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說是公開訓練,可是也不會說所有隊伍的所有成員都在現場參觀,基本上也就是各個隊伍會有幾位教練代表和運動員代表留在現場旁觀。
在說完了這個之後,張棟成道:“跟你們說這個不是別的什麼,就是部分選手是第一次參加世青賽,不知道這個流程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讓你們放鬆不要影響到自己的狀態。”
這話說完之後,張棟成也就沒有再交代些別的什麼了,而是讓選手們稍微休息,一會兒就到地方。
***
大約又5分鐘的車程之後,大巴車順利抵達了布達佩斯中心體育場,在主辦方工作人員的接待下,華國隊的隊員們一行進到了專門的休息室中,簡單熱身之後,很快更換好了訓練服裝。
在蘇涼等選手連同帶隊教練裴景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到達短道速滑的正式比賽場館中時,所有人也都看到了,小小的冰面賽場旁,觀眾席前排或是教練指揮席的位置上,都已經多多少少地站滿了穿著各國服裝的教練和運動員。
而在蘇涼登上冰面上之後,他下意識地察覺到了來自某個方向的銳利視線——當他將視線轉向那個方向時,看到的正是南韓的教練,以及南韓教練身邊的一個年輕選手。
這個年輕選手不是金賢德或是姜延河,而是更早之前,在南韓練習邀請賽中曾經登場,最後鎩羽而歸的南韓前·1500米天才少年,崔昌熙。
第111章
或許是注意到了蘇涼的視線,崔昌熙也毫不客氣地朝著蘇涼的方向看了過來。
這個在南韓邀請練習賽上還顯得略微有些稚嫩的少年選手,現在已經完全褪去了當時的一點驕矜,顯得平靜而低調,但是他的視線比起當初來又要凌厲了不少。
賽場外,來自各國的領隊、教練以及各國的代表選手都在關注著冰面上華國隊的訓練,而張棟成則和邊上的另外一個教練悄悄關注了南韓隊伍的方向。
“南韓青年隊的教練又回李永河了?”
“看起來是的。”
張棟成眯眼看了看南韓隊伍的方向:“這個李永河,有點本事啊。”
當初華國隊邀請南韓的那一場練習邀請賽,把包藏禍心的南韓隊伍幾乎可以算是全滅地送了回去。
華國隊這裡當然也跟進過南韓隊伍的後續,當時南韓國家隊的青年隊連同李永河和崔昌熙、高在勇三人,都直接成了那次練習賽的犧牲品。
李永河辭去了原本的國家青年隊總教練職務,崔昌熙和高在勇這兩個原本被南韓著力培養的年輕選手也在之後的南韓青年隊之中銷聲匿跡。
張棟成原本以為,李永河應該沒有起複的希望了,結果沒想到轉眼就在這次的世青賽上看到了李永河作為南韓的總教練帶隊參賽。
在南韓這個對於運動員的榮辱功過極其看重的國家,已經算是‘有過’的李永河和崔昌熙居然還能重新出現在世青賽的賽場上,只能說李永河確實本事過人,而崔昌熙的天賦也確實已經強到了讓南韓這樣的國家隊伍也願意再次嘗試啟用他的的程度。
蘇涼的勁敵!
這個念頭很快地浮現在了張棟成的腦海之中。
毫無疑問,這一次的世青賽,對於李永河、崔昌熙來說,都是一場必然的‘復仇雪恥之戰’,為了這一次的比賽,他們一定會不顧一切地全力施展。
另一邊,剛剛離開去打聽消息的華國隊工作人員也回到了張棟成的身邊。
“張隊,剛剛主辦方正式發布了各國參賽選手名單,南韓的1500米是崔昌熙、金賢德和姜延河。”
張棟成點了點頭。
他是知道南韓的世青賽選拔規則的,比起華國的選拔規則來說,南韓的選拔規則要更加地乾脆利落,就是直接根據選拔賽的名次進行抉擇。
也就是說,崔昌熙和之前的另外一個選手高在勇,應該是成功獲得了南韓國內選拔賽的參賽資格,然後在選拔賽中,崔昌熙成功上位,但高在勇應該是在選拔賽中失利,沒能贏得這個讓他一雪前恥的機會。
而唯一贏得這個機會的崔昌熙,以及在世界盃京市站上敗在了蘇涼手下的金賢德、姜延河……
這樣的一支隊伍,無疑都是抱著必勝的決定來到的布達佩斯。
他們對於勝利的渴望必然會更強過此前的世界盃京市站。
想到這裡,張棟成眉頭緊蹙——這一仗,不好打了。
***
冰面上,蘇涼可以感受到,自己在適應訓練感受布達佩斯這個冰面的時候,有無數的視線都鎖定在了他的身上,而其中最為專註的,自然就是來自南韓教練李永河和崔昌熙的關注。
賽場旁,李永河沉這一張臉看向賽場的冰面上。
在華國隊的所有選手中,他最為關注的當然就是蘇涼——這個讓他在一路順遂的職業生涯中狠狠翻了個跟頭的選手。
從那一場在華國進行的練習邀請賽之後,李永河回到南韓后,哪怕被迫辭去了青年隊總教練的職務,他也沒有一刻放鬆,始終在尋找著重新崛起的機會。
此前的那一場世界盃華國京市站的比賽之後,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機會,他用蘇涼和華國隊的表現,讓所有人知道——並不是他和他所帶領的隊員太弱了,而是華國隊早已經在暗中悄悄培養了蘇涼這樣一個完全不輸給崔昌熙、高在勇等人的天才選手。
一個15歲的,從花滑轉項目到短道速滑的天才選手。
不僅如此,他還拿出了一系列針對蘇涼的研究資料。
這些資料自然都是他在被南韓國家隊雪藏冷遇期間進行的資料整理,為了觀察蘇涼這個讓他翻了個大跟頭的選手,他親自查閱了蘇涼的賽程,在蘇涼參賽期間多次來到華國現場觀賽。
也是憑藉這個對蘇涼深入詳實的資料,李永河才重新挂帥,成為了南韓國家隊此次世青賽的主帥。
李永河身旁的崔昌熙,在此前的半年多時間裡,也過著有如恥辱罪人一般的生活,甚至他的家人都勸他離開國家隊放棄短道速滑這個項目,但是他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哪怕是面對周圍隊友的羞辱與嘲諷,他也始終堅持著在不斷地訓練著。
他要讓所有人看到,他崔昌熙才是真正的天才——區區一個華國的選手,只會是他稱王路上一個讓人不太愉快的絆腳石。
賽場上,華國隊的選手在滑行中已經逐漸適應了布達佩斯的這塊冰面——別看只是冰面而已,看起來冰面上似乎都只是一層冰,但不同的冰場澆築的冰面,軟硬程度都有細微的區別,包括短道速滑的賽場上規制也會有些不同。
而對於運動員來說,哪怕只是冰面軟硬程度上的變化,或許都會給選手的發揮帶來不同的效果。
所以提前適應冰面是選手們所必備的功課,而像是匈牙利本國的選手,在這方面就會有場地和冰面熟悉程度上的優勢。
所謂的主場優勢,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