏡頭回放,討論到的就是剛剛預賽中的蘇涼。
“說起蘇涼,今天的預賽不僅是他的首次國際賽事,實際上也是他第二次站在正式的短道速滑比賽賽場上,雖然他在剛剛的預賽中只是以小組第三觸線晉級,但是必須要說,他絕對是今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選手之一。”
廖雨薇也點了點頭:“是這樣的沒錯,其實在剛剛的預賽第四小組比賽中,有些觀眾或許對比賽不夠了解所以看得不是太明白,可能會覺得‘這組比賽好像也就那樣’。”
說到這裡,廖雨薇和林方正兩人都笑了下。
廖雨薇繼續道:“短道速滑的比賽是非常快速的,但是其中的戰術變化又是非凡豐富和複雜的,有一些比賽的細節,往往需要我們反覆地去看、去琢磨,才能夠看透不同的選手在其中的思路與對抗。”
“就以剛剛蘇涼所在的預賽第四小組中的比賽對抗來看,其中的許多細節現在回顧起來,都讓人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
因為林方正和廖雨薇的討論,現場的導播與他們的配合也非常到位,迅速將電視回放的畫面切回到了剛剛預賽第四組的比賽慢鏡頭中。
林方正在看到眼前的這個慢放鏡頭后,迅速地回憶起了這正是先前比賽中的一個關鍵點——起跑佔位的階段。
有關注過蘇涼在當初練習邀請賽和全國聯賽上表現的冰迷都知道,蘇涼更習慣於後發先至,通常不會在比賽中搶佔領滑的位置,這也是蘇涼作為一個年輕的短道速滑選手所表現出來的成熟心態之一。
正因為蘇涼的這個習慣,因此包括廖雨薇兩人都只是覺得,剛剛的預賽起跑佔位階段,蘇涼的這個領滑只是恰逢其會,在各個選手都沒有領滑意願的情況下意外佔到了第一。
可是這會兒回放,廖雨薇和林方正就又看出了另外一點意思。
畢竟佔位不易,讓位還難嗎?
回想蘇涼之前在全國聯賽上的一些表現——全國聯賽雖然沒有直播,但廖林兩人本身就是短道速滑愛好者,他們其實是在現場看過蘇涼的全國聯賽哈市站比賽的。
那幾場比賽中,蘇涼開場的‘技術性讓位’可嫻熟得很,輕輕鬆鬆就能落到最後一位上去,又何必像是今天這樣‘勉為其難’地被拱到第一位去領滑呢?
想到這裡,再看看回放畫面中雖然佔位上好像顯得並不是很積極,實際上卻又並沒有刻意退讓的蘇涼。
廖雨薇和林方正這才面面相覷——好傢夥,蘇涼一開始那副意外佔位領滑的樣子,難道居然還是演的?
可是他演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在1500米階段的起跑佔位領滑又是為的什麼?
回顧那一場的比賽,正常比賽有幾個關鍵階段,第一個關鍵階段就是喬納斯和本田良平的相繼反超,他們倆的行動直接打破了當時賽場上維持的平靜假象,而在喬納斯兩人開始領滑后,塞繆爾和馬特奧才相繼開始了他們的超越行動。
廖林兩人在腦子裡過了一下這幾個階段的關鍵因素——控速與變速。
開場階段蘇涼領滑之後,他就將全場的圈速壓在了一個極低的狀態中,在這種低速滑行中,後方選手如果要超越,就只能拉外道超越,但是拉外道大圈超越對於體能上的消耗是相對較大的,在前幾圈的滑行過程中並沒有這樣的必要。
所以蘇涼其實在前幾圈的控速中,也變相地控制了場上選手的戰術選擇,同時因為前期控速圈速較低,再加上蘇涼的自身滑行特點,都決定了他在前期的領滑並沒有對他的體能造成太大的消耗。
而在本田良平和喬納斯選擇超越,而領滑人變為喬納斯之後,比賽已經進入了中段以後,比賽的單圈滑行速度提升,喬納斯兩人的滑行速度明顯要比蘇涼領滑時更快,也給了後方的塞繆爾拉開距離加速超越的準備機會。
這一系列像是巧合一樣的情況逐一浮現在了廖雨薇和林方正的眼前,在重新用戰術選擇的眼光去回顧這一切之後,所謂的‘被迫意外佔據了小組第一’的說辭,感覺就沒有那麼能夠站得住腳了。
***
解說席上的林方正和廖雨薇在討論蘇涼預賽中的表現究竟是不是‘意外’,華國隊的教練休息室里,避開了正在休息的蘇涼和尚飛,裴景和蔣一波也正在討論這個問題。
蘇涼的這個起跑佔位選擇究竟是不是‘恰逢其會’?
一開始他們都認為是的,但是這會兒在賽后的簡單復盤中,他們卻也像是廖雨薇和林方正一樣,覺得不確定了起來。
裴景想到這裡,都不由自主地感慨:“這種對戰術的即時把控和敏銳性,真的很難想到小涼他還只是一個剛剛參加第二場正式比賽的選手。”
有很多選手,滑商確實也很出眾,但是滑商出眾並不代表一開始就能把握住。
有的選手滑商出眾,但是心態不穩,即使在比賽中能夠看得到機會,也很難穩定心態把握住那種一閃而逝的機會。
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剛剛才開始參加各類比賽的選手,這種選手很容易因為比賽中的追逐而失去理智,往往被人一超越,腦子裡能夠想到的就是‘我得再重新超越回來’,哪怕滑商再高,在那一刻也會忘了個一乾二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