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隋煬帝 - 第410節

楊廣大力宣傳他的征服政策,統戰方針,進行攻心戰,使各地倭人大為動搖。
他一面圍困京都,等待後續援軍,一面派人四處打探李世民行蹤,想找到李世民秘密巢穴,擊殺李世民。
一連多日過去,扶桑諸藩的兵馬從各地趕來,雲集京都附近,不過他們沒有主動進攻京都城外的天朝大軍,而是遠遠的對峙著。
天朝大軍一方面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面又大力推行溫和的征服政策,兩手一硬一軟,雙管齊下,恩威並施,諸藩各家大名也舉棋不定,相互觀望,內部極不齊心,各家有各家的算盤。
扶桑政治制度與天朝差異較大,扶桑各地由地方上勢力強大的豪門大名所統治,有點類似於中土的周朝,扶桑地方上的各家大民就相當於周朝的諸候,既向朝廷統治者效忠,又擁有自己的家族領地。
楊廣針對這種複雜局面,大力推行他的分化瓦解政策。
扶桑各家大名的部隊自行其事,都希望別人去戰鬥,自己好在後面撿便宜。
乃至相互戒備,彼此猜忌,根本無法統一行動。
甚至有大名暗中尋找途徑與天朝軍接頭,聯軍已呈分裂的趨勢。
另一方面,九州征服戰十分順利,兩路大軍長驅直入,已佔領了大半個九州,天朝援軍源源不斷增援過來。
扶桑京都一帶戰雲密布,大戰隨時可能暴發,空氣間迷漫著一股肅殺之氣,壓抑得人透不過氣來。
這一日晚,有倭人使者秘密前來與天朝軍接觸,是日本關東一家較小的大名,野田家派來的,探問要是他們家歸順天朝,家族領地能不能得以保全…… 楊廣心中暗喜,原本中原王朝的統治不能容忍地方割據勢力,然而為了分化瓦解倭人,以倭制倭,目前不妨答應他們。
他表示野田家若棄暗投明,可以保全領地,不過有一條,野田家必須在此戰中立下功勞,在一旁觀戰是不行的,得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天朝的效忠……有了皇帝這句話,野田家派來的秘使大喜,歡歡喜喜去了。
第二日,野田家並未立刻舉家來歸順,晚上派使者來解釋說,他們家要等一個最好的時機倒戈,只便建立大功,給皇帝一個大大的見面禮云云。
楊廣心裡頭跟明鏡也似的,這些漂亮話其實都是託詞,野田家跟天朝這邊搭上了線,仍然首鼠兩端,抱著觀望之心,以便謀取他們自身的最大利益。
若天朝軍得勝,伊達家一定會倒戈痛擊本國人,充當天朝平定扶桑的急先鋒;而要是天朝軍戰況失利乃至陷入危局,野田家十有八九會當作什麼都沒發生,堅定站在幕府那邊不動搖,繼續當忠臣。
野田肚裡暗罵這個老狐狸大大的狡猾,不過想想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便打賞了些金銀給秘密使者,讓他回報他們家主,等待最佳倒戈時機可以,不過得儘快,如若不然日後戰場上碰頭,炮火可不分扶桑兵哪家歸哪家,被轟得人仰馬翻才叫冤枉。
使者心頭一凜,微微變色,忙說一定轉告家主。
接下來幾日,仍然沒有打探到李世民的行蹤,天朝軍大營二十里之外便是扶桑諸藩的兵馬,斥候騎兵的行動範圍受取嚴重製約,走得過遠的幾支斥候都遭到敵軍打擊,損失了好些人。
在如此局面下,楊廣不得不暫停遠距離搜索李世民秘密巢穴的行動。
