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269節 (1/2)

一—來自冀省的王傑,身體條件出眾,爆發力還不錯但是還有進步空間一—但雖然身板兒不錯爆發力也還行,但是啟動蹬冰階段的技術也太糙了點,後續還得針對這塊兒加大訓練,只要他把這麼糙的技術好好提升—下,啟動蹬冰階段的成績都能好很多。】

論壇里的冰迷們原本還在盯著樓主的實時文字解說更新呢,突然之間就看到了這麼一條。
所有人當場腦袋上冒出了問號,但在緩緩回過神之後,眾人還真覺得——嘿,這話沒毛病,很有道理啊!
而且吧,不僅是這一句話。
前面樓主給打出來的每一句話……好像都能這麼重新往外捋吧?
比如樓主打出的第二段,蘇涼介紹那個黑省林秀敏的——
【這位黑省的林秀敏選手,從直道末端到彎道的表現不錯,技術上可圈可點,但是在賽場上的觀察能力不太行,明明憑藉著不錯的技術,在彎道上可以取得很好的超越機會,可惜在比賽過程中猶猶豫豫錯過了超越時機——之後只需要繼續提升技術,同時提升觀察力避免不必要的猶豫,成績上就能得到不錯的提升?】
樓里的所有冰迷:“……”
這樣翻譯了一下,好像確實完全沒有問題的樣子呢?
還有說吉省省隊選手的那一段,那不就是說那個吉省省隊的選手也太莽了嗎?可能都還沒看清楚時機還有對手的位置呢,就直接往上沖。
超越時機不對,完全有可能導致自身犯規又或者受傷等不太好的情況,所以蘇涼是在勸說這個選手稍微穩重一點。
等冰迷們發覺這一點后,照著這個思路把樓里蘇涼所有的解說句式全部翻譯了一遍之後,眾人才紛紛一個原地後仰——好傢夥,蘇涼你,好毒的一張嘴啊!
咳,當然,這不是真說蘇涼的嘴毒,而是在感慨蘇涼解說內容的一針見血。
而為什麼說冰迷們並不覺得蘇涼的解說有錯,而是感慨蘇涼的解說夠精準呢?主要還是源於論壇里冰迷們的人群屬性之廣。
王俊是個短道速滑愛好者,小時候也跟著訓練過幾天,不過他天賦不行,自己有自知之明,就沒接著練,但是他弟弟的天賦就挺好,如今已經是冀省省隊的青年隊選手了。
前不久知道他弟弟能夠參加世青賽資格的選拔賽,王俊就替他開心了挺久,不過這段時間他期末考馬上就要到了,沒法兒跟著到京市看比賽,也就只能在宿舍里開著電腦刷刷論壇,看一下論壇上的世青賽資格選拔賽的相關帖子了。
本來嘛,王俊前面看著文字解說也不怎麼帶腦子,看到蘇涼對他弟弟的解說還挺開心,結果在樓里看到有其他冰迷的翻譯之後,他就是當場一愣。
別說,真的是一針見血。
他弟弟身體條件好天賦好,之前一直是500米的好苗子,但是新賽季這不是技改了呢嗎?因為禁止了點冰式,他弟弟不適應了好一段時間,而且在夏訓周期討論技改時,冀省省隊的教練組覺得他弟弟的身體天賦好,可以嘗試走走歐美運動員的路線。
歐美的選手中採用交叉式起跑的選手相對較多,因此在夏訓周期中進行技改時,他弟弟在教練組的幫助下開始了交叉式起跑的訓練。
只是這個技改吧,是真的不容易,首先就是從小學到達的點冰式不能用了,他弟弟好長一段時間都會在電話里跟他抱怨,覺得站在起跑線前要預備時,怎麼預備怎麼彆扭,都不知道該怎麼用力了。
更糟糕的是,後來冀省省隊的教練組也發現了,就這個交叉式起跑,很容易犯規,哪怕選手下意識滯後起跑,也不知道怎麼地就已經犯規了。
等吉省省隊的教練組輾轉打聽到國家隊夏訓周期全員採用側向式起跑后,他們猶豫了很久,才痛定思痛又進行了一次技改。
但是二次技改時,夏訓周期實際上已經快結束了,因此選手們在訓練時間上就不怎麼充裕,二次技改又有些倉促……
總之多方因素之下,他弟如今的那個側向式起跑的技術啊,是真的拉胯,甚至目前還無法把他弟弟的爆發力優勢給融合進去,以至於教練組甚至還懷疑過他弟弟的爆發力是不是下降了,後來做了體測才確定他弟弟的爆發力實際上是在穩步提升的,有問題的不是他弟弟的身體條件和爆發力,而是純粹技術上的問題。
當然,王俊看蘇涼這個解說的翻譯版本,其實意思是說他弟弟的爆發力不錯,但是不算是特別出色,這個事情他也能夠理解——畢竟蘇涼是站在他那個高度上看問題的,從蘇涼的視角看,爆發力出色應該沐遠笙和褚睿那樣的,他弟弟的話,如果從蘇涼視角來看,確實就是‘爆發力不錯,但還需要繼續提升’。
