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開賽時分,觀眾席上冰迷們就已經陸陸續續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倒是部分冰迷察覺到了,觀眾席上的觀賽人數似乎比起上午來要多出了不少。
“誒?人多了?怎麼回事這是?”
“這還用說?你難道沒有跟你身邊的朋友說起上午的比賽?但凡聊過的,又有條件來現場的,能有幾個不心動不想來看現場比賽的?”
“這倒也是的,中午我朋友也說想來看比賽來著。”
“說是這麼說,但是沒想到居然能來了這麼多人啊!”
1000米的比賽,往常夾在500米與1500米這兩個距離段之中,看起來好像前後不搭的樣子,有人覺得1000米選手的爆發力不如500米,有人覺得1000米選手的速度耐力不如1500米。
有人覺得1500米的超越比1000米精彩,還有人覺得500米的速度更加地刺激。
但是這個項目絕對不是如部分人所想象的這樣。
事實上,1000米完全是一個要求運動員具備高素質的速度能力、速度耐力、同樣也必須具備高水平超越能力和戰術執行應用能力的項目。
也就是說,雖然在部分人的眼中這個項目不如500米又不如1500米的,但是它事實上是個對運動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的單項,冰迷們既能在1000米上看到較高起速的佔位爭奪,也能夠看到中后程的超越戰術。
在下午的女子組半決賽正式開始之前,解說席上的廖雨薇和林方正就先在解說時為觀眾們講解了一番1000米距離賽事的特點,也算是破除了部分冰迷對於1000米距離賽事的一些‘偏見’。
事實也如廖雨薇和林方正所介紹的一樣,在隨後1000米女子組的半決賽中,女子組姑娘們的精彩表現,也確實展現出了短道速滑1000米距離這個單項的魅力來,讓一部分之前對1000米賽事興趣不大的冰迷也生出了新的期待來。
女子組這裡的比賽和表現已經非常精彩了,那麼在廖雨薇的評價中那個有著過人頭腦的蘇涼,他又能夠帶來怎樣的表現呢?
而在一旁的現場備賽區中,隨著女子選手們的退場,男子1000米半決賽的第一組選手也已經做好了登場的準備,而蘇涼所在的半決賽第二組,同樣也已經整裝待發!
第91章
當第一組的沐遠笙、葉開承、尤建和張紹武率先登場,現場早已經是一片火熱,對於第一組四人最終的成績排名,現場的觀眾們也顯得十分的期待。
這四人之間在1000米距離上的實力差距不大,即便是廖雨薇、林方正也並不能篤定地判斷哪兩人在半決賽中能夠更具優勢。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起跑階段,應該還是沐遠笙的優勢更大一些。
而很顯然,沐遠笙也清楚地知道他的優勢在哪——當半決賽第一組的發令槍聲響起時,位於第三道上的沐遠笙就果斷地疾跑啟動,迅速地向著內道的方向變道疾馳。
半決賽第一組的第一二道上分別是張紹武與尤建兩人,他們兩人顯然也並不打算在起跑階段就將領滑的優勢讓給沐遠笙,於是在起跑第一圈的階段,賽道上罕見地呈現了一場三人對於領滑位的爭奪戰。
最終是沐遠笙憑藉他出色的能力搶佔到了前期的領滑位置。
只是1000米的賽程共有9圈,沐遠笙與尤建、張紹武三人在起跑階段的領滑爭奪過度地消耗了他們的體能,在前5圈沐遠笙的優勢圈過後,原本安靜地在最後方跟滑的葉開承也開始拉到了外道,試探著尋找機會向前超越。
第五圈之後,沐遠笙雖然體能耐力下滑,無法再像先前一樣穩定領滑,但是他也同時做好了防備,始終在穩定地控制著自己的路線,避免讓後方的尤建、張紹武、葉開承找到機會超越。
但在體能耐力和速度都有所滑落的情況下,再想要做到對路線的完美控制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第六圈時,葉開承成功找到機會超越到第三位,而葉開承的超越也正式打破了前面幾圈勉強維持的平靜。
最後的三圈,賽場上徹底失去了平靜的假象。
第七圈時,張紹武和葉開承分別試圖從沐遠笙的內道和外道向前超越,沐遠笙鎖住了內道,但是張紹武成功地從外道完成了對沐遠笙的超越。
第八圈時,落在了最後的尤建從內道超越了仍舊處於第三位的葉開承,同時趁著沐遠笙的一個失誤,再一次從內道完成了對沐遠笙的超越。
“哎呀!”
第八圈時沐遠笙的這個位置失守,讓解說席上的廖雨薇與林方正都暗嘆了一聲可惜。
沐遠笙在500米距離上的成績斐然,但是很顯然,他在1000米距離上還沒有找到最適合他的比賽節奏。
上一場四分之一決賽,沐遠笙和蘇涼師兄弟之間的配合讓人叫絕,但是兩者之間的配合還是以蘇涼在後方的超越和整體的節奏把控為主,沐遠笙在戰術能力上和蘇涼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1000米距離的第八圈,可以說是最後階段的位置失守,以沐遠笙更接近於500米的滑行節奏習慣,很難在最後一圈再找到反超越的機會了。
事實上,在賽場上,在察覺到自己落後時,沐遠笙並不甘於就這樣認輸——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更擅長前程,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最後的階段很難成功超越了,他也始終保持著在外道上的滑行,試圖找到最後的機會贏得再一次的超越!
最後的一圈,機會已經非常的渺茫——但是就在最後的一個彎道階段,暫時處於最前方的張紹武卻在入彎時出現了明顯的失控,雖然他迅速地嘗試重新找回自己的路線把控,但是入彎階段的這個失誤卻已經給他帶去了巨大的影響。
原本落在張紹武身後的尤建趁勢來到了第一位,而始終沒有放棄的沐遠笙也成功憑藉自己的努力與這個機會重新回到了第二的位置——最後的一個彎道一過,尤建與張紹武成功地以第一和第二的位次越過了終點線。
在沐遠笙過線之後,張紹武的衝線與沐遠笙之間僅僅只有半個多冰刀的差距。
解說席上,廖雨薇和林方正也有些驚訝於這最後一圈的意外。
廖雨薇笑著道:“很多冰迷朋友們應該經常聽過一句話——短道速滑的賽場上,不到最後一刻永遠不知道最終的贏家是誰。”
“今天的這一組半決賽,就非常好地詮釋了這一句話的含義。”
無疑,沐遠笙最終的晉級是幸運的,但是這種幸運同時也是建立在沐遠笙在最後一圈階段仍舊堅持不放棄的執著之上。
如果在最後的時刻沐遠笙有任何的猶疑,他都將錯過這個幸運的晉級機會。
當半決賽第一組的選手們退場時,蔣一波和張建新都已經站在退場位置等著他,在他退場之後跟他擁抱了一把。
“還不錯,辛苦了。”
這一句誇獎是來自笑著的蔣一波。
雖然剛剛這一場半決賽,沐遠笙的晉級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運氣’,但是蔣一波仍舊覺得自己的弟子表現得已經足夠出色了!
作為沐遠笙的主管教練,蔣一波清楚地知道沐遠笙平時的訓練偏重方向,作為一個主攻項目為500米短距離的選手,沐遠笙在他的個人強項上已經做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一流水準。
現在,離開了他最擅長的領域,向新的領域開拓的過程當然並不可能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