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165節 (1/2)

他第一時間擺到了外道上,意圖從外道完成對蘇涼的超越,可是他同時也發現在他前方的蘇涼沒有等他擺到外道上,就已經放開了對內道的限制,自己也同樣微微改變了滑行的路線。
蘇涼在直道上的這個滑行路線的變化,完美的控制住了後方想要超越的埃利澤勒佩奇。
被超越后的第1個直道階段的反超越意圖還沒來得及開啟就宣告失敗。
埃利澤勒佩奇又重新將超越的想法打到了第2圈的彎道階段,但是他很快發現,與其在彎道階段想要超越蘇涼,還不如想想直道階段的辦法。
作為一個年輕的有著強大實力的短道速滑選手,埃利澤勒佩奇從來都是充滿著自信的,可是他的這個自信在眼下的這一刻似乎產生了一點動搖,他發現眼前的這個年輕的華國選手有著完全超乎他想象的技術水平——不論是在直道階段還是彎道階段,埃利澤從來沒有遇到一個將他在冰面上限制的這麼死的對手。
他始終有一顆想要向前超越的心,但是他最終發現自己所要做的或許不是超越前方的蘇涼,而是盡量的完成自己最好的滑行並且控制住後方的弗拉季斯拉夫。
——超越他眼前的這個對手,似乎成了一個不太可能的想法。
身處在埃利澤勒佩奇後方的弗拉季斯拉夫很快意識到,前面的對手經放棄了對前方蘇涼的超越,轉而開始保住自己的滑行位置。
這是怎麼一回事?
弗拉季斯拉夫和埃利澤勒佩奇兩人也算是國際賽場上的老對手了,在年輕一代的500米選手之中,除了華國隊的沐遠笙之外,弗拉季斯拉夫最欣賞的對手就是埃利澤勒佩奇了,雖然對方有點莽撞和粗糙,但是他們兩人在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技術特點上,都有著相近的點,在賽場上,兩人通常是比的不相上下,很難分出勝負。
在弗拉季斯拉夫的印象里,埃利澤勒佩奇可不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
至少在和自己的多次對抗之中,對方從來沒有輕易的放棄過超越。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對手,在今天的賽場上,居然好像對前方的蘇涼放棄了,繼續超越,轉而開始控制起了後方對手的滑行。
這是為什麼?
弗拉基斯拉夫想不通,但他很快將這些多餘的想法拋到了腦後,集中精神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眼前的賽場上——既然埃利澤勒佩奇不想超越,那就把這個超越的機會讓給他吧!
應該說這兩人不愧是老對手了,在下一個彎道階段,弗拉季斯拉夫抓住了埃利澤勒佩奇的一個出彎的失誤,順利地完成了對埃利澤的超越。
而埃利澤的這個失誤很有些明顯,不僅是弗拉季斯拉夫,就連最後一位的崔昌熙也借著這個機會,同樣完成了對埃利澤勒佩奇的內道超越。
在這一連串的超越過程中,唯一穩穩的佔據領滑位不動搖的就只有此時身處在最前方的蘇涼。
此時的比賽已經進入到了第3圈的後半,距離整場比賽的結束已經只剩下不到兩圈。
弗拉季斯拉夫在成功地完成了對埃利澤勒佩奇的超越之後,原本想乘勝追擊,儘快超越前方的蘇涼,但很快他也遭受了現實的毒打。
他發現前面的這個華國隊的蘇涼是真的很難超越,倒不是說他的速度能力有多麼的出色,而是他的技術實在是太過出彩,特別是對於後方選手路線的控制上,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弗拉季斯拉夫十分懷疑這個蘇涼他的後腦上是不是還長著一雙眼睛,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每一個嘗試超越的動作。
不論是他想要到外道上進行超越,還是意圖尋找蘇涼內道上的空隙,眼前的這個華國隊的選手沒有給他留下任何的機會。
500米的賽程原本就短,僅僅4圈半的賽程,此時已經完全接近尾聲,弗拉季斯拉夫還沒來得及多試探幾次,就已經聽到現場的記圈員搖響了手中的搖鈴,提醒選手們此時只剩下最後一圈的賽程。
他終於知道為什麼剛剛埃利澤勒佩奇會放棄對前方蘇涼的超越,轉而控制起後方的選手路線。
面對一個完全不給後方留下任何破綻的控制型選手,這是弗拉季斯拉夫最難以應對的選手類型。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所要做到的確實是守住自己當前的晉級為為第一要務。
此時來到弗拉季斯拉夫身後的已經不是最初的埃利澤勒佩奇,而是成功從第4位超越到第3位上的崔昌熙。
應該說這個南韓的崔昌熙確實有著極好的技術以及堅忍的心性,在起跑且前三圈完全落後,身處在最後一位的情況下,他仍舊保持著足夠的冷靜,並且準確的抓住機會,超越了前方的埃利澤勒佩奇。
此時面對前方的弗拉季斯拉夫,他也在意圖抓著最後的機會嘗試完成對對方的超越。
當賽程進入第4圈的後半時,崔昌熙已經果斷的擺到了外道上開始加刀提速,但500米的賽程極短,選手們全程幾乎都是處於衝刺的速度,崔昌熙的速度實際上也已經到達了他個人的極限,在此時的加刀提速效果有限。
至此,從第2圈開始就始終保持在領滑位置上的蘇涼仍舊還身處在最安全的位置上,所有人幾乎都以為蘇涼會就這樣安安穩穩的在領華位置上控制著後方的滑行路線和滑行速度,等待最終的勝利。
但就在此時,蘇涼腳下突然也開始加刀提速!
“這是怎麼回事兒?!”
賽場旁的教練指揮席上,張棟成著急的問了一句:“他現在只需要冷靜冷靜的保持剛剛的控制方式,穩定的滑行到最終贏得勝利就可以了,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加刀提速?”
對於短道速滑的選手們來說,並不是腳下的速度越快越好,而是在自身控制能力的範圍之內,速度越快越好。
如果一位選手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到自身的速度上之後,那麼對於自身路線的控制以及對後方選手的掌控必然會有所減弱。
張棟成對於蘇涼的這個選擇感到有些著急,這都已經是最後一圈了,選手們前程的階段都在高速滑行衝刺,就像是剛剛的南韓選手崔昌熙意圖擺到外道上對前方的選手進行超越,但是事實上他本身的速度也已經接近極限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加刀提速很難有一個出色的效果,也很難對整體的速度在產生太大的改變。
蘇涼在這種時候加速,既沒有必要,也未必有效。
但沒等張棟成腦子裡的這些念頭轉完,就聽到現場的觀眾席上傳來了更加興奮的歡呼聲和加油吶喊聲。
——“我的天,這個華國的選手還能夠在最後的階段提速?!”
——“蘇涼,加油!沖啊,蘇涼!”
——“所以他在之前的速度還沒有達到他的極限嗎?這個華國的選手未免也太過可怕了???”
事實上,先前階段蘇涼的速度確實已經接近了他的極限,但是也確實沒有徹底到達他的極限。
最後的這個階段,如果按照穩妥的做法,當然還是繼續保持對後方弗拉季斯拉夫完美的控制,儘可能的將這種控制保持到最終衝線的階段。
但是蘇涼在先前的一次過彎時,就已經回頭察覺到後方第3位的選手變成了南韓的崔昌熙。
以他對崔昌熙的了解,只要有任何的一線機會,崔昌熙都有可能在最後的階段完成對弗拉季斯拉夫的超越,就像是他前面超越埃利澤勒佩奇的時候一樣。
但蘇涼不想給崔昌熙任留下任何可能晉級到決賽晉級位的機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