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要上場了啊。”
石文輝看著同場的對手,覺得自己這一場的比賽大概是真的沒什麼指望了,不過這種沒指望的心情帶來的是一種逆向的‘破罐子破摔’——反正都沒什麼希望,那就拼拼看,看一下自己到底能拿到什麼樣的成績吧!
蘇涼在上場時看了眼石文輝的方向,也察覺到了石文輝狀態和剛剛備賽等待期間的不同轉變。
陳問和尤建兩人則明顯也已經有了他們的默契,哪怕知道蘇涼和沐遠笙兩人的配合不是那麼容易打破的,他們也已經做好了盡量嘗試的準備。
解說席上,廖雨薇和林方正兩人的聲音里也帶著明顯的期待。
“相信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許多冰迷們應該和我們一樣,對於這一場男子1000米距離的決賽已經飽含期待。”
林方正笑著問:“廖老師,從你的角度來看,你覺得今天最終的勝利者會是誰呢?”
廖雨薇的聲音里也帶著笑意:“林老師不地道,我們現在是解說的身份,不好帶個人偏好色彩的……不過撇開解說這個身份的話,我個人現在算是蘇涼的粉絲,當然還是希望我們蘇涼能夠在這場決賽中拿到一個好成績。”
至於什麼算是好成績嘛?
那少不得要奪個牌了。
之前沒往這方面想,這會兒再往這方面想過之後,廖雨薇突然嚇了一跳——蘇涼在1500米和500米已經摘金奪銀了,這在1000米距離的比賽中要是再拿個牌,別說金牌或銀牌了,拿個銅牌,那也足夠讓全國震驚了吧?
沒等廖雨薇想完這些,邊上的林方正就補充了一句:“按照蘇涼目前的個人積分,應該已經穩進今晚的超級三千米比賽了吧?”
廖雨薇:?
所有觀眾:!!!
擦呀!
是了,全錦賽是有超級三千米的比賽的,根據選手們在1500米、500米和1000米的三個單項中的排名累計積分。
進入決賽累計2分、銅牌4分、銀牌6分、金牌8分。
三個單項積分排名總計前6名的選手進入超級三千米,也就是全能王的個人單項競賽。
以蘇涼目前在三個單項上取得的排名和成績,哪怕1000米決賽他沒能奪牌,也已經能夠累計16分,穩進超級3000米的單項角逐了。
能夠進入全錦賽全能王的角逐當然代表著個人實力的強大,但是問題來了——蘇涼的體能還能扛得住嗎?
廖雨薇和林方正兩人默默對視了一眼,默契地先跳過了這個話題。
而在一旁的教練指揮席處,蔣一波和裴景也正在討論這個問題。
“這幾天的比賽,強度實在是有些太大了,今天晚上的超級三千米還要讓小涼上嗎?”
裴景之前想到蘇涼這次全錦賽的成績應該會很好,但是他也沒有想到蘇涼這一次的成績會好到這個地步——三個單項都有機會問鼎獎牌!
撇開蘇涼不太充裕的體能問題,他憑藉當前的這種體能都能打到這樣的成績,只能說蘇涼在個人能力上確實已經超過了國內的絕大多數選手,站在了國內短道速滑的技術尖端的位置上了。
甚至以蘇涼當前的這種競技實力,裴景完全有理由懷疑,只要蘇涼能夠繼續保持住這樣的水準,3個半月之後的波蘭世錦賽名額恐怕也不是沒有一爭之力。
這樣的念頭在裴景的腦海之中一閃而過,他很快略過了這個想法,而是轉回了此刻的問題。
蔣一波同樣也在煩惱這個問題。
從他的角度上來說,蘇涼這幾天的消耗確實已經超出普通強度了,今天在1000米的預賽、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和決賽之後,晚上再追加一場超級三千米……
就不說今天了。
今天晚上能夠晉級超級三千米的選手裡,蘇涼恐怕都是這三天參賽場次最多的選手之一——之所以說是之一,是因為蘇涼沒有接力賽的壓力,而如尤建、葉開承、尚飛這幾位,都是他們各自隊伍的接力核心。
只是蔣一波此時又免不得想起了蘇涼當初擲地有聲的那一句話——教練,我的目標是全能王。
只要想到這句話,蔣一波就覺得,他家兒子恐怕咬著牙都想要把超級三千米給爭下來。
想到這裡,蔣一波就是一陣頭疼。
這就是為人父母的煩惱嗎?要是兒子的成績不行估計他也要煩,但是兒子的成績太行了,他又要擔心自家兒子是不是太拼了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狀態。
腦子裡的思緒一團亂,終於在現場發令員的發令聲中,蔣一波回過了神來。
“行了,超級三千米的事情,晚些再說,先看著比賽吧。”
***
賽場上,蘇涼與沐遠笙的道次與此前四分之一決賽時的道次反了過來,蘇涼處於第一道的最內道位置,沐遠笙則在第四道上。
中間兩道分別是第二道上的尤建和第三道上的石文輝,陳問因為是被判進決賽的,因此位置在第四道的第二行上,並不與第一排的選手們平行。
與先前的半決賽相比,這一組的決賽,在各就位的準備階段,選手們相互之間的氛圍就已經非常的緊繃。
先前的半決賽,完全沒有人有要爭奪領滑位置的意思,而這一場決賽則不同,既然在半決賽上都已經驗證過,領滑位置上的蘇涼仍舊很有威脅,讓出領滑位並不能威脅到蘇涼——那麼,在決賽中的他們自然不可能再犯這種愚蠢的錯誤,把一個大好的領滑位置給讓出去。
畢竟雖然在後方跟滑能夠節約體能還能夠在後期有較為充裕的體能進行超越,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能夠超越成功’的前提上的。
誰能夠保證蘇涼次次都能夠超越成功呢?
君不見那麼多選手在超越過程中摔倒或是找不到超越時機,最終導致失敗的?
總之,在這一場的決賽之中,尤建、陳問甚至是石文輝都已經打定了主意——開場的這個領滑位置,他們是搶定了!
透過現場的攝影鏡頭,本場5名決賽選手之間的劍拔弩張已經完全地表露在外了,觀眾席上的觀眾們此刻也已經徹底地緊張了起來,所有人都在等待發令員的下一個指令,連一絲加油的聲音都不敢冒出來,生怕影響到選手們的聽槍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