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被許多人忌憚的最後一位觀察位置,實際上本來是他啟動速度不快的一個迫於無奈的選擇。
既然現在大家這麼客氣地送他到領滑位上……
:)
那他怎麼能夠對不起大家的良苦用心呢?
總之,那他就不客氣啦!
教練指揮席上,蔣一波和裴景在看到場上的這幅景象之後,都是眉毛一挑。
“這場比賽,後面的那幾個選手,腸子怕是要悔青了哇。”
第92章
其實在蘇涼真正到領滑位上的同時,陳問心裡就已經先咯噔了一下。
不對勁。
他已經察覺到蘇涼對於領滑位顯然也是並不抗拒的。
事實上,有一些教練確實是認為,1000米的滑跑,跟滑效益會高於領滑效益,因為1000米的賽程較長,長時間處於領滑位置,那麼領滑選手的體能勢必會過多地消耗於對抗風阻這些事情上。
領滑確實是有優勢,但不完全是優勢。
而這部分的教練會認為選手如果處於跟滑位置上,能夠更加靈活地調配自己的體能,也能夠便於選手選擇合適的超越時機。
這種思路也是陳問他們幾個各自和教練溝通之後,選擇了跟滑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原本也以為,從跟滑到領滑的狀態變化,至少會對蘇涼造成一定的心理上的影響。
但是很顯然,蘇涼毫無障礙地就接受了自己處於領滑位的設定,並且絲毫都沒有收到影響的意思。
處於最前方的蘇涼,他的滑行節奏、路線選擇完全處於自己的控制之中,他甚至都沒有刻意地對後方進行路線上的壓制。
從觀眾席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蘇涼在滑行的過程中非常地流暢自如。
他的身材較為瘦小,身體軀幹又能夠非常好地彎折收縮,整體的身體重心壓得極低,這些屬於他的滑行習慣和特點讓他能夠較大程度地直接削減面對風阻時的體能消耗,而他的冰感和滑行效率就不必說了。
在不需要顧及超越路線和時機選擇的情況下,蘇涼在冰面上的滑行再度呈現出了幽靈般的飄逸,分明可以看得到他的滑步頻率並不高於後方的陳問等人,但是他的每一次蹬冰的效率卻讓他彷彿輕盈地在冰上飛行。
“看蘇涼的這個滑行,真的是一種享受。”
解說席上,廖雨薇這樣誇讚了一句。
倒是邊上的林方正說了一句公道話:“我們看蘇涼的滑行是享受,和蘇涼同組的對手們看他的滑行應該不是這樣的感覺。”
蘇涼的對手們:……
:)
謝謝,你說得很對,但是我們並不能感到開心。
陳問此時已經後悔了一開始的策略,領滑對於蘇涼來說沒有絲毫的壓力,甚至似乎讓他更加地自如了。
只是現在蘇涼已經在前方領滑,如果在這個時機上嘗試對蘇涼進行超越,又完全違背了一開始的初衷,在當前階段對蘇涼進行超越,只會提前消耗體能,達不到后程超越時候的體能優勢。
這種不尷不尬的時機讓陳問只能夠守住自己現在的位置。
但是賽場上感到後悔的人並不止是陳問一個,處於第三位與第四位的尚飛和石文輝也同時對於這個選擇感到了後悔。
他們顯然也發現了領滑對於蘇涼來說實在是不算什麼,但是他們的位置不如在第二位上的陳問,如果不及時改變策略,那麼等到了最後的階段,就算他們保持有足夠的體能,或許也找不到可以超越的時機了。
正所謂時不我待,尚飛在短暫地考慮之後,果斷地選擇從第三圈就開始打破節奏開始超越,而在他後方的石文輝同樣不是會猶豫的性格,在看到尚飛開始向前超越時,石文輝也果斷地動了起來!
賽場上,陳問也感受到了來自後方的追擊壓力,前方的蘇涼不在意,但出於第二晉級位上的他不可能不在意來自後方的威脅。
於是尚飛、石文輝試圖超越,而陳問則不得不擔負起了蘇涼的‘護滑者’,不再繼續蹲守內道,而是來到外道阻擋後方的超越路線。
蘇涼難得有在賽場上這樣輕鬆的狀態,在第四圈第一個彎道過彎時,他甚至還回頭看了一眼後方的對手情況,然後右手扶了扶臉上的防護鏡,繼續以自己的節奏自由地在最前方領滑。
陳問自然注意到了蘇涼這個回頭和扶眼鏡的動作,但是他此刻也只能在心裡苦笑,同時也做好了準備,進入第五圈之後他也必須要開始向著蘇涼的領滑位發起進攻了!
只是在這之前,他需要先穩住來自後方的壓力。
尚飛和石文輝兩人都不是好對付的對手,尚飛作為一個1500米距離的好手,在體能儲備上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在直道上的滑行速度和效率有所欠缺,這讓他在起速超越對手時比較難以找到適合的機會。
而且因為曾經受過傷的原因,又有他在1500米上的體能分配習慣,讓尚飛在滑行時仍舊還是下意識地趨於保守,試圖從內道上找到一個較為合適安全的時機對陳問進行超越,暫時沒有選擇從外道超越的策略。
而石文輝比起尚飛則要更加果斷一些,他知道跟今天賽場上的這三個對手相比,他的技術和體能還有個人素質都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既然沒有什麼可稱道的,那麼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咬牙硬拼了!
在尚飛選擇了內道的同時,陳問也更傾向於到內道封鎖尚飛,石文輝則趁這個時機直接拉外道先越過了內道在他前方的尚飛,來到了陳問的外側。
他試圖找到一個再超到陳問前方的機會,但是別看他現在在外道上只落後於陳問半個身位,看似已經非常接近了,但是石文輝的速度也基本到了他的極限,他想要再加速對陳問進行超越,只能嘗試腳下加刀。
可是加刀兩個字說起來輕巧,做起來對選手的技術、體能都有要求。
換個相對通俗點的比喻就是,假設你在單車騎行時,你已經穩定在高速的騎行速度下,在這種高速下,你又要加快蹬腳踏板的頻率提速——這不僅要看你能不能控制住提速之後的速度,而且你在這種高速的情況下,你還有沒有加快蹬踩踏板的體能和能力?提升了速度之後你能順利在提速之後的狀態下順利完成你的超越目標嗎?
石文輝現在就處於這樣的狀態下,他已經不太能加得動刀了,而在他的速度極限下,他想要超越陳問,又多少還缺一點——這對石文輝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情況,他本身就在外道滑行,在嘗試強行超越,如果無法順利超越,當他的體能下滑無法維持這個告訴的滑行時,等待他的就是徹底失去機會。
石文輝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他對陳問逼得很近。
賽場上一度出現了陳問鎖住內道,石文輝在外道嘗試等待超越機會、尚飛在內道等待機會的場面。
而在進入第五圈的比賽之後,已經給蘇涼護滑了半程的陳問不再猶豫,果斷地開始準備提速對前方的蘇涼進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