王俊在看完這個帖子之後,想了想,當即先拿起宿舍的座機電話給他弟弟的主管教練播了去。
“喂,張教練嗎?我王俊,王傑他哥哥。”
“事情是這樣的,冰雪王國這個論壇您知道的吧?短道速滑版塊上這會兒有人在直播蘇涼解說中對各個不同選手的點評,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和意義,不過還是您作為教練更專業,所以打個電話跟您說,您可以看一眼,看看有沒有參考的必要。”
直到王俊掛斷了電話回到電腦前,他才在貼里恢復了一句:【蘇涼牛逼!】
而這個帖子里,在注意到蘇涼的點評后,緊急聯繫選手主管教練的事情還不止是王俊這麼一個。
等王俊翻完了這個帖子后,發現有不少的選拔賽運動員家屬、朋友都已經紛紛冒頭,感慨蘇涼的解說問題之精準。
原本前頭蘇涼的這些解說剛被‘翻譯’出來的時候,還有人覺得蘇涼這說話方式是不是不太好呢,結果立刻就有林秀敏的朋友跳了出來——
232l:【怎麼不好了?敏子他的問題就是在這兒擱著,就是得要解決,難道蘇涼從頭把他誇到腳,敏子身上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嗎?不可能的事兒!我們想要的就是蘇涼這種可以直接一針見血把最大的問題點出來的講解風格,這樣運動員在知道自己最大的問題在出在哪兒之後,我們也可以針對性地去訓練、去調整!】
這一條的評論很快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其中不乏有部分沒有跟到現場的省隊或俱樂部某些選手的教練也現身說法。
239l:【我個人也是非常激動於蘇涼的這個解說風格的,要知道坐在解說席位上,其實從那個視角和屏幕上,能夠觀察到的細節是很有限的,而且一組比賽有4名選手,說實話,一般人光看比賽的話,根本就注意不到這4個選手在啟動滑跑的時候在姿態技術或是爆發力強弱上有什麼不同——通常只會覺得嗖地一下,選手們就已經全部蹬冰啟動了,然後就進入到了第一個直道銜接彎道的爭奪內道領滑位置的階段。
這看起來簡直是眼花繚亂,就別說是一般觀眾了,一些資歷淺的解說員都不太能夠看清賽場上的實時情況。
所以有的時候觀眾們看比賽,會發現解說員並不會在實時解說賽場上的賽況,反而會提一嘴這個或者那個國家隊的整體技術特色,又或者再提一提這個選手的歷史成績等等。
像是咱們體育頻道的林方正老師和廖雨薇老師,兩位都是老運動員出身,解說資歷也很深了,但在一些重要賽事上,其實大家也可以發現,兩位老師更多的是從情緒上激勵觀眾,而不是從選手的技術細節表現上開始入手講解。】
這個回復的人就是被王俊一個電話喊上來的王傑的主管教練,他在看完樓里蘇涼的解說后,特別是把蘇涼針對冀省省隊的幾個青年選手的比賽情況解說全部挨個兒看完一遍之後,這會兒心裡滿溢出來的,可以說全部都是對蘇涼這個天才選手的感慨了。
這會兒他不僅是自己在看這個帖子,還把帖子的鏈接分享到了他們冀省省隊的教練qq群組裡,於是很快冀省省隊的青年教練組這裡就從他一個人看帖子,變成了一群教練和助理教練一塊兒看帖子。
一邊看他們還一邊在qq群組裡討論蘇涼某段話背後的意思,再結合他們自己了解的本省隊的選手和其他省隊的選手情況。
這逐一對比下來之後,留下來的就只剩下嘆服這兩個字了。
張建:【沒別的說,就一個字,牛!】
張建教練在這麼說過之後,他們省隊的其他教練也紛紛感慨,這個蘇涼確實是厲害。
張建:【真的可惜了,這比賽居然不是直播而是剪輯錄播,那到時候缺損的細節會很多。】
王華:【張教練說得對,這蘇涼的比賽沒辦法結合視頻來觀察選手,太可惜了——要不這麼著,咱們冀省去京市也挺快,今天這會兒也才500米的上午場比賽,預賽和四分之一決賽還沒結束呢,不如咱們趕緊著跟隊里打個申請,把隊里的錄像設備直接調用起來,到現場去把比賽和蘇涼的解說都給錄下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