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283節 (2/2)

作為美國隊未來的核心,哈里克布拉西從來都是充滿驕傲的,直到第一次在比賽中遇到了那個來自華國隊的蘇涼—一那個比他還要更小上幾歲的傢伙,—個迄今為止出道才兩個賽季,就已經被無數人視為大魔王的傢伙。
哈里克聽著隊友的評價,冷哼道:“世界盃和世錦賽不同,他可以在世界盃上奪得1500米的連勝,但他未必能夠在世錦賽上取得同樣的勝利!”
“啊哈,當然,他未必會再次取得勝利,但是他絕對是贏取比賽勝利的最有力競爭者之一,不是嗎?”
***
蘇涼跟著他師兄到酒店的餐廳用餐時,聽到的就是這個討論。
或者說,這段時間,類似這樣的討論交談已經出現過了無數次,有蘇涼當面聽到的,也有國家隊的工作人員或是其他選手聽到的。
用華國隊隨隊的記者劉耀武的話來說,蘇涼就是這—次世錦賽男子1500米奪冠的熱門候選人,許多人都期待著想要看到他在這—次的世錦賽上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迹。
當然,有看好他的,同樣也有對他並不看好的。
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也有人認為蘇涼之前將過多的精力都放在了世界盃分站賽上。
“他完全不應該這樣做,世界盃雖然也是水準不錯的賽事,但是絕大多數的頂尖選手都不會在世界盃上傾注全部的力量,對於他們來說,世界盃的分站賽更多是讓他們保持比賽的節奏,同時認識到更多的對手—一世界盃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呼吸喝水—樣的事情,不值得他們全力以赴!”
“而且每—場世界盃比賽,不是每個國家都會派遣隊伍報名參賽的,就像是他最近那次參加的義大利世界盃分站賽,總共只有36名男性參賽選手,這些選手分別來自18個不同的國家,其中有的國家甚至只能派出1名選手參賽……”
記者追問:“那麼你是不看好蘇涼選手在世錦賽上的成績了是嗎?”
“啊哈,或許吧?這—屆世錦賽一共有52名男性選手參賽,這些選手裡可沒有任何一個會是世界盃上可能會出現的水貨一一他有沒有能力取勝,該問的是這些參賽選手和蘇涼自己不是嗎?”
***
在華國隊下榻的酒店中,領隊張棟成每天會翻看大量的各國選手的相關訊息,也會請劉耀武的記者團隊幫忙—起搜集當前的—些輿論信息。
當然,這些輿論信息並不是搜集之後用於刺激選手的,主要還是從中分析看看有沒有需要高度關注、重視的對手,同時如果遇到惡意的媒體,也會跟國家隊里的選手們先通個氣,讓大傢伙兒不要被媒體輿論影響到。
“又是討論咱們小涼的啊?”
張棟成在看完採訪內容后,摘下眼鏡揉了揉鼻樑的位置,這兩天他看的資料太多,這會兒眼睛發脹有些難受。
“咱們運動員房間的電視能看到這些東西嗎?”
這麼問了句之後,張棟成又擺了擺手:“行了,褚睿他們幾個都是老將了,這些東西影響不到他們。”
至於蘇涼?
想到蘇涼,張棟成笑了笑,就電視上的這些評價,還不如蘇涼在國家隊內跟教練組開會評價自己時的用詞來得冷酷無情呢!