而在楊廣大力推行的懷柔征服方針之下,已有多家扶桑大名秘密來接頭,暗懷鬼胎。
諸藩之間地分裂繼續擴大化,矛盾浮於表面,甚至不少大名家的兵馬離得遠遠的紮營,彼此戒備,以防被別家偷襲。
扶桑各地大大小小的大名陸陸續率兵趕到,少者千餘人,多者一兩萬,幾乎扶桑全部大名都來了,總共聚積了二十多萬兵力,加上京都城內的五萬。
基本上扶桑傾國之兵已全部到齊。
然而扶桑諸藩之間原本就矛盾重重,遠非鐵板一塊。
在楊廣分化策略之下,內部矛盾已有激化升級的趨勢。
隨著扶桑傾國之兵雲集。
京都城內幕府大將軍豐臣秀吉天天派人命令發動大舉進攻,城內兵馬也好裡應外合,夾擊天朝軍。
可是城外扶桑諸藩的兵馬根本就協調不起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一小部分大名甚至已跟天朝那邊接上頭,他們說什麼也不會輕舉妄動的了,另一小部分大名忠於幕府。
想發動進攻,卻獨木難支;而大部分大名一心觀望,等待時機變化,再作決定,也不約而同按兵不動。
京都內的幕府大將軍豐臣秀吉急得腦門冒煙,什麼辦法都用盡了。
諸藩兵馬就是不動,到後來他病急亂投醫,甚至把天皇都搬出來了。
然而也不起作用。
天皇早就是早早供起來地擺設了,沒人拿天皇的命令當一回事。
幾個幕府死忠派大名實在看不下去了,終於率自家本部兵馬發動進攻……結果可想而知,人數有限地進攻部隊遭到無情的暴打,損失極其慘重,很不光彩地逃了回來,灰頭土臉,實力大傷。
這麼一來,就更沒人願意進攻了。
對峙的這段日子,隨著九州迅速佔領,天朝一方的後續援軍源源不斷開到,使天朝軍在京都一帶的兵馬達到十四五萬人,界港守備兵力也得到極大充實。
令全軍將士感到意外的是,援軍當中竟有一支一千六百人的倭人士兵,據九州長孫無忌的說法,這些倭人原本是打散地九州地方兵,因皇帝寬鬆懷柔的佔領政策,他們主動前來投靠的。
這可是件新鮮事,全軍將士為之嘖嘖稱奇。
楊廣龍顏大悅,看來懷柔政策起到的效果相當不錯,人心向背才是最大的力量,九州佔領后,倭人百姓的反抗應該會非常少。
這在一個民族征服另一個民族地過程中 ̄ ̄尤其是倭人那麼強悍瘋狂的民族 ̄ ̄是十分少有的。
天朝軍在扶桑本州已有十六萬大軍,與扶桑傾國之兵三十餘萬對峙,一旦大戰暴發,就是最後地大決戰,勝者將擁有整個扶桑國。
第362章、 以野田家為首的幾家早就與天朝軍接好了線的大名,也公然宣稱與幕府劃清界線,準備投靠天朝。
而其餘的大名則惶惶不可終日。
當天晚上,扶桑諸藩之間發生了幾場小規模火併。
原因是諸藩相互猜忌,相互防範,嚴重不信任導致的意外衝突。
一夜數驚,人心惶惶。
扶桑眾大名的團結徹底破裂,各家有各家的小算盤,誰都拿不準哪家是盟友,哪家是敵人。
各自為政,成了一盤散沙。
到第二日,後方九州已基本上宣告平定,秦叔寶率一支軍隊來增援,九州由另一員大將長孫無忌率兩三萬兵鎮守。
至此,從界港到京都一帶天朝兵力達到十七萬之多,加上野田家和歸順的十幾家大名的六七萬人馬,兵力已十分充足,發動總攻的時機業已成熟。
擺在天朝軍面前有兩條路,一是集中兵力猛攻京都,京都一下,附近人心渙散的大名們一定會投降;另一種策略是先打擊搖擺不定的各家大名,逼他們作出最後的抉擇,待降服了附近所有大名之後,再進攻京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