沒錯,華國國家隊的教練組時不時會組織運動員和教練組一起開會討論,開會的時候就是所有人—起對著選手比賽的錄像帶進行復盤。
對於其他選手,這種復盤的時刻基本就是教練組在分析討論,偶爾讓選手自己來提一提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大約只有褚睿他們這些老將,在看多了比賽之後,才能夠在復盤的時候和教練組之間有比較成熟的溝通。
可輪到蘇涼的時候,那可就不—樣了一一自從國家隊的教練組發現蘇涼的復盤能力后,每一次蘇涼的復盤會議都是國家隊的教練組成員到得最齊全的時候,到場的教練人手—個筆記本,在蘇涼開始復盤之後,幾乎個個都下筆如有神,刷刷刷地開始記錄蘇涼自己給自己提出的意見與建議。
張棟成也不知道蘇涼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但是蘇涼復盤點評的視角確實是很多教練都沒有考慮過的角度,哪怕是對著他自己在賽場上已經非常完美的表現,他還是能夠吹毛求疵地提出一些更好的切入點。
就比如他始終對於自己的體能感到不太滿意。
在蘇涼的分析體系中,他將短道速滑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拆分成了幾個不同的競技能力子要素,而以他個人的說法,他是將體能這個要素放在首位的。
當時知道蘇涼這樣的劃分方式和排序后,不少國家隊的教練都感到很驚奇。
因為蘇涼是國家隊內可以說是唯—且最典型的戰術型選手,教練組原以為他的這個競技能力子要素的拆分表中會將技戰術以及技戰術的執行能力放在首位,結果沒想到蘇涼竟然是將‘體能’這個在許多人看來都過分簡單的要素放在了這個拆分表格中的最頂層。
但蘇涼當時面對教練組的疑惑,他的回答非常冷靜且直接:“技戰術以及戰術執行能力當然重要,可是這—切都是建立在具備足夠體能的基礎上的。”
“沒有體能,再好的技戰術都發揮不出來,沒有體能,一切的戰術都只是空中樓閣。”
這句話,讓當時與會的張棟成記到了現在。
在體能之後,蘇涼確實將技戰術與戰術能力放在了第二梯隊的重要度位置上,但只要看看在首位上的體能,華國隊的教練組就明白了蘇涼的核心想法——不論技術和戰術有多麼的新鮮,體能才是一切的基礎。
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出蘇涼個人對基礎能力的重視程度。
在那之後,華國隊的不少教練都以蘇涼為例子,給他們各人手下的小選手好好地上了一課。
因為這個賽季蘇涼的徹底崛起,在那段時間,華國隊中也吹起了一股子技戰術為王的風潮,有些小隊員覺得蘇涼的能力實在是帥,因此會在比賽中下意識地去模仿蘇涼,可是不僅技術不到位,就連體能都不到位,最後的模仿結果就是四不像——就像是蘇涼在世青賽選拔賽中所批評的那個選手一樣。
直到教練組拿著蘇涼親自做的短道速滑競技能力拆分表給他們的選手上課,才逐漸將一些有些走彎路的選手給掰正了回來。
用蘇涼的話來說,如今的海外選手,滑行風格兇悍、推土機類型選手盛行,這些對手領滑能力強悍體能更強悍——最簡單的就如塞繆爾亞當斯,面對這些選手的時候,蘇涼是可以憑藉自己的技戰術和洞察力實現超越,可如果他不具備最基礎的體能,無法在比賽中保持一定的滑行速度,那麼就算他具備超凡的洞察力,最終也可能在比賽中因為體能耗盡而根本無法抓住超越對手的時機。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蘇涼還給國家隊提出了參考全能王賽事設置定點成績的方式——例如1500米的賽事,選手除了整體節奏之外,還需要掌控好前500米、中間500米以及最後500米的節奏,分別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的位置設置定點,要求選手必須在1500米的訓練全程中,合理分配自己的體能和節奏,最終達到完美達標的目標。
在國家隊接受了蘇涼的建議之後,張棟成已經聽隊內的教練說,經過幾個短周期的訓練,選手們的成績已經有了穩步提升。
蘇涼的能力在國家隊內也再一次地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總之,以蘇涼這樣的表現和心態,張棟成是覺得,就國外這些採訪對象的評價,根本就戳不到蘇涼的心,更別提影響蘇涼的比賽心態了。
張棟成覺得,就這?對蘇涼的影響恐怕還不如這一次酒店的標間變成大床房的影響大呢!
***
華國隊隊內對蘇涼算是充滿了信心,但是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在連續兩個賽季的參賽之後,曾經對於蘇涼並不熟悉的對手們,如今收集到的與蘇涼有關的資料應該也已經越來越多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像是加拿大隊內,加拿大隊的教練組和分析師連同塞繆爾亞當斯、本傑明威廉姆斯、崔昌熙、孫志元、埃利澤勒佩奇等與蘇涼有過交手經驗的選手,在此次前來瑞典哥德堡之前,就已經開過多次針對蘇涼的分析會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